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智能数据:如何挖掘高价值数据 作者:比约恩·布劳卿 美国)

章节目录树

第8章 多渠道到底是什么意思为客户和企业提供最好的“客户旅程”

上一章 下一章

针对不同客户群体“客户旅程”的大量研究是有益的。对于汽车生产商来说,研究结论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在汽车销售行业,单个产品的价值很高,而交易笔数相对较少,这就导致单一客户的客户价值贡献很高,市场营销投入比较容易统计。我们回顾一下最初对多渠道战略的探讨和思考,回顾一下零售贸易领域固定网点贸易商和纯在线贸易商之间的竞争(它们现今都已经发展成为多渠道供应商了),那时候的营销投入恐怕就不容易统计了。

2.企业需要系统性地理解在每一个“触点”上与客户的互动,包括线上和线下渠道。为此,企业需要利用全部现有的机会,去量化衡量或者询问了解每一个“触点”上的客户需求。有时也可以利用匿名数据。在第二步明确识别出越多的客户,那么第三步就会越轻松。

如果这个客户对这款车型特别感兴趣的话,一段时间之后,他会致电经销商询问一些细节,约定签订合同的时间,最终买走这辆车。然后,销售员就可以赚取佣金了。在这种理想的情况下,到这个阶段才开始提及售后维修服务事宜。经销商会保留这个客户的信息,生产商是接触不到这些信息的。

弹球机而不是保龄球

章节插图

1.将对客户的在线服务延伸至个性化咨询阶段。当一位顾客面对在线配置器中的各种配置方案犹豫不决时,他可以直接选择与一位训练有素的咨询人员在线视频交流,或者能够在线约定一个具体的咨询时间,通过电话与购车顾问交流。如果在线配置器可以基于智能分类当场为购车者提供理想车型及配置建议,这也是可以的。购车顾问可以在视频或者电话交流过程中告知客户,在附近的哪些网点可以试驾理想车型,还可以建议可选择的试驾时间,比如下周六,正好那时要试驾的车型无人预约。

把市场营销措施应用于实践时,最重要的是必须让客户感觉到,这种营销是令人愉快且友好的,让客户感受到企业是在设身处地地为他考虑,想为他多提供一种选择。这个很容易理解。要让市场营销从生拉硬拽向主动吸引顾客的方向转化。如果让三个市场营销人员(或者市场营销顾问)坐在一起,估计不出10分钟,他们就会讲到这句话。当我们试图差别化地引导特定客户群体的客户旅程时,空洞的营销话术往往会引起反感。在21世纪市场饱和的情况下,恐怕没有客户希望感觉到自己的购买行为是受到外界操纵的。客户期待的是多元化的信息和咨询,需要有掌控感,需要顺畅的购物体验以及卓越的售后服务。一旦一个挑剔的客户感受到,一家企业正在对他采取蓄谋已久的强推式营销,有可能他在“客户旅程”的其他阶段也或多或少地有所感受,那么此时,他就会反应敏感。

我们在各种项目中,对高级汽车生产和贸易行业的变革开展了研究。一项针对“客户旅程”现状的研究显示,我们在方便客户选购方面,付出的努力实在是太少了。具体来看,一般的潜在消费者往往需要经历如下辛苦的购物旅程:

首先,他通过传统的宣传渠道、与同事聊天或者看汽车杂志上的广告,对某一款汽车产生了购买兴趣。此时,大部分的潜在消费者会选择在线浏览、了解这辆车的信息。还有一些潜在消费者会使用在线配置器,看一下这辆车的外观等情况。就在这时,第一个“断点”就产生了。从汽车生产商的角度出发,肯定是希望潜在客户能够亲自到销售网点去看一下。然而这对客户来说,意味着要长距离驱车到郊区去。接下来,如果客户去了销售网点,且在网点遇到了资深且负责的销售顾问,那么对客户来说还算是小有进展。但是,如果他碰到了一位不专业的顾问,且这个销售网点还无法获取他前期在配置器中的相关搜索数据信息,那么客户就得从头再讲一遍,他到底对哪种车型感兴趣,以及他需要哪些配置。大多数情况下,这个客户可以当场或者在若干天后,进行一次试驾,但是试驾车的配置跟他需要的配置之间多少会有些偏差。然后,这次实体店“旅程”就结束了,这位潜在客户驱车回家(幸运的话可以带回一些产品折页),继续在网上查询相关数据。

然而,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这份研究最值得兴奋的地方在于,它是从一个完全不同的层面——信任层面分析问题的。前几年,金融危机和各种咨询丑闻险些使银行业的生意受损,但是银行却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较好的声誉,这与谨慎地使用数据是分不开的,这有助于促进银行在创新发展移动银行方面取得突破。

在线产品展示厅

4.销售人员可以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借助图表清晰地看出,客户在哪些“触点”需要咨询服务。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会提示销售人员,需要在哪个时间点去跟进哪类客户群体的咨询需求。比如,针对住在高档社区、年龄在35岁至40岁之间、有孩子及家庭的男性群体,我们最迟在售后两周,就需要与其取得短信联系,询问是否需要进一步的产品咨询服务。

4.基于通过前三步获得的认知,营销团队就可以推导出对特定客户群体适用的加速器和连接器了。数据基础越完善,客户就越愿意在“客户旅程”的下一阶段有所参与。在每一项措施的具体实施方案中,会明确效果衡量标准。根据特定的衡量标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措施将会被叫停或者调整。

注意!讽刺来了!如果汽车设计师和工程师能够研发出好汽车,并且能够保证汽车的质量,那么理论上,这款汽车根本不愁没有销路。市场营销和企业运营人员充其量也就是负责尽可能扩大销售。那么该如何对待客户呢?现下的情况是,卖场里的汽车销售人员都是先确定客户确有购买意愿,然后才会开始与客户攀谈,提供咨询服务。

客户旅程中的渠道断点

3.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不同的客户群体对多渠道产品的态度差异很大。对固定网点贸易商来说,知道哪个客户群体在哪种环境下更倾向于选择哪种购物渠道,这是很有必要的。在这个框架下研发适合的产品,这是“客户旅程”研究的下一个发展方向,可以使旅程更加舒适便捷,更有效率。当某客户群体中的一个客户需要购买某种特定商品时,如果他的首要目标是省钱,那么就需要注意线上线下渠道的良好配合。此处一个很好的例子是美地亚的提货商店,客户可以在线选购商品并结算,然后再去提货点拿货。提货的时候甚至连车都不用下,一个售货员会帮助客户把商品装进后备厢。我们也进行过与之正相反的尝试。不来梅附近的专业市场Dodenhof会定期为VIP客户组织高端商品展卖会,就像时尚秀一样。销售商会在两天之后将客户所购商品通过包裹邮寄给客户。很多VIP客户都选择这项邮寄服务,即便他们是开车来的,能够直接带走商品。

误区一:将线上渠道视作竞争渠道

“客户旅程”朝着与以往不同的方向演进,固定网点贸易商越来越多地从一种交易行为中获利,即客户先在网络上了解产品信息,然后再到实体商店中实现购买。

在一个沟通和销售渠道都日趋多元化的世界中,好的市场营销是,能够站在客户的角度,为其提供便捷舒适的后续服务。

智能化的加速器(推动既存但尚未被察觉的市场需求)和连接器(连接已经明确的客户需求)要能够推动客户在某一渠道中的“客户旅程”持续向前发展,这个渠道需要信息透明,且便于客户使用。这是第一个要点。然而现在大多数市场营销的真实情况是,我们往往是从企业的视角看事情的,我们会考虑,一个常规客户是怎样常规对待一个“触点”的。第二个要点是,在每一个“触点”,我们都需要一个量化标准,去衡量并优化已采取的措施的效用。第三个要点,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去寻找新的信息源,帮助我们在“客户旅程”的每一个阶段加深对客户的了解。谁能够做到以这样的眼光去审视“客户旅程”,谁就能发现数据中隐藏的秘密,这些秘密他和他的竞争对手之前都不曾想到过。试想,如果一家大型食品供应商去关注小型餐饮企业的App数据信息,会发现什么?这些在实际经营中又意味着什么呢?

☆客户在这个“触点”期待怎样的服务?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一些贸易商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在建设在线商城方面倾注了相对多的精力,目的是为了招揽更多的客源,但是同时,它们也担心在线商城的发展会对实体店的销售产生不利影响。它们之中不乏超大型贸易商,有一些甚至时至今日都没有认真地梳理对比一下它们掌握的实体店会员卡客户信息和线上客户信息。这样做产生的后果很能说明问题,那就是纯在线贸易商的在线销售表现优于传统实体店贸易商。

6.客户可以通过网络实现汽车配置选择、汽车订购、在线支付,可以约定整车配送的具体时间。大部分的高级汽车生产商都意识到,它们需要在“触点”之间建立桥梁。例如奥迪,斥巨资在黄金地段设立产品体验店,伦敦的体验店就在伦敦最昂贵的地段上。梅赛德斯–奔驰让客户可以更加简单便利地使用Mercedes Me客户端,以此获得对客户的更多了解。针对特定车型的租车业务,梅赛德斯现在已经可以实现全流程线上操作。随着宝马公司i系列概念车的问世,宝马公司距离实现“触点”互联的理想愿景又近了一步。在汽车贸易行业,跨越变革障碍的难度是很大的。在汽车行业整体向以客户为中心开展营销变革的第一阶段,我们认识到,“筒仓效应”“信息孤岛效应”会阻碍我们走向成功。

当今的市场营销更像是在玩弹球机游戏,而不是保龄球。

我们需要这样一个角色,可以顺应“客户旅程”有效地控制加速器和连接器系统,并组织、促进和确保所需的跨部门协作。对行业内的智能数据冠军企业来说,还面临着一个更大的挑战,这就是我们获得的第二个认识,一个令人欣喜的认识,即客户在购买新车的过程中,参与意愿非常强烈,他们愿意向经销商透露他们的姓名、通信地址、邮件地址和手机号码,还有他们的购买及使用需求,因为他们知道,这样可以有效提高供应商向他们提供产品咨询服务的质量。

基于上述,综合我们对前文提到的误区三的认识,我们必须从根本上分析重要客户的常见“客户旅程”,在每一个“触点”思考如下问题:

对客户而言,购买行为不是由渠道组成的,他们的“客户旅程”是由一系列多样的“触点”组成的。

多渠道发展——内外有别

3.加强品牌宣传的物理覆盖度,在市中心的商店里,或是在时尚潮店里,总之,是在客户所到之处。在这些与客户能够产生接触的地方,有可能摆放实物汽车的可能性有限,那么可以通过让客户体验可视化设备,来给客户留下深刻印象,进而与客户约定汽车试驾。当我们发现客户确实对某款车型很感兴趣,或者已经是老客户,我们还可以将服务延伸至客户家门口,购车顾问可以直接将试驾车辆开到客户家。在试驾过后,购车顾问会将此款汽车的信息妥善归类,并维护到该客户信息档案中,形成所谓的产品库。

☆客户在“客户旅程”的哪个阶段最期待某项服务?一个客户是刚开始了解一个产品,或是已经在考虑购买了,还是仍需要一些营销推动?一个客户已经是老客户了,是在考虑再次购买吗?是在考虑延长服务合同吗?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和VISA的研究向银行发出了明确的信号:客户是需要物理网点的。客户需要的网点形态,更像是苹果连锁店和星巴克咖啡的混合体,而不是像间办公室。

发展移动银行,首先是在技术层面,即谁能够提供更安全可靠的在线结算。这对银行来说蕴藏着极大的商机。客户知道,银行知晓他们的所有信息。忽略一些以往的小丑闻不谈,在整体上看,银行并没有滥用这些客户信息。正是基于这种对银行信息保密工作的信任,银行才能够实现多渠道化,其中包括自营渠道,以及与其他供应商合作的渠道。

1.它们努力在尽可能多的“触点”明确识别出尽可能多的客户。为此,它们会利用每个“触点”产生的每一次机会,并且投入大量激励措施。这样做的原因是,它们意识到了每一个(潜在)客户姓名和地址信息的价值。在这方面一个值得效仿的例子是Apple ID(苹果账户)。苹果公司通过采用Apple ID(又一次)成功解决了客户识别的问题。Apple ID就是每一个客户都拥有一个独有的ID号码,这个号码在使用苹果公司的全部设备和服务时均有效。在尽可能多的“触点”识别尽可能多的客户,这一行为的整体价值大于每次客户识别的个别价值叠加之和。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开展第二步。

智能数据冠军企业采取以下四步措施来应对上述挑战,这四步在一段时期内可同步实现:

物理网点、数字化信息和销售渠道的协同配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在当今贸易领域已达成共识。线上销售促进线下销售,反之亦然。在物理网点可接入在线官网和购物App。大型电商也在对实体店进行研究,Zalando走访了周边地区的大型直销商店,亿贝协同麦德龙集团对一家创意商店开展了研究,在这家商店里,包括贝宝支付功能在内的手机应用被智能化整合使用。亚马逊则走访了一些昂贵地段的中型实体店,其中有一家纽约的实体店恰好坐落在帝国大厦的正对面。在对实体店的研究过程中,很难不提到苹果公司实体店成功运营的例子,这个案例被视为数字化产品世界中的丰碑。

3.哪些客户群体,将以怎样的概率去选择哪一渠道来完成“客户旅程”?如果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掌握这个企业的全部客户分类信息(希望是智能化的数据),并将这些信息与第二步获得的信息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我们会发现,例如,在“触点”B上,客户群体A明显需要更多的咨询服务,一个客户群体B中的客户,如果你给他一个95折的优惠,就很有可能促成购买。这样做十分有助于直观展示最重要的客户群体的“客户旅程”,对第四步的实施也大有助益。此时,我们是把关注点落在了最重要的客户群体上。就像在本书第二部分提及的一样,大数据狂热分子有些过于草率地给公众留下了一种印象,那就是数据无所不能,可以赋予市场营销者一种能力:在单一客户层面,实现“客户旅程”变得模式化、可操纵化。实际上,对绝大部分企业来讲,这一设想还都将长期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在实践中,智能数据冠军企业更多地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最有价值的客户群体上,关注对这些客户起作用的措施。

2.客户可以自由存储在线配置器的配置结果。为此,客户必须要在系统中输入简要的客户信息,进而获得一个客户编号。这个流程并不难,另外还可以让客户知道,这个编号由客户独有,专供其在购车过程中使用。客户可以在销售网点通过智能手机或电脑快速调阅配置器中存储的配置信息。从生产商或者经销商角度来说,在线网站演变成了一个“客户引导中心”。

企业考虑优化渠道,客户只是凭感受。第三个理解误区从根本上决定了数字化世界中的企业在每次尝试进行智能化客户管理时能否取得成功。想要获得最终结论,仍需谨慎跟踪观察。

我下午窝在沙发上,用笔记本电脑购物,我发现了一双黑色的鞋,特别喜欢。我用谷歌搜索发现,这双鞋在一家连锁百货商店在售,而这家商店正是我平时经常光顾的。在我下次去这家百货商店逛街的时候,我特意走到了卖这双鞋的柜台,并试穿了这双鞋。这双鞋很舒适,但是适合我的尺码的只有棕色了。我在柜台看了同款黑色的样子,但是是别的尺码。之后我请商店调货,并于第二天将黑色的、适合我穿的尺码的鞋配送到我家。我知道,即便这样,如果我认为有必要,我也可以选择退货或者去柜台再换成棕色的那双。但我并没有那样做。买到的这双鞋跟在柜台试穿的那双一样舒适,我下午就穿着新鞋出门了。潜意识中,这次购物体验给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我获得了优质的服务。这种印象很有可能驱使我在下次购物时,还是窝在沙发上上网,并直接进入这家连锁商店的在线官方网站。反正我已经有这家商店官网的登录名了,是在上次这家商店为我提供物流配送服务时直接生成的。

智能化地组织并发展企业的多渠道战略是一项大工程。完成这个工程的难度在于,在某种程度上看,客户和企业对结果的要求是矛盾的。企业希望将多种渠道整合起来,让客户觉得各种渠道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但是企业在管理各种渠道时,却需要视每种渠道的特性,分别采取不同的运营模式。简而言之就是:

对外,需使多种渠道无缝链接、发挥作用;对内,需对各种渠道实行差别化管理。

每人一个苹果账户!

我们先来关注贸易领域。人人都在说“多渠道”,但是站在客户的视角,到底什么才是“多渠道”?有可能是这样的:

在传统银行和储蓄所向智能化和渠道融合化变革的过程中,多渠道化发展的速度比我们想象的要慢,之前我们认为需要警惕发展过快。多渠道化的发展现状是,一方面,核心客户群体基于以往在银行办理业务的经验,表现得相对保守,但同时他们对使用数字渠道又抱以开放态度。

现在谁还会为了汇款而特意去银行?事实是,恰恰就有这样的人!2014年年末,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和VISA联手对未来私人银行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有62%的德国人和瑞士人认为,银行网点的位置是他们选择主结算银行时考虑的重要因素。目前,就如同对未来银行发展的讨论所揭示的那样,一方面,客户越来越多地使用银行的电子渠道,另一方面,客户还没有办法彻底抛弃银行实体网点。这项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去探究客户的真实需求。

基于与客户接触的实践,将吸引力理论系统化,可使其从“要让市场营销从生拉硬拽向主动吸引顾客方向转化”这句空洞的话转化为实用的行动指南。对大众来说,这句空洞的话说起来容易,忘得也快。但是如果落实到每一次的客户接触中,就会突然变得很容易理解,可帮助我们提出具体的营销措施,大家也会明白,在实践中,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到底怎样才是具有吸引力的。例如,在实际业务中,很多高级汽车生产商都会致力于为购车客户提供从产品咨询到售后服务在内的全流程的愉悦的购车体验。

在一个沟通和销售渠道都日趋多元化的世界中,好的市场营销是,能够站在客户的角度,为其提供便捷舒适的后续服务。

对要发展数据发展战略规划的固定网点贸易商来说,最重要的三点研究结论是:

由此我们得出,在“弹球机”市场时代,我们只有通过利用加速器和连接器使“客户旅程”变得更有吸引力,才能掌握市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让客户有被操控的感觉,这就好比是售货员坐在驾驶员位置,而乘客坐在副驾位置,甚至是被放在婴儿座椅里,毫无自主权可言。

这些企业之中,有一部分是太晚才认识到数据的重要性,另一部分则是有错误的认识,认为只要技术基础设施齐备,只要所有销售渠道和系统有机链接,那么就等于多渠道建设已经成功了。多渠道发展战略是一项高预算投入型的工程,而且对IT部门来说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涉及多种非常复杂的IT工具和解决方案。如果企业中的市场营销人员不能够正确理解他们怎样能引起哪些层面、哪些客户的消费兴趣,那么即使是多渠道发展,也不能够为企业带来盈利。然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结果。有一些需要很多新科技加持的多渠道发展项目,最终恰是败于确实存在的技术障碍。比如旧系统不能满足需要,但是再购买一套新系统又会大大超出预算。

对外,需使多种渠道无缝链接、发挥作用;对内,需对各种渠道实行差别化管理。

只有通过尝试,才能够发现未来发展之路。从自身或者竞争对手的每一次尝试中,我们都能有所收获。去年针对贸易领域的一项研究显示,在有些企业中,对于发展多渠道战略,存在一系列理解误区。

最晚从社会化媒体产生突破以及通过智能手机可以上网开始,市场营销和企业经营变得更像是在玩弹球机游戏。市场营销的方向变得更多元化,在很多领域,市场宣传将失去原有的市场控制。

这种说法最早是由来自明斯特的市场营销与媒介教授托尔斯滕·亨宁–图劳(Thorsten Hennig-Thurau)提出的。大致的意思是,当我们把市场营销比喻成保龄球游戏的时候,市场营销宣传手段就是保龄球,目标客户群体就好比保龄球瓶,大量的市场营销手段是直接针对目标客户群体的,就如同用保龄球去击倒球瓶的过程一样。这个沟通过程相对来说是受控制的,且只有在市场营销人员具有很强的营销能力的前提下,市场营销过程才会发挥作用。从实际情况来看,营销失败的情况较多。后续,通过电视、广播、杂志等媒介营销的情况,也影响营销效果。在这样的沟通模式下,客户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相比于今日,客户可选择的产品和沟通媒介是十分有限的,在产品购买渠道方面,可选择的余地就更小。在实际消费过程中,许多产品就只能通过一种渠道购买,那就是他们经常光顾的实体商店。

最晚从社会化媒体产生突破以及通过智能手机可以上网开始,市场营销和企业经营变得更像是在玩弹球机游戏。市场营销的方向变得更多元化,在很多领域,市场宣传将失去原有的市场控制。这就好比在弹球机游戏中,我们会朝很多方向射出小球,有时候可以让小球一杆进洞,但是大多数时候都没打中。面对这种市场营销控制力的丧失,我们的确可以抱怨,然后对沟通和销售渠道的日趋复杂无能为力,而后只能在电视广告方面撒下大把的营销经费。但是同时我们也期待在每次销售过程中,产品的品牌价值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可以对客户购买行为产生一些影响。或者我们可以努力尝试在单一的“触点”上,为每一个客户群体,甚至是为每一个客户开辟个性化的“球道”。

此外,研究还显示,时至今日客户也很少出现串渠道的情况。如果出现了,那大多也是从线上切换到线下。这也就是说,客户对银行产品的兴趣大多是通过在线浏览被激发的。但是,越是面对复杂的产品,客户越需要寻求在网点面对面的咨询。我们经常质疑银行咨询的专业独立性和咨询质量,所以对这一点可能会觉得有些惊讶。但是当我们仔细考虑后,我们会发现,银行在物理网点方面继续追加投资是有利可图的,尤其是在我们适当改变物理网点功能定位的情况下。

☆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措施引导“客户旅程”向有益于企业利益方向发展?我们将这些措施称为加速器和连接器。

当然,这种行为在大型高级汽车商那里并不多见。但是毫不夸张地说,如果能够做到以客户为中心,确实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汽车生产行业的发展。汽车行业内部分工高度细化,随之而来的“筒仓效应”也很明显,在这样的行业中,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是很有必要的,但实践起来也不容易。

误区三:认为客户和企业在看待多渠道方面是同样的逻辑

误区二:认为多渠道战略是一个技术解决方案

两年后的今天,线上和线下渠道仍然是有分别的。在消费电子产品领域,只要能够在线搜索到喜欢的品牌的信息,基本上90%的客户都会在去实体店前在线了解产品信息。在线上浏览过程中,如果其他品牌能够很快响应客户需求,并且用适当的营销手段招揽客户,那么客户就可能转而购买其他品牌的商品了。

在所有的多渠道研究中,我们关注的问题都差不多。客户在各种各样的“触点”开启自己的“客户旅程”,此时,去识别客户需求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针对不同的需求去配置合适的产品就更加困难了。

市场营销人员(当然也包括市场咨询人员)具有专业化的知识,他们对于购物世界的看法受专业化的影响,有时是扭曲了的认识。他们(和我们)的大多数直觉、灵感和知识,关于对与客户第一次接触直到理想情况下客户再次购买这一过程的认知,来源于他们自身的购买行为和他们对周边世界的理解。我们如果作为专业人员,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也愿意采用多渠道的逻辑。我们会考虑某一个特定渠道的优点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如有必要)我们将会选择其他渠道。在获得考虑结果的基础上,我们会站在企业的立场去优化企业的渠道,最终目的是赢得更多的客户。我们更愿意认为,随着数字化世界和其现有渠道的发展,客户转换渠道是必然会发生的“坏事”。这种认识自然是不对的,是以企业为中心的想法。但是,在寻找多渠道解决方案过程中,这类受职业背景影响的“过滤气泡”问题是另外一回事。如果一个客户对数字化时代的购买行为没有什么特别的探求兴趣,他基本上不会去考虑自身的渠道偏好问题。因为对客户而言,购买行为不是由渠道组成的,他们的“客户旅程”是由一系列多样的“触点”组成的。客户在每个单一触点获得的感受,将会影响他的购买和再次购买行为。表达得更清晰一点儿,就是多渠道是一个具有误导性的概念,因为它是单向的概念,仅从企业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

章节插图

人人都在说“多渠道”,但是站在客户的视角,到底什么才是“多渠道”?

1.现阶段,“客户旅程”朝着与以往不同的方向演进,固定网点贸易商越来越多地从一种交易行为中获利,即客户先在网络上了解产品信息,然后再到实体商店中实现购买。也就是说,我们过度高估了所谓“展示厅现象”的效应。尽管研究数据显示,确实有1/5左右的交易量是通过客户在实体店中了解产品信息,而后在网上以更优惠的价格购买商品实现的,但是,在线了解产品信息,然后去实体商店购买商品,这种购买行为产生的交易额已经占到德国贸易总额的1/7左右。一些在线贸易商建立了线下实体网点,以此来实现展示商品和提供咨询服务的目的,而固定网点贸易商则通过提供在线数字化信息咨询服务来促进销售。两种模式相比较,后者实现的销售额是前者的12倍。

通过采用哪些加速器和连接器可以使“客户旅程“更加轻松呢?

特殊案例:多渠道银行

为了给食品、羊绒衫和洗碗机的多渠道贸易未来的营销策略提供更好的决策基础,2013年,我们与奥托集团、购物中心运营商ECE合作,对大约42000名消费者进行了访问,了解他们在什么地方、以怎样的方式、买了什么东西以及为什么购买。其中,有2000人把一个月的消费明细逐笔记录了下来。我们作为消费行为研究人员,与7组共51个消费者进行了详细的沟通,了解他们的线上、线下购买动机。在此基础上,我们形成了名为“客户追踪”的研究报告,其中揭示了很多有价值、相对客观的认识。

2.我们考察了线上和线下客户的相似性后发现,对于销售额贡献度最高的那部分目标客户来说,商品的价格并不是最重要的购买影响因素。他们更看重的是能够亲手摸到商品,获得面对面的咨询,在付完钱后能马上拿走现货。他们看重购物乐趣和购物带来的仪式感。当固定网点贸易商在数据的辅助下意识到有这部分人(在研究报告中,称这部分人为“富有的购物狂”“传统资深买手”“主流线下消费者”)的存在,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并为他们提供服务,那么在未来将是大有可为的,因为这部分线下消费者贡献了超过2/3的销售额。焦点小组分析结果显示,这部分人在线下购物时,其实清楚地知道通过线上购物有可能会省钱。

5.当我们把车配送到客户家门口,或者从客户家中提回车辆的时候,产品咨询人员就可以向客户讲解其可以享受生产商提供的哪些数字化服务,以及这些服务能够为客户带来的好处。客户使用在“客户旅程”前期阶段获得的客户ID登录系统,然后便可享受相应的服务。产品销售人员也可以提醒客户关注在售后阶段使用经销商提供的保养维护服务的好处。车联网系统也会定期提示客户使用这些服务。此外,在客户使用这些服务一段时间之后,车联网系统还会为客户推荐一些定制化的服务产品。总之,经销商在售后服务环节投入越大,所获得的附加红利就越多。

章节插图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