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AI·未来 作者:李开复 近现代)

章节目录树

致谢

上一章 下一章

我还要感谢中文简体版的编辑团队,分别是磨铁图书(Beijing Xiron BooksCo., Ltd.)的魏玲、潘良、李小东、刘倩(Lisa Liu)、罗栋青、高蕙(Caroline Gao)、侯瑞雪(Rebecca Hou)、肖瑶、张小凡,以及人人影视字幕组(YYeTs)电影翻译组组长张旭(Somehacker)、剧集总监刘婉婷(Nox)。磨铁图书是我长期的合作伙伴,这本书能如期付梓,离不开他们专业、耐心、细致的工作。

我要感谢美国版本的编辑里克·沃尔夫(Rick Wolff),他非常认可我的理念和知识水平,感谢他支持出版这个当时未经证明的选题。对于11岁就留学美国的我来说,中英文创作都需要强大的编辑,在此感谢中文繁体版的编辑邱慧菁(Bernice Chiu),经过她的细腻修改,这本书达到了我的要求——中英文“双语”写作。此外,她非常勤奋敬业,找出了原文中不少错误和不严谨的地方。她的工作远远超过了编辑的范畴,希望以后还能与她合作。

同时我也要感谢中文简体版的协作者陈序(Chen Xu),以及我在创新工场团队的成员马晓红、林其玲、黄蕙雯(Anita Huang)、吴卓浩、王咏刚。为了使读者读起来轻松愉快,他们花了非常多的精力和时间寻找配图、制作图表,帮助我精心校对和修订了这本书的内容。他们十几年如一日地支持我的事业、关心我的身体健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既是我的同事,也是我的家人。

这本书的诞生,首先要感谢我的协作者马特·希恩(Matt Sheehan),他在非常紧凑的时间里,在这本书上倾注了大量的心力。如果各位觉得这本书有趣、有料,信息丰富,大部分都是马特的功劳。我非常幸运能够找到这么一位协作者,他对中国、美国科技圈的事情都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很擅长写作,感谢他一直以来的帮助。

我也要感谢下列人士,他们帮助阅读初稿,提供了不少宝贵意见:埃里克·布莱恩约弗森(Erik Brynjolfsson)、詹姆斯·马尼卡(James Manyika)、华强森(Jonathan Woetzel)、保罗·特里奥罗(Paul Triolo)、薛晓岚(Shaolan Hsueh)、杨永妙(Cathy Yang)、袁莉、蔡妍(Maggie Tsai)、崔德智(Michael Chui)、劳丽·厄兰(Laurie Erlam)。

起初,是我的朋友兼经纪人约翰·布罗克曼(John Brockman)和他的团队说服我写了这本书。他认为这个主题非常重要,也相信我有能力针对这个主题发表独到的见解。他对我的信心说服了我。在完稿的那一瞬间,我体会到了他的信心来源——这本书的内容是有价值的。

最后,我由衷感谢我的家人,他们在过去半年忍受了我的怠慢。我等不及要重回他们的怀抱。他们一直关心我、照顾我,教会了我许多人生中重要的事。这应该是我近期内写的最后一本书了,虽然之前我曾经对家人们说过七次类似的话,希望他们还会相信我。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