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的航空母舰“瓦良格号”——按理将来应该重新命名中国名字——试航,关于中国建造航空母舰的话题再掀高潮,更令国内许多军事爱好者热血沸腾,书生谈兵之瘾空前勃发。老朽也来凑趣,谈一点航空母舰的往事。
在广岛、长崎投下的原子弹让世人见证了原子弹的巨大威力。当时人们认为,一颗原子弹足以摧毁整个航空母舰编队(每艘航空母舰都需要若干其他各类战舰与之配合作战)。一架携带原子弹的飞机的攻击能力,相当于20000架舰载飞机,或2000架B-29轰炸机(当时美军的重型轰炸机)。况且用导弹携带原子弹实施攻击的前景已经出现——当时美国、英国和前苏联都用缴获的德军V-1、V-2导弹进行了多次试验(美国就试验了68次)。所以1945年的秋天,既是航空母舰黄金时代的巅峰,同时却也是它“最黑暗的时刻”。
指挥此次实验的布兰迪(W.H.P.Blandy)中将在总结讲话中表示:“有人认为,在未来的冲突中,精确制导的导弹会飞越海洋和大陆,在城市上空引爆核弹头,因此将不再需要海军。这样的武器的确可能成为现实,但是……海战仍将继续。”
这项奢侈的试验于1946年7月1日在马绍尔群岛的比基尼岛环礁实施。共计划投放三颗原子弹,一颗在空中爆炸,一颗在浅水爆炸,一颗在深水爆炸。使用的原子弹就是在广岛投放的那种钚弹。
布兰迪的讲话,在今天看来还真有点“高瞻远瞩”。虽然在一次有效的核攻击面前,航空母舰确实会成为“海上的浮动棺材”,但问题就在于,世人毕竟很少敢跨越“核战争”的门槛——迄今为止只有美国跨越过一次。而在常规战争中,航空母舰的作用仍然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美国为何至今还保持着十几艘现役航空母舰的原因。
为什么今天全球的航空母舰数量,已经锐减到了1945年时的约十分之一了呢?
航空母舰最早正式登场是1917年,航空母舰第一次被击沉发生于1939年,这两项纪录都属于英国海军——开创击沉航空母舰纪录的则是德国潜艇。但是原子弹真的能够摧毁航空母舰编队吗?美国人竟决定真枪实弹来检验这种看法。
据说现在全世界共有9个国家,总共拥有22艘航空母舰,其中12艘属于美国。
第一颗20000吨当量的原子弹在8000米高的空中爆炸,航空母舰“独立号”与爆炸点垂直下方的距离为800米,爆炸摧毁了“独立号”的甲板、桅杆和烟囱,燃起的熊熊烈火烧了一天一夜,将“独立号”内部完全烧毁。但距离爆炸点垂直下方6.5公里处的“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仅受到表面损伤。第二颗原子弹在水下27米处爆炸,距离“萨拉托加号”150米。“萨拉托加号”甲板上的飞机和设备瞬间被一扫而空,航空母舰立即严重倾斜,7小时后完全沉没水中。和它一同沉没的还有一艘缴获的日军战列舰“长门号”、一艘美军战列舰和三艘已经潜入水下的潜艇。
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军共击沉日本19艘各种类型的航空母舰(包括轻型航空母舰);美军损失了11艘航空母舰,其中10艘被日军击沉,1艘被德军击沉;英国海军损失8艘航空母舰,其中7艘被德军击沉,另一艘因事故起火爆炸沉没。纳粹德国和法西斯意大利没有航空母舰建造完工。
在那个结束世界大战的秋天,全球海洋上航行着约150艘航空母舰,其中美国有97艘,另外还有几十艘正在建造中。那真是一个航空母舰的黄金时代。
1942年6月的中途岛之战,日本海军几乎投入倾国之兵,“联合舰队”共计185艘战舰和525架飞机,包括8艘航空母舰。美军兵力只有日军的大约三分之一,但是美军出人意料以弱胜强。这一战日本海空军元气大伤,两天内失去4艘重型航空母舰(苍龙号、加贺号、赤城号、飞龙号)。在太平洋上不可一世的日本“联合舰队”从此由盛转衰。
航空母舰是一个国家工业技术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以强大的综合国力来支撑的,所以美国的战争潜力一旦焕发出来,其结果真是难以想象:到1945年秋,太平洋上对日作战的美国海军各种类型航空母舰竟达67艘(几乎用航空母舰包围了日本列岛)。当日本代表在美国海军“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署投降文件时,战舰上空编队飞行着1000架——我肯定没有搞错0的个数——炫耀武力的美军战机。神话般的海空力量,压倒性的数量优势,当然会对日军产生巨大的心理震慑。
在此后几年,美国军方和国会围绕着航空母舰前景与原子弹的争论非常热烈,期间“美国号”(United States)航空母舰的报废又给这种争论火上浇油。关于航空母舰前景的悲观论调,伴随着战争结束带来的形势改变,导致美国海军舰队急剧裁减。短短两年时间内,战舰总数从约1500艘缩减到270艘。17艘航空母舰被报废,许多在建造中的航空母舰下马,还有大批航空母舰被封存起来,停泊在船坞中以待不时之需。
被选作试验的牺牲品,包括两艘在太平洋战争中久经战阵的航空母舰“萨拉托加号”(Salatoga,服役18年)和“独立号”(Independence,服役两年半),以及另外数十艘舰艇。试验的目的,是要搞清楚下面这些问题:空中核爆炸和水下核爆炸分别会对舰艇产生怎样的打击效果?核辐射会在多大程度上危害舰上人员?一颗原子弹是否真的能够摧毁一个航空母舰编队?
恰恰是在航空母舰黄金时代的1945年秋天,美国空军战斗英雄杜立特(J.H.Doolittle)中将对美国国会说:“航空母舰的作用已经发挥到极致,它将进入荒废阶段。”
当然,战争结束了,和平到来了,但这并不能完全解释航空母舰为何真的很快“进入荒废阶段”。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原子弹。
——航空母舰往事(一)
军事评论家认为,中国至少应该建造3艘航空母舰,才能保证在任何时候都有至少一艘航空母舰可以执行战斗任务。而要是中国建造了3艘航空母舰,据说就可在世界“航空母舰俱乐部”中排名第二。
航空母舰瓦良格号
可是,在距今70年前,即1941年12月初,日军奇袭珍珠港前夕,在太平洋上的日本海军已经拥有10艘可用于作战的航空母舰!而当时盟国方面在太平洋上的航空母舰,仅有美军的3艘和英军的1艘。
而70年前的历史已经证明,如果战争需要,美国很快就可以出动更多的航空母舰。
在那个结束世界大战的秋天,全球海洋上航行着约150艘航空母舰,其中美国有97艘,另外还有几十艘正在建造中。那真是一个航空母舰的黄金时代。
由于这两颗原子弹的爆炸已经获得了丰富数据,原定的第三次深水爆炸被取消。这也和美国人当时对原子弹的“吝啬”有关——他们当时仅能组装出7颗这样的原子弹,当然能节约一颗是一颗了。
认为核武器的出现会导致航空母舰失去作用的观点,看来在前苏联也有着长期影响。相传赫鲁晓夫曾有名言,认为在核武器时代,航空母舰已是“海上的浮动棺材”。在海洋上有着极为重大的国际性战略利害关系的前苏联——俄罗斯,虽然前前后后也开工建造过多艘航空母舰,但大多难逃报废、拆除、转卖的命运,至今只有一艘尚在服役——“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它正是当年与“瓦良格号”一同设计建造的姊妹舰。
让我们先从对比数据开始(不必非常精确,因为统计口径多有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