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案例,女生看穿了闺蜜的男友是个骗子,好心向自己的闺蜜指出来,但是站在闺蜜的角度会怎么想呢?她终于找到了期待已久的爱情,两个人卿卿我我甜甜蜜蜜,正沉浸在无比的幸福中,你突然说她的男友是个骗子,而且只是凭借自己的看人能力得到的结论,并没有直接的证据,闺蜜能接受吗?即便有诸多线索和嫌疑,只要不是直接证据,闺蜜也很可能会视而不见,毕竟人类从来都是善于欺骗自己的。
什么是换位思维?
千万不要以为闺蜜不会这么过分,你低估了处于极端情绪中的人具有怎样超越普通逻辑的思维。即便上述反应不是必然的,也不要低估了这种概率。不懂站在别人的角度预估别人的反应,女生的好心很容易被当成驴肝肺。
但很可惜,人们常常只有一个看待问题的视角,就是自己的视角,这是人类根深蒂固的本能。用一个视角代替无数个视角,人的眼光以及思维被极大地局限了。
如果我是他,会怎么想
曾经有一位美国作家做了件挺让人震撼的事情:她隐瞒自己的身份、断绝和朋友的联系,带着1000美金和一部汽车深入美国底层人群,体验底层的生活。经过深入的体验,她逐渐揭开了美国底层人民生活的面纱,也能够理解穷人的思维方式了。后来,还出了一本书——《我在底层的生活》。
有一个新笑话也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点:
掌握换位思维,让你不只是感动自己
如果不懂别人是怎么想的,你的努力或许会白费。你需要建立共同认知、克服自我中心,才能自如切换视角进行换位思维,将深度思维的功效发挥到极致。
恐怕不能。第一个勤奋的员工辛苦熬夜写出来的文案策划,恐怕会市场反应平平;第二个善良的女生好心指出男方是骗子,未必会得到闺蜜的感谢,甚至有可能两人会反目成仇;部门负责人以宽松的环境优待新员工,有可能会收到工作执行混乱、纪律松散偷懒的回报。
很多父母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想些什么,即便他想去回忆自己童年时的情景也未必管用,因为他成长的年代与孩子成长的年代差别巨大,没有太多借鉴意义。而父母又显然没法把自己暂时缩小一下去体验孩子的生活,这时候父母该怎么办?与其私下揣测孩子的想法,不如去虚心请教一下孩子的同学和玩伴,看看他们这代人的想法有些什么特点。
即,换位思维的核心,是从别人的视角出发来看待、思考问题。
如果这个时候就对新员工低压自主管理,新员工会怎么想呢?他们很可能会想:“这工作怎么做啊?该问谁呢?我这样搞也不知道对不对。不过没人管我,那说明我做的应该没什么问题吧?好像没什么事啊,上会儿网吧,有事应该有人叫我的。”
生活中有太多的类似案例,包括父母和子女间的代沟、朋友间的矛盾、领导与下属间的沟通不畅、甲方与乙方间的合同纠纷等,我相信大家一定经历了不少。总之,如果不具备换位思维的能力,生活与工作中会出现很多问题。至于这几个案例如何用换位思维来应对,可以在公众号“人生策略师”后台回复关键字“换位思维”查看答案。
这位作家是个高学历的富人,如果不进行这样的卧底体验,她很难换位到穷人的位置上去思考,因为不同的经历会造就不同的认知系统。在她原有的认知体系里,是越穷的人越应该工作,越穷越应该想办法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但经过亲身体验,她发现,原来美国的穷人是越工作越穷,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她写的那本书后来也成了超级畅销书,因为很多人也无法明白底层人民是怎么想的,只能买她的书,去参考她的经历体验。
上面诗人与太阳的小故事告诉我们,从不同视角看问题会造成不同的结果。思维的精髓之一就在于你看待问题的视角,如果从别人的视角出发就是换位思维;如果从与常人相反的视角出发就是逆向思维;如果从所有人都没想到过的思维出发就是创造性思维。总之,多一个视角就多一种思维方式。
上一节开头的案例中,旅游公司文案策划者写的“风光无限,畅享人生”的广告语就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的痕迹。他心里有一个文案策划的提纲,想表达出一种观赏风光、享受人生的主题思想和感觉,但当他写下“风光无限,畅享人生”时,他仅仅把自己的广告提纲和目标思想表达了出来,而忘记了广告观看者距离这种语言描述太过遥远。即,他是以自己为中心考虑问题的。
资历比不上两位副总裁已经是大问题了,更何况韩楚风并无太多支持,而两位总裁则羽翼丰满。三人的竞争中,韩楚风已然是最弱势的一方了。如果要与两位副总裁斗,极有可能斗不过,但是不去争总裁的职位又不甘心。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如何翻盘?韩楚风为此心烦不已。
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
韩楚风是某个大型商业集团的经理,其业务能力出众,深得前任总裁喜爱,也是集团前任总裁在生前向董事会提名推荐的总裁候选人。但前总裁的意见并不能一锤定音,两个副总裁都比韩楚风资历更深,在公司里势力庞大。他们两人参与了总裁职位的争夺,这让韩楚风很被动。董事局则只重视利润,并不那么重视前总裁的推荐,所以也对相对年轻的韩楚风并不那么支持。韩楚风该如何从总裁位置的争夺中胜出呢?
第三个案例,主管为了减轻部门压力导致的人员流失,对新入职的员工采取低压、自主管理的政策。但是他没有想到,新入职的大学毕业生和老员工的状态是很不一样的。老员工业务熟练、职责清晰,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或许可以低压管理,但新入职的毕业生对业务完全不熟悉,对新环境抱有陌生、担忧、恐惧等情绪,并且没有职业习惯,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最需要的是长期业务培训、岗位规范和老员工的悉心教导,至于严格、压力大小等暂时还不是主要问题。
伟大的太阳终将降临,
但是,实际看文案海报的人会怎么想呢?假设他的理想受众客户——疲劳的白领看到了文案“风光无限,畅享人生”,很可能会被激起反应:“‘畅享人生’,唉,要畅享人生,得有充足的资金,还是要努力赚钱才行。”又或者会想:“‘风光无限’,唉,我这么累,还有一堆任务没完成,真是一点都不风光。”
第一个案例,文案策划者在文案和海报上写下“风光无限,畅享人生”,意思是希望看到海报广告的人能够知道,这条旅游线路的风景很好,如果他们选择这个旅游产品能够缓解疲劳、享受人生。
由于不能评估别人的状态,主管好心争取的低压政策,不仅无法解决老问题,而且还可能引发新问题。
凌晨十二点,办公室的灯还亮着,一位勤恳的员工努力敲打着鼠标键盘。这是一家小型旅游公司,新开发了一款面向职场白领的旅游产品。针对职场白领日常疲劳、时间紧凑的特点,该旅游路线周期较短,选择了在云南大理洱海边某风景优美的山水之地。这位员工为此做了一份精美的PPT和策划文案。他在文案和海报上写下“风光无限,畅享人生”。
闺蜜很有可能会想:“我终于有男朋友了,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爱情,太幸福了!真希望永远这样幸福下去!什么?你说他是骗我的?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你怎么能这样说?你肯定是嫉妒我!你太可恨了!”于是转而把怨气撒到女生头上。
共同经历塑造共同认知
设计师在设计产品的时候需要一个步骤:在大规模推广生产之前需要客户试用。本质上,设计师想要换位到客户的位置上去思考是非常困难的,那就干脆直接找客户试用然后提意见,这样就能直接了解客户的想法了。如果缺乏这个步骤,产品推出的风险就很高了。现在互联网行业基本都会采用这个步骤,并且有高速迭代、快速改进的特点,可以高精准地知道用户在想些什么。
如果你想要通过换位思考理解别人的想法,你就必须要和他有共同的认知系统。为了有共同的认知系统,你得有与他人类似的经历和体验。从这个道理中可以推出几条提升你换位思维能力的方法。
在上面的例子中,各国儿童就是无法换位思维,因为他们的认知系统差距太大。没有体验过粮食缺乏的欧洲儿童,无论怎么换位思维,也无法理解长期缺乏粮食的非洲儿童是怎么想的;以自己为中心的美国儿童,也不可能理解为什么中国儿童没有自己的意见。
上述这些人为工作、朋友、下属付出了很多时间、心血和情感,也期待得到认同和感谢,他们能如愿以偿吗?
第三,如果无法体验,就寻找有相应经历的人来帮助自己思考。
有一个段子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点:
上面几个案例都是不具备换位思维能力造成的负面效果;那么具备了换位思维的人,又能对自己的人生产生多大的正面效益呢?
可惜策划者没有想清楚这一点。按照他的写法,目标客户即使碰巧看到了广告文案,所思考的内容也可能与策划者预估的完全不同。“风光无限,畅享人生”的文案只是告诉客户你希望他怎么想,但客户实际上并不会这么想。无论策划者如何被自己的辛苦所感动,他的努力都变得无效了,因为他并没有想到客户会对他的文案做出何种反应。
也有时候,我们已经和别人有了共同的认知系统,但依然无法形成换位思维。事实上,由于大家都是人,都有基本的喜怒哀乐等情绪,都要吃饭睡觉,所以对大部分事情是有天然的共同认知的。但换位思维依然很难,因为我们无法克服自我中心,习惯于死死地守住自己的单一视角。
韩楚风这种愣头小子居然跟我这个老资格争夺总裁位置?凭什么?论能力论资历他哪一点配得上跟我比?要是另一位副总裁得了位置也就算了,如果居然让他骑到我的头上,那简直是奇耻大辱!一定要把他打倒。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候选人为特朗普与希拉里。事前所有媒体、意见领袖都认为,希拉里必胜,特朗普必败,尤其是占领舆论高地的常青藤高校学生、社会精英等,更是一致认为希拉里的胜出毫无悬念,不可能有人愿意推选特朗普这种“种族主义者”“大男子主义者”当总统。甚至有人编写了一本书《希拉里:通向白宫的最后一英里》。
未来,随着服务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占比越来越大,人际交流越来越频繁和复杂,换位思维正在从少数人才有的软能力,逐步变成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有要求的硬能力。时代在变化,你准备好了吗?
韩楚风退出是正常的,他的实力本来就弱。现在我要把全部精力集中在另一位副总裁身上。如何才能把他扳倒呢?应该这样……
但选举结果令所有人都震惊:特朗普胜出了,希拉里的最后一英里硬是没走过去。大量社会精英和高校大学生陷入巨大的震惊和悲痛中,怀疑是选举造假,因为他们完全不能理解怎么可能会有人支持特朗普。事后调查发现,支持特朗普的大多为社会中下层白人阶级,这些事先隐形的人群决定了选举的走向。
也许你自我感觉良好,但别人往往并不买账。
克服自我中心
这是人的本能,每个人都如此,大多数时候它并不算个缺点,也不需要对它大肆批判,但是对于换位思维来说它却是个极大的拖累。如果你想要培养换位思维的能力,必须学着克服这个习惯。
作为对比,假设这条文案这样写呢——
人的经历体验会沉积进入内心深处,并不常在认知表层出现。所以有时候,即便你曾经有过某种体验并积累了相关的认知,但在当下并不能自然地流露出来,需要你去有意识地刻意调用。
以退为进,不战而胜。这样巧妙的方法是怎样想出来的?就是换位思维的结果。最终,事情的走向一如丁元英所料,韩楚风也确实如愿登上了总裁的宝座。
“你是愿意待在沉闷的办公室里勉强安慰自己小点压力,还是愿意躺在大理洱海边畅快地呼吸新鲜空气?”
一个女生单身已久,时常自嘲单身狗,但内心对感情其实没有太大期待,不过她有一个期待爱情已久的闺蜜。最近,闺蜜终于遇到自己心仪的男孩,男孩用甜言蜜语哄得闺蜜无比幸福。不过,善良的女生发现,男孩明显是一个油嘴滑舌、满嘴跑火车的骗财骗色高手,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但是凭借自己看人的能力已经可以百分之百肯定这一点了。但是闺蜜却被爱情冲昏了头脑,视而不见。女生义无反顾地向闺蜜指出了男方人品有问题。
一个部门主管自己曾经也是新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也曾经历过那种面对陌生环境的茫然、怀疑自己是否能够胜任的担忧、害怕犯错误的紧张,但几年之后当他变成职场老手时,已经忘记了当年的青涩,各种紧张、担忧、困惑的情绪早已消散。所以他无法立刻换位到新入职员工的思维中去,没有想到,这些新人最想要的不是宽松自由的环境(业务已经熟练的老员工对自由宽松的要求相对较高),而是细致的培训和指导。主管在做出决定之前,他应该好好回忆一下:我当年刚大学毕业进入公司时,是怎样的体验?通过有意识地回忆当年的经历,他才有可能知道新员工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欧洲儿童不知道什么叫“粮食缺乏”;
很明显,第二种写法才能真正打动客户,让客户产生“压力太大了,去旅游放松一下吧”的冲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犯类似的错误,由于自我中心的习惯而弄错了自己能力以内的事情。如何破除自我中心的习惯,形成“无我”、“非我”(意思是暂时忘掉自己,舍弃自我的思维、情感、习惯等,这能够让人轻松地切换到别人的视角上,观察和感受别人的想法)的新习惯成了培养换位思维的关键。
联合国发起作文大赛,邀请欧洲、美国、非洲、中国等地的儿童对“非洲儿童粮食缺乏”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结果各国儿童都不知道怎么写。联合国非常不解,遂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原因如下:
第二,对于没有经历过的,也许可以临时体验一下。
为什么会这样呢?让我们来具体分析这三个案例为什么会失败。
如果你把他的“风光无限,畅享人生”的文案和后面我给出的“你是愿意待在沉闷的办公室里勉强安慰自己小点压力?还是愿意躺在大理洱海边畅快地呼吸新鲜空气”的文案,都拿出来做个对比,问他哪个更好,作为一名合格的营销人员,他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显然第二个更好,因为第二个文案是以客户的视角为中心出发的。但是他却没能在事前想到这一点,因为他太过于习惯以自己为中心了。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从别人的视角出发呢?
自我中心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心理习惯。佛教当中有个词叫“我执”,用在此处非常合适。我执,指的是人们非常执着于自我这个概念,习惯于死死抓住与自我有关的一切——我的情绪、我的想法、我的观点、我的财产……
你不要以为这种换位思维带来的命运改变和事业成就等只是小说情节,其实现实生活中的成功案例也比比皆是。每一份直击人心的文案策划,每一次打开局面的商务谈判,乃至每一个引爆用户的产品设计,背后都对应着成功的换位思维。
每一次日出,
诗人赞美太阳:
我们想找一个最能为集团赚钱的人当总裁,虽然韩楚风能力不错,得到了前总裁的推荐,但是两位副总裁能力也很强啊,在能力上三人并没有明显的高下之分。但是两位副总裁的资源更多,资历更老,集团里支持他们的人也很多,可能还是他们更能带领集团发展。不过,具体是他们中的哪一位,还有待确定。
临时体验虽然达不到长期浸染的效果,但也有一定的作用,能够为你的换位思维打开一扇窗户。
一位部门负责人了解到之前高压式的工作氛围是部门人员流动频繁的根本原因,他希望能用更加宽松的氛围为员工减压,但苦于公司政策不允许而无法实施。经过与公司高层反复沟通和争取,好不容易获得权限,能够对新招进来的一批大学毕业生放权,让员工进行自我管理,希望他们能够在轻松、没有压力的环境中工作,以自如的心态应对高难度的业务问题。
但如果韩楚风按照丁元英的建议在竞争开始时就主动退出,那么两位副总裁的视角就发生了变化:
而在两位副总裁的视角上,问题是这样的:
给大地带来光明。
非洲儿童不知道什么叫“粮食”;
高手是怎样换位思考的
太阳回应诗人:
换位思维,一般是指思考、感受别人的内心所想,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展开自己的推论和行动。
这个笑话可能不怎么好笑,而是讽刺了当时美国社会的分裂,大量精英和优秀大学生已经完全不能理解社会中下层的白人在想什么了,因为他们所处的阶层、生活的经历差别太大,这造成了他们完全不同的认知系统。
美国儿童以为美国就是世界,不知道什么叫“非洲”;
一个关键点是,你得和别人有共同的认知系统。
虽然没有任何两个人的认知系统是完全一致的,但是要想在某件事上能够从他人的视角出发看待问题,那就必须要在这件事情上和他有部分的共同认知。如果在某个问题上的认知系统完全不一样,那么针对这个问题就绝对无法换位思维了。而认知系统,又常常是自身的经历所塑造的。
不懂别人怎么想,怎么努力也白费
第一,对于曾经有过类似经历体验的,可以再次调出那些经历体验。
当你已经明白别人是怎么思考的、别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时,你就得到了换位思维的结果。那么怎样得到这种结果呢?你需要在思维的前端、尚未得到任何思维结果时,就切换到别人的视角上。
所幸他的朋友丁元英是一位懂得换位思考的高手。丁元英跳出韩楚风的思考局限,转换到了董事局和两位副总裁的位置上去看待问题。根据这些新的视角,丁元英设计了一条反败为胜的招数——建议韩楚风主动退出竞争。一段时间以后,董事局自然会认命韩楚风为总裁。
在小说《遥远的救世主》中有一个关于换位思维的精彩案例。
中国儿童则不知道什么叫“自己的意见”。
为什么?玄机就在董事局和两位副总裁的视角里。在董事局的视角上,问题是这样的:
这几个案例都是典型的不懂得换位思维的失败案例。由于不知道他人所想、不能评估和预估他人的反应,造成自己熬夜加班加点所做的努力对不上他人的真正需求,好心好意变成了驴肝肺——你的付出只能感动自己。
所以,韩楚风的退出会导致两位副总裁的相互斗争,带领自己的一帮人开始集团内耗。由于两位副总裁的势力旗鼓相当,所以这个内耗会持续很长时间,导致集团利益大幅受损。而这一切都会被董事局看在眼里,董事局会基于此下判断,谁是搞内耗的、谁是真正做事的,并得出结论:还是应该让韩楚风来当总裁。
我真没动,是地球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