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见荀彧阅罢文告从人群中退到边上,已是脸色大变,就过去低低地问道:“荀兄——不过是一张杀囚告示罢了!虽说或许没有经过您这位尚书令大人的审核,但也不至为此而急成这样啊?”
“这是你大哥写来的密函。”在明亮粲然的烛光下,司马防将一封帛书递给了司马懿,“一切皆如我们先前所料:曹司空、荀令君最后决定,对杜传等奸吏重重惩处;对袁雄、袁浑兄弟则驱逐出境。袁绍派来的使臣崔琰和你大哥将于数日之后,一齐赶到本郡处理好这里的一切交接事宜。”
“您的意思是要着手整肃人心、澄清吏治?”曹操不禁肃然而问。
曹操听罢,手掌用力一拍右膝,呵呵笑道:“好!司马主簿,你二弟引发的这场滔天大事,末了还须得由你这个做大哥的出面前去化解——能发能收、举重若轻,这才可以显出你司马兄弟的好手段啊!”
“在这里,为父也不妨对你直言,在你和杜传叔侄、袁氏兄弟的较量中,就算你终于赢得了最后的胜利——这也是非常侥幸的。你去找魏种处置杜传等奸吏,这便是你书生气太浓的第一步,幸好魏种是个墙头草、和事佬,还没有被杜传彻底拉拢过去,否则你早就丧生于他和杜传的联手暗算之下了;你后来又去找杨俊处置杜传叔侄与袁氏兄弟,这其实还是你书生气太浓的第二步,算你运气好,正巧碰上杨俊是难得一见的大清官,不屑于被杜传他们以小利小惠收买,再加上先前你大哥又悄悄跟他打了招呼,否则你这一次又将丧生于他和杜传之流的狙击之下了;最后,就是你去找梁广,幸好这个河内郡府署中手握兵权的郡尉实乃曹司空、荀令君设在河内的关键一子,否则你和杨俊纵是有心除奸亦无力相抗……懿儿呐!你每进一步,都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股助力互相呼应而成,你单靠自己的小智小谋又何济于事?所以,先圣孔子所讲的‘尽人事而后听天命’,才是真正可以垂照千古的至理名言呐!”
“好!好!好!”崔琰情不自禁地为他鼓起掌来,呵呵笑道,“司马主簿——你这二弟聪亮明允、刚断英特,实乃卓异之器、超世之杰!只怕他将来的成就必是远胜你我呀!”
崔琰也不多言,将那两张纸笺往袁通手里一塞,冷冷道:“袁君,你和他们再争下去,是想把袁大将军放在炭火上炙烤吗?瞧一瞧罢,这一张是袁氏兄弟与杜传叔侄写的分赃契书,他们几个人都是签了字、摁了指印的;这一张是袁氏兄弟给杜传写的承诺书,保证袁大将军将来夺下河内郡后一定赐予他太守之职与田产五千亩……”
说罢,他便以头挨地伏在席上不敢再抬起来正视刘协——但他知道,刘协心头此刻一定是无比的难受与无比的痛苦!
只听得飞快的脚步声在堂外由远而近传来:风尘仆仆的杨俊已是不顾鞍马之劳,径自下骑急趋而至。见到他满头大汗奔进堂中,险些还在门槛处跌了一跤,曹操脸上不禁露出了一丝微笑,向守护在堂门两侧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摆了摆手,温声而道:“你俩且将杨大人扶持过来落座……”
“谢谢三公子!”杨俊如同被沸水烫了一下似的跳了起来,急忙止住了曹植,从他手中夺过茶壶给自己倒满了茶,“老夫自己来,自己来……三公子如此谦敬有礼,老夫哪里当得起?”
“嘘……噤声!噤声!这些事儿在外边说不得、说不得……”
过了半晌,司马懿慢慢地开口了:“在下请问崔大人,您可清楚袁氏兄弟四五年前迁居至我河内郡时带了多少财物前来?”
袁通脸上一红,话风还是那么硬挺着:“这田产可以由你们郡府折价补偿给他俩,或者变卖给郡中其他富贾大户……”
坐在他左侧席位的副使袁通与袁雄兄弟本是同宗亲戚,这时见崔琰一下便软了语气,心底甚是疑惑,己方岂能就此示弱?他拉长了脸,急忙开口发难道:“依袁某之见,如今袁雄、袁浑的所有财产都应该带走,连他们的那四千多顷田产也都应该一齐带走!”
荀彧此刻双眉紧皱,心底的思潮激荡得要命:他若是讲出真相,只会令刘协那已经在一次次沉重打击下而衰弱不堪的神经再遭重创,恐怕会从此彻底倒下而自暴自弃;他若是不讲出来,刘协也许又会因盲目乐观而轻举妄动、自蹈大祸。最后,他还是一咬牙,低头在地板上重重一叩,沉声而道:“陛下……陛下您所能想到的外援,必定早已在曹司空的忖度之中。当然,微臣也希望自己是猜错了,孙策君的死讯恐怕不日即将传到许都,而江东孙氏也会因此而暂时无力北上护驾……”
“这个……他出仕郡县掾吏之职,倒是家父的意思。”司马朗沉吟了一下,款款答道,“属下的父亲一向认为‘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说我这二弟若是不经亲民庶务则不足以经纶大道,便让他先从郡县掾吏做起,以待日后循序渐进。”
荀彧目光一敛,凝望着搁在桌几上的那厚厚一摞案卷材料,慢慢说道:“荀某适才一直在想,这屯田安民之举,本是利国利民的仁政,结果到了地方州郡,它却成了贪官奸吏与豪强大户联手贪墨、中饱私囊的恶政。司空大人,瞧一瞧司马懿和杨大人彻查出来的这些案卷材料,像杜传叔侄、袁氏兄弟这些贪官豪强们侵吞官田、压榨流民、鱼肉百姓的罪迹是何等的触目惊心啊!恐怕这四方州郡之中,存在着像河内郡这般恶劣的情形亦属不少罢?只不过没有几个人敢于像司马懿这般挺身而出、予以揭露罢了!”
司马懿听到这里,心头一下便豁亮了:这个崔琰,果然非同愚顽不灵之俗儒,实乃通达时务之名士!
没料到崔琰一到许都,便在迎接宴上一场道学的论战中,被口齿伶俐、机锋百出的辩士祢衡,以及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太中大夫孔融搞得左支右绌、不敢称雄。后来,他与郭嘉、荀彧展开了一番时事辩论,之后更是自愧学疏才浅、甘拜下风。待到和司马朗一同离开许都赶往河内郡处置交接事务之际,崔琰早已不复有当初大摇大摆莅临许都时的汹汹傲气,自我收敛了许多。
司马懿听到这里,他耳畔忽然响起了刘寅当日在索桥上的那一声呼喊:“师兄,大事不好了!我把你的野雉肉烤焦了……”他缓缓地转过脸来,看着刘寅,深深地笑了。
司马懿窘红了双颊,急忙向崔琰屈膝拜倒——崔琰慌得跨上一步扶住了他:“仲达,崔某老朽之器耳,焉敢当你这等大礼?若是受了你这等奇才的如此大礼,岂非要折了崔某的阳寿?”
司马朗微一思忆,摇了摇头:“孩儿见孙资的信中讲,荀令君这几日在尚书台为筹备北伐袁绍的军粮一事忙得几乎是脚不沾地的。他哪有那份闲情逸致陪陛下和曹司空优哉游哉地去郊田射猎?”
“刘备?为父曾经听说过他。此人麾下纳有关羽、张飞等猛将,而且尽得他们之死力效用——仅凭这一点,他岂是闻雷失箸之徒?”司马防听得脸色一紧,不禁将掌中那枚黑子紧紧一捏,“他这点儿韬晦之术是瞒不过曹孟德的。曹孟德暂时不戳破他,只怕也是希望以自己的雄才大度,让他最终心服口服甘为己用罢?呵呵呵……看来这刘备却不吃他这一套,反与冀州袁绍合谋暗算他。曹孟德在许都城中果然是群敌环伺、凶险莫测啊。”
崔琰只觉胸中思绪万端,扰得他辗转难眠,便披了一件棉袍,在室内负着双手,蹙着眉头踱来踱去。
“哦?曹司空、荀令君怎么个‘得道之所长’,而袁大将军又是怎么个‘失道之所长’?”崔琰见司马懿讲得慷慨激昂,心底微微有些好笑,但脸上却不形之于色,只淡淡而问,“仲达,还请你予以明示。”
房门无声地推开了:两个身形魁梧、皂役打扮的蒙面人一闪而入——崔琰正欲失声惊呼,却见他俩将脸上罩着的面巾一扯而下,却是司马朗、司马懿兄弟二人!
“不轨之迹?不会吧?”司马懿摇了摇头,一脸的不以为然,“依小弟之见,曹司空何至如此愚笨?当今袁绍虎视眈眈、伺机而动,而曹司空岂会在此时自损‘尊王平乱、匡汉济世’之大略?这等自陷于不义的愚行,便是再笨的人也绝不会贸然为之的。”
司马朗却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伸手拍了拍放在自己席侧的厚厚一摞审讯案卷,不温不火地说道:“崔大人,我等也没有讲定就要一律没收袁氏兄弟的合法财产。您且先审阅一下杜传、杜和叔侄的供词——这样也许您心里就会有数了,袁氏兄弟究竟应该带走多少财产,又应该在这里留下多少财产。”
“那么,父亲大人,面对许都城中如此复杂多变的局势,我们司马家又该何去何从以安身立业呢?”
曹丕闻言,不由得怔了一下:自己贵为司空府长公子,在外面那是何等的神气,怎么在父亲眼中竟成了给这些朝廷重臣们端茶送水的仆役了?就这么一犹豫间,他的三弟曹植已非常自然地提着一把茶壶走了过去,往杨俊席位的绿玉杯里倒起了清茶。
“文举(孔融字文举)以为董承铤而走险、谋刺暗算,便能取得奇效么?你可曾想过,他若是刺杀了曹司空,许都局势该当如何?他若是刺杀不了曹司空,许都局势又当如何?”荀彧的脸色一凝,慢慢说道,“陛下,请恕微臣直言:董承虽然身为国舅,却实无社稷之臣的深沉持重之风!他这番衣带密诏之举看似忠君扶主,实则欲陷陛下于莫大之窘境——他若不刺曹司空,则许都之中君臣相安、无隙可生,必能戮力对外、共抗强敌;他若刺杀了曹司空,则许都之中无人再能抵抗逆贼袁绍兴兵犯阙,陛下势必危在旦夕矣!”
“哦……荀令君的意思属下明白了!”郭嘉哈哈一笑,插话进来,“属下的理解是这样的,干脆将屯田安民事务收归朝廷的大司农与度支中郎将直管,由朝廷自上而下‘一插到底’全面统筹管理!”
“哼!文若你也知道陛下年轻心躁——近日他在御书房的紫纱屏风上写了一段长长的箴言,说什么‘知天之理者,善动以化物;知天之机者,居静以不伤物,而物亦不能伤之。以理司化者,圣君之德也;以机远害者,黄老之道也……’他这些大道理倒是记得不少,可怎么就是‘行与心违’、轻躁失守呐?不计后果、不顾得失地乱来!一想到这里,本司空就实在是气他不过!”曹操忿然而道,“当年那董卓专权祸国之日,中原鼎沸,各路诸侯尽怀异志,尺土一民皆非汉有——天子百官流离郊野、冻馁交加,惶惶若丧家之犬!若无本司空发兵迎之,彼等俱不知身亡何处矣!眼下大敌当前,举朝皆危,董承等外戚旧臣却因私废公,竟想谋害于我,自以为可以取我而代、偷享三公之荣——真是愚蠢如猪!也不想一想,袁绍南下得势,他们首当其冲就会成为袁军的刀下之鬼!陛下届时也不过是一个废帝弘农王的下场罢了。”
四海楼招牌上先前那个“袁”字,现在被抹得干干净净了,改成了一个大大的“官”字——表明了这座河内郡最大的豪华酒楼,真的已成了河内郡府署的官产。
驿馆卧室之中,一灯如豆。窗外,沉沉夜幕无星无月。
司马朗淡然一笑道:“这是自然。这些东西,你们尽管全部带走!我们这里也确实是一份都不愿留。”
司马朗用一种恭敬至极的目光注视着那柄羊脂玉如意,肃然讲道:“陛下口谕:‘琰者,美玉也。朕特以此玉如意钦赐崔琰,望崔琰名如其实、人如其琰。’——此乃陛下特意从宫廷重宝之中为崔君挑选出的恩赐之礼,请崔君恭而受之。”
“呵呵呵,别的世家名门子弟入仕,几乎都是眼睛朝上,唯恐宦位不高、职务不显;你司马家中人入仕,却是眼睛朝下,唯恐亲民不切、庶务不精!”荀彧在一旁听了,不禁缓缓颔首而赞,“河内司马家不愧是关东清流名门之冠,育人教子之道真是新颖独特、自成灵枢!荀某在此恭贺司空大人,不久之后,您帐下又可获得一位像郭嘉君一般器识超群的青年英才了。”
司马懿一愕,却见兄长司马朗面无异容,只是淡然接过——果然,崔琰双目直视着司马朗,一个字一个字沉缓地说道:“司马君,这圣旨和曹司空、荀令君的密函,如今于崔某而言,可谓‘不见而见、不阅而阅、不知而知’了。你且放心将它们带回,崔某一切明白。”
崔琰一见,不禁沉吟起来——他低下头、背着手在室中慢慢踱了几个来回,终于暗一咬牙下定了决心。他的目光迅速抬起,向他俩背后的卧室门口处一扫,压低声音说道:“隔壁厢房里住的是袁通大人……”
“唔……懿儿你能够‘临事而不惧、深忧过计’,真是难得!我河内司马家,今后的确须当加倍警惕来自冀州袁氏门生宾客的明攻暗算。不过,曹司空已经决定了释放袁雄、袁浑兄弟,袁绍也没有举兵相向,大家都没把事情做绝——所以,双方都还是有转圜余地的。”司马防微微点头,含笑捋须而道,“你大哥在与袁氏使臣崔琰交涉之际,自会曲为弥缝的。懿儿呐,立身处世,善恶不可太过分明,尤其不可外形于色;倘若你真要与人为敌,最好像《孙子兵法》里所讲的那样:‘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唔……我司马家何须自作聪明另有选择?”司马防将掌中那枚黑子轻轻放到了面前的案几之上,看着它在灯焰下泛出幽幽的乌光,“许都城中,一代谋圣荀文若的一举一动便是咱们行事应变的无双龟鉴:紧跟着他的步履,继续以支持曹操为主,咱们一定不会有错的。” 内忧外患的汉室
“杜传、杜和两个贪官污吏的供词是不可信的。”崔琰冷冷地笑了,“这样的无德无行之徒,崔某见得多了,他们在监狱之中,只要审讯官稍加刑罚,什么样乱七八糟的供词他们都编得出来。”
“是啊!许都眼下虽有张绣将军、刘备大人等两股助力加入,然而淮南袁术余孽未靖、江东孙氏虎视眈眈,”程昱听了曹操的话,也深有同感地说道,“咱们在这个时候也委实不可轻举妄动啊!”
崔琰本系儒林出身,一向持身俭素,对别人钻营聚敛之秽行最是反感。他听了司马懿这话,也懂得了他的言外之意,心底对袁氏兄弟的鄙视之情油然而生——但碍于他们是袁大将军的亲戚,崔琰也不可能当着司马朗兄弟的面表露出什么,只得干咳一声,环顾左右而不多言。
这是天子刘协为款待尚书令荀彧而亲自焚点的天竺贡品白旃檀奇香。他知道,荀令君素来极好薰香,每至他人之宅,坐席不及半刻,全身衣袍香溢满室,三日不竭。所以,每当荀彧入宫朝见,刘协便会为他点上天竺进贡而来的旃檀香料,以示对他的优礼尊敬。
“府院与内廷之争?”司马懿一怔,“外府以曹司空为尊,内廷以荀令君为主——他俩怎会相争?”
“天之所弃?”崔琰听到司马懿开口如此贬低自己的主子袁绍,心下终是怀有一丝不甘,面色一变,沉吟有顷,慢声而道,“司马君,你此刻便言袁大将军是‘天之所弃’,似乎未免过早了些。此番前来许都之前,崔某与袁大将军的军师、谋主田丰大人有过一番交谈。田丰大人讲:‘天下英雄之所争者,“术”与“势”二字而已。如今袁大将军兵多、将广、地大、粮足,据有国中之半,则占了势之所长;而曹司空身处四战之地,兵不众、将不多、粮不丰、地不广,竟能擒杀吕布、剿平袁术、降服张绣,实是占了术之所长。袁大将军与曹司空一势一术,各得其长,平分秋色,故能龙飞凤翔、颉颃天下!’——曹司空、荀令君若想击败袁大将军,只怕亦是术有余而势不足罢。”
退堂之后,袁通不禁一把扯住崔琰的袖角,有些愤愤不平地说道:“崔大人,您怎么能这么轻轻松松地便放过了他们呐?真是太便宜这些家伙了!”
司马懿听大哥刚才那么说,先是吃了一惊,凝眸沉思一番,后又渐渐明白过来,末了不由得徐徐一叹:“曹司空在郊田射猎中的此番举措,实乃冒险之极的一步奇招。而今袁绍八十万大军在北方云集欲来,曹司空不久必将择机征讨——但他甚是聪明,意欲在此胜负未显之际,甘以‘行为不轨、自树其敌、自陷不义’之举,来试探朝中贵戚重臣的反应,以防其身临前线之时而后院失火。若是群臣无甚异动,则万事皆休;若是群臣有所异动,他亦可潜加剪除!想不到曹司空居然会使出这么厉害的一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奇招!懿当真是佩服之至!”
说罢,他也一屈膝直跪而下,伏地不敢起身。
崔琰位居大将军、冀州牧袁绍府中的别驾从事,青年时期曾在一代鸿儒郑玄门下受学,精通《论语》、《孟子》两经,素有“冀州第一名士”之美誉。按照袁绍的私心想法,他此番派出崔琰作为自己的首席代表到许都与曹操、荀彧等人交涉,其实是希望借助崔琰在义理才学方面的过人之能,压服许都朝廷里面的儒林名士。
“这……这个……”刘协闻言,陡然便似被蜂针蜇了般浑身一颤,不敢正视荀彧,“什……什么‘衣带密诏’?荀爱卿……朕……朕不懂你在说什么……”
荀彧一见,慌忙避席而让,躬身还礼道:“司空大人此举实在折杀彧了,彧愧不敢当。”
“这个,就要请问荀令君了。”郭嘉侧眼瞥了一下坐在他上首的荀彧,用微带调侃的语气说道,“荀令君只怕此刻早已是智珠在握了罢。您啊,就是喜欢沉默到最适当的时候再说出最正确的话来……”
听得崔琰此言,司马懿却是心中一动,幽幽说道:“崔大人,先贤有言:‘古人济世立功者,诚有其才,则今虽弱而后必强;苟非其人,则今虽强而后必弱。高祖皇帝与西楚霸王项羽之交争天下,一得一失之际足为龟鉴。’袁大将军若不能尊道贵德、振纲立纪,则实为天之所弃;既是天之所弃,崔大人亦不必为他过于伤感嗟叹。”
“陛下!车骑将军董承自称奉有衣带密诏,这件事是真的吗?”荀彧毫不虚饰,径向刘协开门见山地问道。
“唉……不至于此罢?”刘协满面黯然,掩脸俯身歪倒在了龙床之上,“朕……朕如今真是龙困浅滩了……”
司马懿也不管他是否真正用心在听,便顺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放开了一切的束缚,滔滔不绝地畅谈起来:“依懿之见,以得道之大本大源而言,曹司空、荀令君奉天子而讨不臣、续汉祚(汉朝的皇位和国统)而安百姓,早已占了道义之名的优势——袁术于淮南称帝自炫,终至众叛亲离、无人相助,这便是明证。在此大本大源之上,曹司空、荀令君尽得道之所长,表现为‘三重而三不轻’;袁大将军既无尊王平乱、匡汉济世之名义,且又失道之所长,而表现为‘三重而三轻’。两相对照,袁氏如何能与曹氏争锋?”
孔融这么一说,荀彧便只得保持沉默了。
众人一听,都不禁哑然失笑:袁雄、袁浑两人现在都被拘押在郡狱里,怎么可能会被喊来问话?倒是这个袁管家口里支支吾吾,目光躲躲闪闪的,只怕有些欲盖弥彰!
“司马主簿,遵照圣上的御旨,袁雄、袁浑两兄弟自然是应该遣送回冀州,交由袁大将军自行严加管束的。”崔琰的表情始终是那么不咸不淡,话也是暗藏机锋,“那么,我们准备将袁氏兄弟在河内郡的一切财产清点打理完毕之后,就起程返回冀州了。”
司马朗一听,急忙伏在席上怯声而道:“属下这二弟年轻气盛,只图自己立功扬名,知进而不知退,给司空大人添麻烦了。”
一身俭朴青衫的尚书令荀彧则并肩坐在他的左侧首席。尚书令经纶国事、执掌万机、统领各部,在朝廷中号称“内相”——曹操虽位列司空,却从来不敢对他稍有不敬,请他与自己平起平坐尚轻慢了他。依着曹操的本意,荀彧当与他同席坐于右首之位。
“袁曹之间的术势之论,固然不失为田丰大人的高明之见,懿亦佩服。”司马懿听了,微微点了点头,忽又语气一转,淡然而言,“不过,此论虽是精辟,却似乎太过着眼于皮毛枝节,尤其是忘了一层更高更实的用兵行政之本,终未能脱出战国策士之囿。”
“呵呵呵……那一班市井愚众必定是在大骂本司空为汉贼罢?”曹操微微一笑,“由他们去骂罢!本司空早被他们骂惯了——他们骂得再难听,也比不过袁绍让陈琳写的那篇檄文。”
司马懿的面色如水波般微微而动,没有立刻回答他的话,慢慢将杯中之酒放到唇边一口一口地呷尽。然后他才轻轻说道:“刘君你有所不知,家父曾经定下一个规矩——我司马家所用的贴身之人,除世交、旧仆之外,须得以‘司马’为姓。你,你还是去任郡府仓曹掾罢……”
“孔大夫须当明鉴,曹司空当时那么做是迫不得已的——这是他引蛇出洞的奇招,是有深意的。”荀彧面色微微一窘,沉吟少顷,方才缓缓答道。
“崔大人真是快人快语!朗有请崔大人且观此宝。”司马朗点了点头,神色郑重地用双手平平托着那条裹有黄缎的木匣,身形半躬着趋步上前,极为小心地在桌几上放了下来,然后轻轻打开,只见一柄长两尺三寸有余的白玉如意,状如灵芝,晶莹明润,光洁无比。
此番许都之行,让他大为震撼:曹司空的雄才大略、荀令君的王佐之风、许都名士们的博学多才,以及整个朝廷上下的政通人和、弊绝风清,都让他感到那里的一切正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然而,反观自己所处的冀州,袁绍一味好大喜功、沽名钓誉,邺城同僚亦是各结朋党、纷争不已,域内郡县更是豪强横行、民不聊生……从表面上看,袁氏一族拥地数千里、执兵近百万,势力庞大,似乎无人能敌——但崔琰自己心里清楚。这一切都不过是外强中干、华而不实的假象罢了,如同稻草扎成的巨人,经不起别人手中利刃的轻轻一戳!
历时半月的颍川镇抚之旅终于结束了。荀彧与孔融风尘仆仆,赶回许都复命。他俩乘着犊车一进城门,便见百姓士民于城墙根聚集一处,正在议论纷纷。荀彧见状,暗自惊诧,又瞧城内街巷间尽是一派剑拔弩张的森严气氛,心知必有变故——他瞥到那墙壁上张贴着写满鲜红大字的文告,心头一震,连忙下了犊车上前观看。
“刘君!此番能够剪除豪强、擒灭奸吏,你也是功劳不小啊!”司马懿上前向刘寅举杯相敬,“郡府里准备招用你为仓曹掾,专管钱粮税赋的保储庶务——你可愿意?”
所谓的交接,实际上就是双方对袁府人员、财产等的移交、接收等事宜。在这个过程当中,自然是免不了你来我往、讨价还价的。
“不。刘寅甘愿自此改名为‘司马寅’,与司马君你结为兄弟骨肉之交,并拜伯父大人为义父!”刘寅毫不犹豫地脱口而道,“刘寅如今父母双亡,又是只身一人流离在外,什么宗法礼教也拘不得了。”
司马懿这时却不答话了,微微侧身瞥了一眼坐在自己右手边的兄长司马朗。司马朗会意,缓缓而道:“袁雄、袁浑兄弟二人,我们今天便可开监释放,由崔大人带回冀州,请袁大将军严加管束;他俩府中的金银珠宝、衣物器皿等可以自行携走,但是他俩在河内郡的一切房屋、田庄、土地、粮囤等则由郡府全部没收充公,用以安置那些流民佃户。”
“那四千多顷田产你们如何带走?”司马懿轻笑一声,“您总不能把它们当做草席一卷就扛在肩上走了吧?”
“那么,怎样做才算给他‘一个恰如其分的回击’呢?”曹操的目光越发深沉起来。
“袁绍此人固然心胸狭窄,但他也颇好颜面,极重虚荣——他一向自诩为‘四世三公’之清流名门出身,倘若他的亲戚那些鸡鸣狗盗的丑事被捅得人人皆知,这才是他最不能忍受的痛处,那才会激起他恼羞成怒、兴兵来犯!司空大人既将他的亲戚收押在监、暂不处置,已是有礼有节地保全了他的颜面……他自然也会识趣,哪里还会把这事儿刻意闹大?他就算是用这个口实贸然起兵来犯,也占不了多少礼法和义理上的优势啊!所以,依荀某之见,袁绍只能派人来灰溜溜地将他这些亲戚爪牙接回邺城了事!”荀彧显得成竹在胸,侃侃而谈,听得在座诸人无不颔首叹服。
“这个曹阿瞒!果然心狠手辣!”孔融一听,却是咬牙切齿,“董承、王子安等俱系陛下的外戚旧臣,纵是有罪亦须经过朝议认定方可。他居然都不事先跟你我通报一下,便在许都后方舞权弄法、擅杀立威——真是太过专断了!”
“司马主簿,话不能这么说。你二弟此番举措并没有做错啊!本司空岂是惧怕麻烦的人?”曹操摆了摆手,并不以司马朗之言为然。他略一沉吟,面现隐隐忧色:“不过,依了本司空的脾性,杜传他们勾结袁氏兄弟盗占官田、逼农为佃、横行乡里、贪贿作恶、罪行彰彰,本该戮之于市,以儆效尤!否则,本司空素以‘济世安民、拨乱反正’为己任,今日竟对这些恶事儿闭目塞耳、不闻不问,他日又有何颜面莅临四方、牧民理政?只可惜眼下河北贼势甚强,本司空一时也难以为河内郡士民主持这个公道了。”
司马懿又从那摞案卷当中抽出两份纸笺来,拈在手上对崔琰微微笑言:“不过,依懿之见,这两件东西倒能告诉我等,袁家两位老爷是如何效仿陶朱公生财有道、敛财有术的了!崔大人——它们可是两位袁老爷亲笔书写、签字画押了的哟,绝不会是有人瞎编乱造出来栽赃的。”
“唔……陛下的圣谕?曹司空、荀令君的密令?”崔琰的脸色微微变了,但他很快便相信了司马朗讲的是实话。他看到司马朗正拿下自己背上的蓝布包袱,从里面取出一个用金亮亮的黄缎包裹着的木匣来!
讲到这里,荀彧的脑门在地板上再次重重叩响:“当然,这一切都是微臣的臆测。微臣也一心希望自己这一次真的是猜错了。”
荀彧一直深深地埋头跪伏着,他沉重的声音如同泪珠一般一颗一颗滚涌而出:“微臣恭请陛下铭记:吉凶之消长在天,动静之得失在人。天者,人之所可待;人者,天之所必应也。物长而穷则必消,人静而审则可动。故天常有遁消遁长之机,以平天下之险阻,而恒苦人之不相待。智者知天之消长为动静,而恒苦于躁者不测其中之所持。非知时、知天,实不足以安身立命也!知天者,知天之机也。夫天有贞一之理,亦有相乘之机。知天之理者,善动以化物;知天之机者,居静以不伤物,而物亦不能伤之。以理司化者,圣君之德也;以机远害者,黄老之道也。陛下秉圣君之德,持黄老之道,天下谁能伤之?” 裂变
“这次郊田射猎荀令君也参加了吗?”司马防冷不丁地问了司马朗一句。
司马防拈起一枚黑色棋子缓缓把玩着,脸色一直静如深渊,这时才插进来说:“莫非王莽之时的府院与内廷之争在许都朝廷萌生了?”
“唔……怎么会是这样呢?”司马懿双眉一蹙,“许都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时势何至危殆如此?”
他这一跪,田五伯等其他客户大姓代表也齐齐声泪俱下,跟着一起跪谢不起!
张二叔、田五伯等人见状,急忙膝行着过来将他簇拥着扶起——牛金在一侧看得分明,心情甚是激荡,暗暗而思:瞧二公子的模样,当清官、当好官的感觉就是大不相同!能够凭着自己的品德和才能赢得别人衷心的感谢与钦佩,这样一种美妙的滋味只怕是世间任何一道极品佳肴都无法比拟的!
司马懿缓缓放下了大哥写来的这封帛书密函,脸上并无太多的惊喜之色,淡然答道:“父亲大人,曹司空和荀令君的这些赞语,孩儿哪里当得起?孩儿如今回想起当初与杜传叔侄、袁氏兄弟等奸人暴徒斗智斗勇的那一幕幕情形,实在是步步险招、如履薄冰,至今仍是后怕不已!尽管孩儿最终大获全胜,不知怎的,总是高兴不起来——冀州袁氏必与我河内司马家结下了死仇!这样的后果,对我河内司马家的未来究竟是福是祸,孩儿一时还没想明白。”
司马朗正欲开口回答,却见先前一直静静而坐的荀彧脸上笑容微露,悠然开口了:“司空大人,莫非您忘记了?这司马主簿的二弟司马懿,您是有过数面之缘的。先帝光和二年初冬,司马懿出生之际,您还赠给了他一柄九曜刀呐!”
“郭君此言甚是。”荀彧向郭嘉微一点头,又道,“依荀某愚见,为今之计,须当如此:把屯田安民事务从地方州郡府署中收归朝廷直管,由朝廷派出典农校尉、屯田都尉进驻郡县专管此项事务,不许州、郡、县等三级府署从中乱行插手,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地方豪强与州郡胥吏联手勾结!”
堂上诸人听了,都不禁凝神思忖起来。过了半晌,钟繇不禁开口问道:“荀令君,袁绍为人心胸狭隘、器宇窄小,倘若他一时受不起这般刺激而蓄怒兴兵来犯了呢?朝廷又该如何应对?”
在司马懿略略有些惊疑不定的目光中,崔琰这时却慢步踱到桌几之旁,拿起了那柄羊脂玉如意,用手掌徐徐摩挲着。那玉如意通体莹白光滑,抚摸起来就如初生婴儿的肌肤一般温润细腻,感觉舒适之极。他不禁轻声吟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箫。’——鹿鸣为知音而发,呼朋引伴而共食野苹;箫瑟为知音而奏,感心动情而齐享嘉宴。士人幸得知音之主,不亦乐乎?”
“可……可是万一有一天他也如那袁绍逆贼一般野心勃发、兴兵篡汉,朕……朕又当如何?”刘协的声音瑟瑟颤抖了起来。
崔琰却一摆手止住了司马朗——他为官处世这么多年,何事不能洞明?这司马兄弟二人一评一训之际,不过是将那些他俩奉曹司空、荀令君的密令所要讲的话演上一出双簧戏,弯弯绕绕、遮遮掩掩地讲给自己听罢了!于是,他淡然一笑:“天下大事,自有天下之人共见之,天下之人共议之。司马主簿,君弟年纪轻轻,便有卓然独立之见——你又何必沮之?仲达,你且将你先前的话讲完,崔某素来不喜听人只讲半截话。司马主簿,你不可再打断了!”
“益州牧刘璋皇兄呢?”刘协知道荀彧是不会骗他的,便又问道,“他可是朕自幼同辇共游的宗亲近臣啊。”
这日晚上,司马懿在四海楼上设宴款待刘寅、张二叔、田五伯等豫州流民客户中的大姓代表。
司马懿盯着他直看了半晌,才深深而道:“刘君,你可知道,跟着懿日后实有莫大之苦、莫大之险、莫大之厄,你可都撑持得过去么?你也见过懿与那奸吏杜传叔侄和豪强袁氏兄弟的过招——他日你我所处宦场局势之复杂、风波之险恶,岂是你这几日所见所闻可以比拟的?况且,懿也未必给得了你什么特别的恩惠。”
“唉……崔某也曾在袁大将军麾下效劳多年,”崔琰的目光深深地投向了窗外北边的夜空,“难道他真的不能成为周公、管仲一样的济世贤臣而匡扶汉室吗?崔某心中甚是难过呀……”
“微臣以举族性命保证,绝对不会让曹司空出现这种遗臭万年的丑行秽迹!”荀彧的声音永远显得那么平静柔和,然而内中却始终蕴含着一股绵远深长的坚韧沉毅之劲,“倘若真有陛下所担心的那一天出现,微臣会第一个站出来以七尺之躯、一腔碧血阻住他的叛逆之路!”
司马懿抽出一份案卷,往身前案几上一放,说道:“看来袁管家你也不是十分清楚,你家两位老爷当初带来的财宝有多少了——懿这里有一份袁府的同街、同里的邻居、乡亲们所作的证词,他们证明你家两位老爷四五年前来到本郡安家落户之际,随身行李就是四五辆犊车、两三箱衣物,在街上就只购置了五六间空宅……”
“司空大人此言甚是。不过,此刻江东尚有孙氏兄弟虎视眈眈、淮南亦有袁术余孽兴风作浪,朝廷后方还不太稳固。请恕彧直言:目前还不是朝廷与袁绍公开对决的最佳时机!司空大人须当固本强基,先行立于不败之地,然后伺机而动、后发制人。”荀彧见曹操意气勃发、似已按捺不住,急忙出言告诫,“古语有云:‘多行不义必自毙。’冀州袁氏恃强倚势而无德无道,岂能长久?倘若他胆敢跳梁肆逞,司空大人届时便奉天子之令而讨逆臣、秉至公而率群雄、扶弘义而除秽乱,必能旗开得胜、一战而定!”
“本司空却没有文若你这等中庸平正的好脾气!”曹操深深地瞅了他一眼,“文若你执政治事素来滴水不漏、纤毫无误,是真正的良相之才!本司空自然是知晓的。只是,当日本司空倘若猝然将董承作乱之事预先告知于你,恐怕你做不了恶人,反而为仁所累,更会多出一层牵绊来。所以,本司空这一次在许都城中自行决断,诛除了董承他们,就没有告诉文若你了。这一番苦心,你可懂得?”
荀彧那线条硬朗的清俊面庞,在淡淡香烟的轻轻萦绕之中,渐渐浮凸而出——他双目一睁,精光灼灼,如剑似电,令坐在他身旁的太中大夫孔融见了亦禁不住生出一种不敢正视的感觉。
荀彧静静地盯着刘协看了片刻,方才敛容轻轻一叹,极为谦恭地在席位上伏下了身,低声而奏:“微臣刚才失礼了,请陛下恕罪。倘若陛下真的未曾牵涉进董承的衣带密诏一事,则实为社稷之幸。”
曹操听荀彧讲得如此深切,沉吟半晌,才渐渐平复了胸中的勃激之气,点头答道:“也罢!此番河内郡重案一事的处置,本司空便依了荀令君的指教切实去办。不过,朝廷诸臣之中,谁人堪当与袁绍派来的使臣巧为斡旋的重任?还望荀令君推荐出合适的人选来。”
“你……你们想干什么?”崔琰心头一凛,冷然问道。
崔琰一听,一怔之下,急忙跪倒在地,声音激动得颤抖了起来:“承蒙陛下如此恩宠微臣,微臣愧不敢当!陛下万岁、万万岁!”
崔琰一怔,也不答话,只是斜睨了一下袁府的管家袁老二。袁老二支支吾吾地说道:“这个……这个……老奴只记得两位老爷当初迁居过来时带了很多很多的金银财宝,装了好几十车,具体的数目嘛,各位大人还得去问两位老爷他们自己……”
“这是何意?”崔琰的目光在那白玉如意上稍稍一停,便倏地移了开去,冷冷而笑,“呵呵呵……司马主簿,你这一套笼络人心的办法实在是不够高明啊……”
“崔大人放心——袁通大人的房间里已被我们点上了一块西域特产的迷迭香,他今夜应该是沉沉一觉睡到天亮的了。”司马懿缓缓开口说道,“他的仆人也被我们派来的手下全部灌醉在偏舍了。而且,这驿馆里里外外都有咱们的人把风,一切都是最安全的。”
崔琰听司马朗这么一说,心头一定,反倒放开了,身形一转,让他俩进屋,从容说道:“既然二位蓄谋已久、有备而来,崔某夫复何言?——一切且就开门见山了罢?”
听得门卫通禀荀彧前来造访,正在午憩的曹操趿着一双木屐,也不及换袍,就着一身睡衣欢天喜地地迎了出来。
司马懿在一旁也恭然跪倒,当他看到崔琰为获得这柄圣上御赐的羊脂玉如意而心弦大动、感激涕零之时,不由得深深感慨:天子就是天子,纵然手中已无实权,却仍是拥有至高无上的礼法名义——“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崔琰虽是大将军袁绍府署的私臣,但是曹司空、荀令君巧妙利用地大汉天子的名义,以一柄玉如意,一下便将他拉到了汉室臣子的位置上来了,让他名正言顺地从心理上蜕变了自己的角色和身份!这样的笼络之术看似迂阔,实则对崔琰这样以儒为本的清流名士极为有效。
“请旨于天子、召百官朝议?”曹操冷冷一笑,“文若,你该不会不知道那衣带密诏之事罢?这件事如何拿出来请旨朝议?陛下经得起当庭对质与追查到底吗?”
就在杜传、杜和叔侄因贪污纳贿之罪被斩首示众的那天,魏种也被朝廷一道圣旨调离了,曹司空的亲信大将曹仁被派到了这里做了新任太守。曹仁一到河内任上,便与郡尉梁广一道,全面更改了郡内所有军事形胜要塞的设置,重新布设了战备防线,对北方冀州袁氏的提防加紧了十倍。与此同时,司马懿也升任了郡丞之职,替曹仁把郡府后勤庶务打理得井然有序。河内郡的一切,都呈现出了一种今非昔比的清新气象:以前袁府的家丁和杜宅的仆人,走在郡城的大街上就像豺狼恶狗一般凶横,百姓见了无不侧目而行——而今,这样的情形是一去不复返了。便是郡府里的差役们,在市集上巡视时也对百姓一改往昔地和气了许多。
“懿儿啊!你曾经对杜传说过,他失败的关键原因,是对冀州袁绍抱有太多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你讲得很好啊!这也应该成为你自己的人生铭训:在宦海纷争之中,你永远不要对外界的、别人的助力抱有太多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和期待,而要始终不懈地精心培植属于你自己掌握的真正实力!只有属于你自己掌握的力量才是最坚实、最可靠的,其他的一切外力都是飘忽不定、难以把握的!”司马防肃然地看着他,脸上神色异常的凝重,语气也十分的郑重,“切记、切记!你不要把取胜的希望过于寄托在别人的善意与恩赐之上,而应当永远着眼于自己和敌人之间实力的对比与竞争!无论你自己占了多么高尚、多么可敬的名义与公理,然而它们归根到底都还是虚的,只有拥有铁拳一般过硬的实力才能决定整个斗争的最后胜利!”
听完了他的讲述之后,曹操见司马朗又要发话辩驳,便摆手止住了他,徐徐抚须而道:“司马主簿,听杨大人如此说,你这个二弟真是不简单啊!能谋能断、守道不移,倒与本司空当年杖击蹇硕叔父蹇图相似,颇有一股不畏权势、力持定见的沉猛之气!——可惜啊!本司空此刻尚不能与袁绍彻底翻脸。”
这日,在郡府署堂之上,司马朗、司马懿、梁广等均坐在右侧席位,冀州正使崔琰、副使袁通、袁氏兄弟府中的管家袁老二等均坐在左侧席位,开始争论起袁府人、财、物等的交接问题来。
听了曹操这话,众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每个人的心里都暗暗舒了一口长气。司马朗也俯下头去,恭然而答:“属下遵命。”
“深意?什么深意?”孔融冷冷笑道,“荀令君到了此刻还在为他开脱吗?!孔某坚持认为,无论他曹孟德有何深意,都不应该肆意冒犯陛下的天威!”
“父亲大人应该知道宗室皇叔、豫州牧刘备刘玄德这个人罢?”司马朗见问,便思忖了一会儿,款款而答,“他先前未曾归附许都之时,连孔融大夫都称赞他‘英武不凡、仁德罕见’;然而,他进了许都之后,却是锋芒全无、规行矩步,似乎毫无过人之处。孩儿记得,有一次刘备与曹司空同席而食,竟被凭空一记霹雳吓得失箸掩耳,百官众士皆笑他徒具虚名……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外表怯弱如鼠的人,据崔琰偷偷向孩儿谈起,他居然在近段时间里一直与冀州袁绍暗中联系,谋图伺机发难,径取曹司空而代之!”
司马懿讲到此处,崔琰突然仰天一声长叹,耸然动容:此君所言,不正是他在冀州多年所看到的一幅乱象纷呈的败局之图吗?司马懿身在河内一郡,居然也会对这一切窥觑得如此清晰明彻?只怕是他大哥司马朗奉了曹司空、荀令君之命教他这么说的罢?但崔琰暗暗瞥向司马朗,见到他亦是一副诧然惊疑的表情,似乎他也没料到,自己的这个二弟竟能如此高屋建瓴地讲出这一番卓越之论来。这让崔琰对司马懿的惊人才识隐隐生出了几分欣赏之意。
“你现在能真正懂得这些话的真谛吗?这些话,都是为父浸淫宦海多年得来的切身教训啊!”司马防深有感慨地说道,“你如今对它们估计是一知半解,不过,只要你时刻牢记不忘,便会在日后的宦海搏击中真真正正地领悟到其中的真谛。” 袁绍的面子最重要
他俩的右侧下列,坐着御史中丞钟繇、振威将军程昱;左侧下列,坐着司空府军师郭嘉、司空府主簿司马朗。他们每一个人的表情都显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凝肃郑重。
他俩正交谈着,只听一旁有二人且行且论道:“听说董国舅此次并非无缘无故刺杀曹司空,他还是奉了陛下的衣带密诏呢。”
曹操并不多问,接过案卷就翻阅起来,头也没抬,很随和地吩咐了一声:“丕儿——给杨大人上茶……”
刘协抬眼望了望面前这两位德高望重的儒林领袖、清流重臣,犹豫了好一会儿,才嗫嚅地问道:“两位爱卿——董承所编的‘衣带密诏’内容朕亦有所耳闻,据他声称,可以趁着曹司空忙于应付袁绍与刘皇叔之际,于许都猝然起兵护送朕前往徐州、荆州、益州等宗室所辖封地……刘皇叔与刘表、刘璋等俱为帝胄宗亲,应该比曹司空更为恭顺守节些罢?”
荀彧静静地仰视着刘协的悲伤情形,微微湿了眼眶:面前这位刚满二十二岁的青年皇帝,其实并非没有仁君之风与明主之量——只因桓帝、灵帝当年为汉室种下的积重积久之祸患,一直压得他抬不起头罢了!荀彧曾经听杨彪讲过,兴平元年,西京长安出现饥荒之灾,一斗谷居然卖到了五万铢钱,百姓苦不堪言。陛下下令开皇仓赈济灾民,并委任侍御史侯汶专门负责此事。然而京中的灾情却没有丝毫改善的迹象,这引起了刘协的警惕与怀疑。他便在一次御前大会上亲自执斗量米做糜,察觉灾粮的赈济发放过程中果然存在着贪污克扣的行为。于是,刘协愤然下诏杖责侯汶五十,重新选派清官廉吏施行赈灾庶务,终于缓解了西京长安的饥荒灾情,赢得了朝野上下一片赞誉之声。那时候,刘协才十四岁啊!以刘协的睿智夙成,若逢承平之世,胜任一代守文之主可谓绰绰有余,然而他生于这群雄竞起的乱世,实在是……实在是生不逢时啊!一想到这里,荀彧就禁不住为刘协的命运而隐隐心痛。他徐徐吁出一口长气来,道:“陛下切莫过度自悲而伤了龙体……您是汉室真命天子,普天之下,没有任何人臣胆敢对您不利的!以前董卓、李傕、郭汜他们不敢,今后刘表、刘璋他们也不敢的……”
他们也许不知道,就在此事发生后的第四天,杨俊独自一人已极其隐秘地日夜兼程赶回了许都司空府白虎堂——在那里,司空曹操、尚书令荀彧、御史中丞钟繇、振威将军程昱、司空府军师郭嘉、司空府主簿司马朗等正等待着他面禀汇报河内郡的办案情形。
“司马大人,可是在这四五年间我家两位老爷的生意一向红火得很,这四海楼上南来北往的客人多了,那铢钱像河水似的哗哗流向我家两位老爷的手里……”袁老二急忙狡辩,“他俩这几年是发了大财的!街坊邻居们也都看得一清二楚嘛。”
刘协也异常骇然地望着荀彧,希望他自己能承认他刚才是猜错了。
“唉……本司空一向秉公持理、任心而行,今日却不得不与袁绍虚与委蛇,心下甚是不甘!”曹操的面色依然显得沉重异常,右拳在面前桌几上轻轻一擂,“其实本司空麾下已经新添了关羽、张飞、张绣等猛将,又获得了刘备刘皇叔之助,就算袁绍此刻胆敢兴兵来犯,以许都当今之雄厚实力,岂会逊色于他?”
刘寅听罢,脸上现出一派异乎寻常的恭然之色,低下了身子答道:“司马君——其实当不当这仓曹掾,寅并不在意。寅知道司马君日后一定是能‘乘云御风、龙腾九霄’的绝世奇才!寅兄愿意和牛金师弟一样追随你共创一番大业!”
“哦?你可知道那些人当中有谁是潜藏得极深极深的?”司马防眼底亮光倏然一闪,向他问道,“你且讲来,让为父听一听。”
荀彧面对他的疑问,不慌不忙,缓缓答道:“不错。这个标本兼治的大方略,一定要能从相当程度上杜绝地方豪强与州郡胥吏联手勾结、中饱私囊!”
“司空大人这一席话讲得有理,也该拿到朝堂之上公议。只是您纵使占理在先,而行之不慎于后,也会授人以柄,实是可嗟可叹!”荀彧微微摇头而叹,“司空大人须当熟思缓处、曲尽为臣之道,如此方可内外无咎啊!”
“这个曹司空还真像袁绍大将军檄文里讲的那样‘飞扬跋扈、目无君上’啊!”
“司空大人!您有所不知,此案全由河内郡府署一个年纪轻轻的初仕掾吏一手彻查而来……”杨俊刚才饮过了清茶,定了心神,听得曹操这般发话,心头不禁一松,便开口禀道,“他便是司马朗主簿大人的二弟——司马懿……”
“先帝光和二年初冬?那个十月初八的下午?那一天也是本司空与荀令君平生的第一次相会啊。”曹操微微一怔,立刻便回忆了起来,“本司空想起来了,想起来了。呵呵呵,二十多年过去了,司马懿也从一个婴孩长成了现在的一个青年俊杰,这时光过得可真快啊!”
“曹司空、荀令君的用人行政,恰与袁大将军相反:重民而不轻吏、重法而不轻情、重德而不轻力,此为‘三重而三不轻’,皆为得道之所长而成济功之本。重民而不轻吏,是为仁以抚民、明以择吏,以吏之清正而获庶民之爱戴;重法而不轻情,是为刚柔兼济、恩威并施,以法之严明而制奸、以情之亲和而服人;重德而不轻力,是为以德而垂范天下、以功而擢才取士,故能仁者竭其诚、智者尽其谋、勇者献其力,无人不思效忠而无功不可建树!”司马懿目光炯炯地正视着崔琰,侃侃谈来,竟于言辞举动之际流露出一股高蹈雄迈、挥洒风云之豪气来,“所以,冀州袁氏如何能撄其锋?曹司空、荀令君如何不能匡济华夏、一统中原?”
坐在对面席位的杨俊听曹操这么一说,心中不禁微微一震:在河内郡时,司马懿亦是坚持执法如山、肃贪除奸,用堂堂正正之手段惩之以儆效尤,以求正本清源而济世安民;司空大人刚才所言,不也恰恰与他当日的话语同心同理吗?当时自己还笑他有些迂阔,没料到这个司马懿年纪轻轻,竟已怀有曹司空那样的雄图大志与真知灼见,实乃栋梁之才!念到此处,他对司马懿又平添了许多钦佩之情。
荀彧丝毫不假以颜色,在他的书房密室刚一落座,便肃然开口:“司空大人知不知道,许都城街头巷尾都在议论董承之事……”
“袁绍用人行政,重吏而轻民、重情而轻法、重力而轻德,此为‘三重三轻’,皆为失道之所长而成败乱之源。重吏,则吏有过而不加禁;轻民,则民有困而不肯济——吏横而民怨,岂能得人之助?重情,则左右乱法而不能止;轻法,则人皆徇私而不奉公——上塞而下蔽,岂能威令畅行?重力,则暴者恣行而弱者无辅;轻德,则伪诈成风而忠良难得——主暗而臣佞,内患四伏,岂有余势敢加于外?”
“这……这个……”司马朗不禁面现惶恐之色,伏席跪答道,“属下这位二弟其实一向与属下接触较少,他只是喜欢沉在郡县自司其职、自行其是。实不相瞒,他此番办案事前倒真没向属下提起过什么,属下也不知他究竟是如何办的。”
孔融“啊”的一声,急忙用袍袖匆匆拭去眼角余泪,恭然答道:“微臣险些忘了,昨夜微臣已收到孙策将军托张昭、孙邵等大人写的一份蜡丸密书,他答应唯陛下之旨意为令,目前正在积极训练部卒和存备粮草,随时可以出征护驾。”
“为兄所言岂会有假?这个消息是为兄留在司空府中的心腹亲信、秘书郎孙资飞鸽来信报知的!”司马朗肃然而言,“他告诉为兄,数日之前,陛下于许都郊外围猎,百官伴驾随行。曹司空突然借陛下所执之雕弓金箭,跃马上前自射一鹿而中。众臣以为是陛下射中此鹿,遂齐声而贺——不料曹司空竟自策马挡在陛下骑前,傲然面临百官代受其贺,面有扬扬得意之色。他的这一举动,引得太尉杨彪、司徒赵温、国丈伏完、车骑将军董承、太中大夫孔融等元老重臣、贵戚宗室们皆愤而指斥——曹司空仍是不以为意,拂袖离去。唉!曹司空此举实系大不敬,怎能不使天下士民异议纷纷。”
“唔……”司马防轻轻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却没再多讲什么。
崔琰被他这么一呛,自是无话可答,左手一摆,止住了袁通的争辩,仍是沉沉说道:“司马君不必多言。本座还是那个问题:你们准备让袁氏兄弟携带多少财物离开河内?你们自己说了罢!”
“父亲大人!其实这番斡旋交涉事务能够圆满成功,”司马朗面有余惧地向司马防说道,“孩儿先前也没有十成把握的,这些日子来,孩儿手心里一直捏着一把冷汗。”
说着,他从龙床上猛地抬起头来直直地盯着荀彧——荀彧却是面色一暗,深深低下头去:“微臣有负陛下厚望,微臣集萧何、张良之重任于一身,已是无暇分心,实不如曹司空天纵神武、临阵制敌。而今,无论曹司空先前有何不逊之举,微臣都只能奉劝陛下与他冰释前嫌、和衷共济!”
梁广这一小小的郡尉哪被崔琰放在眼里?崔琰瞥也没瞥他一眼,更没接他的话,径自便向坐在对面的司马朗看去,目光一寒:“司马主簿,圣旨上可没有明言袁雄、袁浑两兄弟究竟犯了多少违法乱纪、欺压百姓的事儿,更没有明言要将他俩的一切财产全部没收哟!”
“孙策近来在江东树敌太多、杀敌太多,潜伏在暗中想要谋刺他的人不计其数。以郭军师之智计多端,他一定会悄悄策划组织一批刺客、死士,借着为旧主复仇之名而狙杀孙策。孙策为人自恃其勇、轻躁无备,必会落入郭军师设下的无形陷阱之中——而且,江东孙氏还找不到任何证据可以向曹司空发难!”
“司空大人,请恕荀某直言:那董承等一干人不顾大局蓄谋行刺朝廷重臣,暗助袁绍为祸,其罪行自是该当严惩。”荀彧瞧出曹操是在故意淡化此事而不欲深谈,他却毫不放过,仍然侃侃而言,“然而,依荀某之见,司空大人须当请旨于天子、召百官朝议,公然问其祸国作乱之罪,昭示于四海九州。而今司空大人不请旨、不朝议,便擅行杀之,以致国人反倒以司空大人您为跋扈之臣,而让董承那些人得了‘忠君卫主’之名,岂非大大失策?”
“二弟,你真以为许都朝廷上下如同你在外面所见的,是铁板一块啊?!”司马朗沉沉地叹了一口气,“就在为兄离开许都的这段日子里,满朝文武已为一件猝发之事闹得沸沸扬扬,只道是曹司空不轨之迹已露……”
“很好。”崔琰听了,似乎连想都没多想,便一口应承了下来,同时他用手一指司马朗身侧席板上放着的那厚厚一摞卷宗,以几乎不容反对的强硬语气说道,“不过,你们的这些卷宗,本座却要全部带走——这些东西,你们这里一份也不能留。”
唉!自己真的要将举族亲戚的身家性命,押在冀州袁氏的身上沉浮与俱吗?崔琰一时想得脑袋都有些隐隐作痛:自己此番返邺之后,袁绍能够听纳自己的忠谏而励精图治、奋起直追、刷新吏治、德威俱立吗?只怕以袁绍的小肚鸡肠,非但不会理解崔某的一片苦心,反而说不定会以为崔某是在故意帮他的敌手曹操说好话,却把崔某逐出牧府罢?唉!袁绍大将军的褊狭心性,也实在是难以救药啊……
当朝大将军、冀州牧袁绍的亲戚袁雄、袁浑兄弟二人,在河内郡被朝廷巡检使杨俊连夜拘押收监的消息,很快在四方诸侯中间引起了强烈震动:难道这是许都方面向冀州袁氏先行摊牌的一个信号吗?素来目无君上、恃势跋扈的袁大将军能够咽下这口恶气,坐视自己的亲信爪牙在河内郡被杨俊一刀斩决吗?许都莫非已经做好了与冀州袁氏全面对决的最后准备?……荆州的刘表、关西的马腾、益州的刘璋、江东的孙氏兄弟都睁大了眼睛密切关注着这一切动静,以图伺机待变。
“荀令君……”刘协直视着荀彧,两行热泪夺眶而出。
“司马大人……”张二叔满脸堆笑地举着酒杯向司马懿躬身敬来,“您真是咱们百年难遇的大清官!当初咱们没离开河内郡乱投到其他地方谋生,就是相信您一定能解救咱们的生计之苦。果然,不到一年的工夫,您就赶跑了两个袁老虎、除掉了两个杜贪官,还给咱们分到了良田良地……咱们真是做牛做马也报答不了您这偌大的恩情啊。”说到动情处,他竟将酒杯高举过头,扑通一声当场给司马懿跪了下来!
荀彧待他慨叹完毕,又娓娓讲道:“据荀某所知,这个司马懿曾在陆浑山灵龙谷紫渊学苑求学,拜一代宗师玄通子管宁先生为师,想来必是一位博学多才之士……怪了!司马主簿,你这二弟怎么不到许都来任贤良文学之职,反而要到郡县府署去当什么掾吏啊?”
司马朗微微颔首而笑,并不多讲什么。
杨俊一听曹操向他询问司马懿,眉飞色舞地说道:“司空大人,论起来这司马懿的年龄比郭军师还小七八岁——但他为官处事极是圆融练达、沉毅明敏,堪称‘猝然临难而不惊,百般屈挠而不乱’!像杜传那般狡猾刁毒的奸吏,像袁氏兄弟那般专横凶顽的豪强,居然都被他一个个制服于股掌之间——实在是后生可畏啊!杨某对他,也唯有打心眼里叹服不已。”
“何为‘三重三轻’?何为‘三重而三不轻’?”崔琰听到这里,神色一肃地问道。
“小子大胆!”司马朗在旁一听,不禁耸然棱起双眉变了脸色,厉声训斥司马懿道,“田丰大人乃是何等见识超卓的名士大才?连荀令君都称誉他为一代人杰!你有何等才识竟敢对他的高明之见评头论足?当着崔大人的面,你真是贻笑大方了!”
“这个人选么?他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荀彧目光一掠,望向了坐在他左下首的司马朗,“司马主簿交游处世刚柔相济,又加之他的籍贯河内郡靠近河北,与冀州人士颇有渊源——他自然是可以胜任与袁氏使臣巧为斡旋之事了!”
崔琰右袖往外一拂,语气仍是冷若寒冰:“崔某的规矩是‘暮夜闭户,不交私客’——你等兄弟二人有何要事,尽可于明日大庭广众之下前来面谈,不必这般深夜潜来!”
“奉了陛下的衣带密诏?那他还怎会被曹司空所杀?”
袁老二的面颊立时胀成了酱紫色,嗫嚅着不能作答。
过了许久许久,才听到刘协那极为微弱的声音喃喃说道:“荀爱卿……你既然能这般神机妙算,可否为朕也谋划出一条安身立命的妙计?朕……朕不胜感激。”
“兄长何出此言?”司马懿坐在一侧,神情显得有些惊疑不解,“即使袁、曹二家斡旋交涉破裂,袁绍未必就敢贸然兴兵来犯。”
司马朗瞅了他一眼,意味深长地言道:“二弟此言有误——外府以曹司空为尊不假,而内廷却是以陛下为主……”
“父亲大人和二弟分析得甚是精妙。”司马朗听罢,不禁也连连点头,“曹司空在许都朝廷之中,确有不少潜伏之敌——也怨不得他甘冒群臣诟骂而行此‘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险招!而且,有些政敌还潜藏得极深极深,简直是令人万万猜测不到!”
司马朗听得父亲说罢,身形不禁一震,向父亲瞠目而视,过了半晌才急忙伏于席上顿首骇然而叹:“父亲大人真乃洞见万里、未卜先知的神人也!”
名动朝野
“使不得!使不得!”司马懿双眼噙着晶光闪闪的泪花,挥舞着双手,慌忙离席前来搀扶,“诸位父老乡亲!你们这么做,可真是折杀本掾了!本掾不过是稍尽为官之责罢了,怎能受此大礼?快快请起!否则,本掾亦只有与你们一同长跪不起了!”
曹操在捧腹大笑之际,斜眼一瞥荀彧,见他笑得有些心不在焉,眉宇间仍是若有所思,便连忙止住了笑声,问道:“荀令君还有什么言犹未尽之处吗?”
“但是,咱们既已查到这等重案,恐怕亦不能以‘息事宁人’的态度不了了之吧?”郭嘉那对澄澈如水的眼眸里透出一丝精干老练,“碰到这等良机,若不给那位一向飞扬跋扈的袁绍一个恰如其分的回击,说不定他倒以为朝廷真的是畏惧了他,反而长了他不可一世的气焰。”
司马朗二人却是面色如常,迎着他深深一躬——司马朗淡然含笑开口而道:“崔大人勿惊。朗等今夜前来,是有要事与您面谈。”
曹操却没太注意白虎堂上的情形,细细审阅了那些案卷之后,便将它们又转给了坐在自己身侧的荀彧阅看。自己倒在席位上自顾自地双目微闭着思索起来。
“唔?袁雄、袁浑哪里还有什么财产?”梁广听罢,不觉一怔,“他俩在河内郡做了那么多违法乱纪、欺压百姓的坏事儿,到了这地步还想卷款而逃?他俩的那些不义之财应该是全部充公吧?”
“彧以为,衣带密诏一事之真伪尚在难言之际——然而,此事为伪,固然不可轻泄于外;此事属实,却更不可轻泄于外!”荀彧款款言道,“陛下年轻心躁,惑于董承等人的谗言;而司空大人亦不可僭越臣礼!如今,您贸然绞杀了董贵妃,只怕天下士民更是对您流言纷纷、指斥不已了——司空大人‘尽心竭诚、匡扶汉室’的英名毁于一旦,真是大大不该!”
曹操听罢,脸上微微一笑,眉梢间浮现一线喜色——他径自向杨俊问道:“杨大人,依你在河内郡所见,这司马懿有何卓异之处?”
他这么一说,堂上的气氛一下就如同结了冰层一般凝固了。
司马朗赔上一脸笑容,又说了几句“鄙弟肤浅之识,不足以污崔大人之双耳”等推辞之话,后来见崔琰一意要听司马懿再讲,便只得向他使了个眼色,沉沉而道:“也罢!二弟便将胸中浅见讲出,恭请崔大人指教——但是,你须得拿捏好你话中的分寸尺度,切不可再行妄逞意气之词!”
“荀令君果然不愧为经天纬地之良相!区区河内郡一起贪墨案件,旁人见之无甚出奇,而你竟能从中见微知著、标本兼治!”曹操听到这里,已然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是何等卓尔不凡的大智大谋、大才大略!操远不能及也!”
“司马主簿,你太小看你二弟了!”杨俊闻得司马朗之言,顿时急得满面通红,“真的真的,杨某对你二弟之称赞毫无溢美之词……”便当着大家的面,将司马懿只身一人在河内郡智斗杜传叔侄与袁氏兄弟的事迹细细讲述了一番。
说完,他向刘寅沉沉一笑,转身便欲离席起去——然而,他身形刚动,刘寅却蓦地伸出手来,一把抓住了他的袖角,仿佛抓住了他所有希望的归宿,眼神里流露出一种不可动摇的笃定:“司马君,寅终身都信得过你!从那日在灵龙谷索桥边陪你烤野雉肉时起,寅就信服你了!——无论日后是上刀山下火海,寅也无怨无悔。”
“什……什么?”孔融大惑不解,实在无法相信荀彧的这番预测,“荀令君你何出此言?孔某与张昭、孙邵等大人的联络极其隐秘,应该没有人会将这个绝密消息向曹孟德通风报信的。孙策将军还正值壮年,乃是奋励有为的大好时节——他怎会无缘无故地猝然丧命?”
说着,他双手一伸,将那两张纸笺托送到了崔琰的面前。
说至此处,他忽地抬眼瞟了一下这个正低头阅函的次子,款款言道:“此刻你应该也看到了,你大哥在这信中谈起曹司空对你下了‘能谋能断、守道不移、不畏权势、力持定见’的赞语,荀令君也对你下了‘少年英才、器识超群’的评语……你自己是怎么看待这一切的?”
“伪造的?”崔琰又好气又好笑,用手指了指那张承诺书下面鲜红的印花,“不错,这上面是没有袁大将军的手迹。可是这块‘冀州牧之印’的印记,是别人伪造得来的吗?罢了,还为这两个拿不上台面的东西争什么浮财秽物哟,顾全咱们袁大将军的颜面才是最要紧的!” 唱双簧笼络崔琰
“益州牧刘璋?他近来一直与妖贼张鲁勾结作乱,也曾公然宣称过益州乃‘王气龙脉所钟之地’,要在那里应天受命,只是因为遭到益州人士的一致反对,他才慌忙下了‘罪己书’收回了那番话。”荀彧长叹一声,“至于刘备,姑且勿论他目前有无异图,便是他那临时据有的区区徐州一地,只怕也是朝不保夕。”
崔琰本来怀有恃势自傲之念,但一想到司马懿也是儒门清流出身,不似梁广那样的行伍莽夫,不可轻易怠慢,便只得接过那两张纸笺瞧了起来。看着看着,他脸上不禁一阵青又一阵红,煞是难看。阅罢之后,他将这两张纸笺放在席侧,却不还给司马懿,许久方才长叹一声:“罢了!罢了!那么,你们准备让袁氏兄弟携带多少财物离开河内郡?你们自己说罢!”
未央宫偏殿内摆放着的那尊银麟宝炉之中,淡蓝色的香烟如丝如缕袅袅升起,飘飘绕绕,扑鼻漾来,令人心神俱醉。
“标本兼治的大方略?”曹操又是微微一怔。
“大哥教训得是。”司马懿向司马朗深深点头而允,然后转身朝着崔琰侃侃谈道,“田丰大人于‘术’、‘势’二字品评袁、曹二家,可谓鞭辟入里。然而,依懿之见,这世间的行政用兵的关键之本,却实非‘术’、‘势’二字,而是‘道’之一字。亚圣孟子之言说得何等的光明正大:‘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川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叛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叛。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曹司空、荀令君得道之所长,而袁大将军失道之所长,两者胜负已分矣!”
“唉!曹司空之权谋机变举世罕见——董承等这几个宿臣外戚能奈他何?只是他查处这几人的手法甚为不妥,本来是他人有过,这一来却显得是曹司空擅权妄为,又恰逢袁绍大敌当前,更是给了别人搅乱民心的口实啊!”荀彧摇头不已,慨叹连连,“荀某真不该贸然离开这许都城前去颍川……短短半个月,朝廷生此剧变,实难善后。”
双方交接礼毕,司马朗又用手指了指那木匣道:“崔大人,这匣中还附有陛下的圣旨和曹司空、荀令君写给您的密函……”
待到荀彧、程昱、钟繇、郭嘉、司马朗等人都将那些案卷审阅完毕之后,曹操才缓缓地开口了:“这个案子办得好!杨大人,你且给本座讲一讲其中的详细情形……”
“哎呀!二弟!你身居郡县,看到的只是许都朝廷政局的外在表象!”司马朗微微摇头,喟然叹道,“实际上许都城中潜流涌动、内患四伏,曹司空与荀令君都可谓是‘立乎危岩之下,坐于累卵之上’。”
“杨大人!您过誉了!”司马朗听杨俊如此称赞,不禁微一蹙眉,开口说道,“鄙弟的才识,朗也是知道的,不过一中人之才而已!他完全是凭着曹司空、荀令君的灵威,才勉强在河内郡里办下了此案,实在并无太多可称可述之处……”
对郭嘉这种调侃嬉戏的口吻,在座诸人都已经司空听惯了,也没有觉着他在这样的场合有什么不庄重的。曹操被他这么一点,急忙转过身来,向荀彧深深一揖道:“奉孝(郭嘉字奉孝)说的极是,操恭请荀令君示教!”
司马朗瞧着崔琰的面容,有些意味含蓄地微微笑了:“崔大人,在河内郡这个地盘上,我们兄弟俩要想做到与您神不知鬼不觉地面谈一宿,还是轻而易举的。正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只要是心向王化的汉室忠臣,我们都会给予他最安全的保护。”
建安五年三月,大将军、冀州牧袁绍发布了名为“清君之侧”而实为征讨曹操的檄文,亲率数十万大军自邺城出发,浩浩荡荡,径直向曹操的根本之地豫州境内逼压而来。
“荀令君——此言差矣。依孔某之见,董承将军敢编出衣带密诏的事体而欲诛杀曹孟德这蛮贼,恐怕这才算是社稷之幸罢?”孔融在一旁忽然开口打断了他的话,“那日郊田射猎的情形您没看到,以曹孟德当时那种目无君上、傲视群臣的行径,不要说董承将军,就是孔某也恨得牙痒痒的。”
“知道了。”崔琰走了过去,却不当场打开来看,反将那木匣轻轻合上,双手托着还给了司马朗。
“可是曹孟德就有这个狂胆敢对陛下失礼不敬!”孔融愤愤地说道,“陛下勿忧!董承若是救不走陛下,说不定便会铤而走险——谋刺曹孟德而永绝后患的!”
“父亲大人指教得是。孩儿一定‘以人为鉴’,对这些血的铭训永志不忘。”司马懿重重地点了点头。
这竟是西域于阗国的极品羊脂美玉!崔琰面色微微泛动,一缕惊讶之情浮起:司马朗的出手可真是大方!这等美玉实乃稀世罕见啊。
听得这二人窃窃私语着渐去渐远,孔融早已气得脸色发青、手脚冰凉!荀彧微一宁神,便向他建议道:“文举兄,你且先进宫去安慰开解陛下一番……荀某现在要到司空府去……”
刘协仿佛又从茫茫黑夜之中觅到了一线曙光,脸上浮起了一片狂喜之色:“真的?那真是太好了。以孙策之夺人锋芒,曹司空尚且惧他三分——他若有此忠心,汉室离匡复之期不远矣,荀爱卿,你说是吗?”
荀彧忍受着内心的极大煎熬向刘协继续剖析道:“陛下,请恕微臣犯颜尽言,曹司空其实一直在拼命拉拢江东孙氏。一旦发觉孙策君有何异动的话,他一定会毫不手软地予以狙击!难道孔大夫没有注意到?郭嘉军师这一次并未随同曹司空从徐州之战中班师而回吗?如果微臣没有猜错的话,他一定是留在了广陵城与陈登、陈矫一同密谋对付孙策!”
“不过,陛下刚才忧虑得是。不能仅仅依靠某一个人来独力执掌大局,也不能将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到某一个人的手中,导致尾大不掉之势!”荀彧静了半晌,待到刘协与孔融的心情稍稍平复之后,才又徐徐开口,“自今而后,微臣一定广开仕路,多多选拔文武兼备、忠肝义胆的奇才异士入朝辅佐陛下……对了!微臣听闻河内郡有一青年儒生司马懿,乃是智能双全、能谋能战的栋梁之才。据当年从西凉乱贼当中反正过来的西门校尉韩健所言,司马懿当年在灵龙谷中招安他们时,竟是单身赴阵,于白刃丛中从容周旋,胆识过人、谋略非凡;前不久他在河内郡任上计掾,更是深谋秘策、出奇制胜,巧妙铲除贪官奸吏,歼灭袁绍爪牙,委实才干超群……待得许都朝廷时局稍安,微臣便要以朝廷的名义征辟他入仕,为陛下效忠。”
席间,杯盏交错,笑语不绝,人人开怀畅饮。如今,曹仁、司马懿等终于将朝廷屯田安民的国策彻底落实到位了:每户流民都分得了二十余亩良田良地,他们的身份也由先前袁家的佃户转成了官府的客户,所缴租税之负担自然也减轻了许多。大家都乐滋滋地只想着在来年开春,甩开膀子种粮栽桑、积极自谋生聚之资。
“鄙弟年少轻狂,何敢自炫于崔大人面前?实在是让崔大人见笑了。”司马朗却是狠狠地瞪了司马懿一眼,“仲达,你今日这番班门弄斧也实在太过无礼!还不快向崔大人拜服致歉”
曹操见司马朗神情一片茫然,似乎对他的二弟在河内郡的所作所为也真是一头雾水,就不由得又问了几句:“司马君,本司空闻知你共有七个弟弟,各有过人之长,却不知你这个二弟究竟师从何人、才干如何?你且向本司空仔细讲一讲。”
“恭请令君大人示教!”曹操也不多言,仍是坚持着揖礼而问。
司马朗微笑着向他摇了摇头,从木匣中捧起那柄白玉如意,放在桌几之上——他伸手端着桌几上那杯茶水,轻轻往那白玉如意上面一倒。只见清亮亮的茶水倾泻在白玉如意上面,立刻散成一颗颗圆亮的水珠,滴溜溜地纷纷滑落下去——原来这白玉如意润如凝脂,竟是滴水不沾!
与此同时,荀彧带着孔融等名士重臣奉诏离了许都,赶赴与袁绍辖下的冀州接境的颍川郡,积极安抚和招揽当地的名门望族、豪强大户,有粮出粮、有钱出钱、有兵出兵,结成对抗袁绍势力南下渗透的第一道坚固防线。在他们的苦心斡旋之下,颍川全郡十四万户士民纷纷响应,投入了这场“反击逆臣、捍卫帝室”的许都保卫战中。
“父亲大人的这些话,当真是讲到孩儿的心坎里去了。”司马懿的神情恭服之极,“孩儿一定牢牢铭记、时刻不忘。”
此话一出,在座的其他重臣们都不禁莞尔一笑。只有曹丕暗暗冷然横视了曹植的背影一眼,把自己的脸撇到了一边去:这个三弟倒还蛮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卖乖取巧呐!我贵为豪门公子,终是不屑如他一般执仆隶之礼而敬事他人的……
“是啊!他俩确实是发了大财——不过,只靠一家四海楼的生意,你家两位老爷就能在乱世之中做到今天这样的地步——四千多顷良田良地、一千多家佃户奴婢、三百多座粮囤仓储?”司马懿瞧着袁老二,意味深长地说,“这等出色的敛财之术,实在令懿骇然叹服!”
“唉……董承、王子安等不听荀某的劝告,终究还是一意孤行,趁荀某这半个月来外出镇抚颍川之隙,前去行刺曹司空……”荀彧顿足长叹,“不料曹司空早已结网以待,将他们一举擒拿,诛了三族……”
“呵呵呵……这倒不是曹孟德想不想得出这种匪夷所思的险招来,而是曹孟德生性桀骜枭武,硬是做得出这种不轨之举!无论曹孟德是何用意,他竟将当今陛下作为自己可供利用的工具来探测别人的反应,其实已隐隐表明了他并没有把当今陛下放在眼里。这个时候,无论是旁人煽风点火也罢,还是陛下自己心怀暗恨也罢,许都内廷与外府的嫌隙都已产生了……”司马防侧眼瞟了司马懿一下,指间捏着那枚黑子不停地转来转去,“假若为父没有猜错的话,他这番冒险之举必是背着荀文若(荀彧字文若)擅自而行的——倘若荀文若事先有知,必会全力谏阻他行此不轨之举!以荀文若之潜察深谋、严谨周密,自有更加巧妙的计策镇抚住朝中某些贵戚重臣对曹孟德的伺机暗算,而何必非用曹孟德这‘自树其敌、自陷不义’的险招不可?唉……许都城中,外有强敌相伺,而内有猝变骤生——曹孟德只图自己一招中的、径自刺激朝中潜伏之敌提前发难,却弄得荀文若又要费尽心力为他抹平后患了。”
“身着衮冕、郊祀天地?刘表竟也有这等悖逆之举?”孔融听了,气得头发根根直竖,“他竟敢这般公然妄自尊大——简直是辱没了汉室宗亲的清誉!”
“这……这……这是他们伪造的!”袁通一边翻看着,一边直摇头,“您不该被他们蒙蔽啊……”
“是啊!所以,孩儿刚才才会这么说,此番为袁、杜两家斡旋交涉之事,孩儿其实是一直暗暗捏着一把冷汗啊!”司马朗慨然而叹。
“微……微臣亦与荀令君同此血誓、共卫陛下!”孔融也伏在席上啜泣不已。
“不错。至少他们不会像曹孟德这般目无君上、专权跋扈!”孔融深深点头以示赞同。荀彧脸上却隐隐露出悲哀之色,低头沉吟了半晌,才在刘协的深深注视之中开口又道:“陛下,曹司空只是圭角稍露、行事冒失了些,究其深心,他此时怎会暗萌异志?但是刘表、刘璋等身为宗室亲臣,所作所为其实更是大逆不道——只因微臣以前为免徒增陛下无端烦恼而未曾禀报:今年正月初一,刘表竟已身着衮冕帝服,率牧府僚属于襄阳城外妄施郊祀天地之大典……”
司马懿在还过众礼之后,一转头见到刘寅也在自己席边含泪而笑地默默注视着自己——他心底忽地一动:这段时间刘寅在各个流民客户群团中为自己刺探袁府、杜宅的情报而暗中积极穿针引线,为自己掌握袁氏兄弟与杜家叔侄的罪证立下了不少功劳。而且,从刘寅的表现来看,他亦颇有沉潜务实、灵敏机变之能,倒是一个十分精干的人才!念及此处,他心中油然生出了收纳揽用之意。
“唔……真是难得荀爱卿如此悉心周到地为朕未雨绸缪了。”刘协微微颔首,忽地想起了什么似的,抬眼瞧了一下孔融,“谈起忠臣义士,朕倒想起一个人来。江东的孙策乃是当年汉室骨鲠忠臣孙坚之子,他能助朕一臂之力否?”
司马懿一听,脸色一肃,立刻向崔琰拱手而道:“古语有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崔琰大人,这位袁大人既然这么说,请您即刻返回邺城,请袁大将军向许都朝廷呈奏——奏请陛下从国库中拨出银两补偿给袁氏兄弟!我等附议其后便可。”
正当他冥思苦想之际,卧室的房门被人从外面轻轻敲响了数下。他以为是与自己随行而来的崔府仆役,便应了一声:“进来!”
“哦……深论起来,内廷当然是以陛下为主了。”司马懿还是有些不甚明了,“懿听闻当今陛下仁厚贤明,怎会与一心匡扶汉室的曹司空有隙?”
“司马君的二弟——司马懿?”曹操的目光闪射了一下,倏地向坐在他下首的司马朗扫视过来,“司马君,这是你教他的吧?依本司空看来,你这二弟把这个案子办得滴水不漏,若非他背后隐有高人指点,那他便是聪敏夙成、天纵奇才了……”
司马朗听了,并不发窘,仍是笑容满面,徐徐说道:“崔大人,我等深夜潜来,实是奉了陛下的圣谕和曹司空、荀令君的密令。”
荀彧只得坐回了席位,正襟敛言,沉吟少顷,静静地平视着曹操,徐徐而言:“为今之计,只有如此:一、先将杜传、杜和等一干贪官污吏定罪明示,腰斩于市,以儆效尤;二、且将袁雄、袁浑等袁氏爪牙全部收押在监,暂不处置,其在河内郡的所有财产一律没收充公,再由朝廷附上他们的案件卷宗,颁下一道问责诏,径直发给邺城袁绍,责问其‘宽纵亲戚、治下不严’之罪,令他派员前来解释明白。然后,朝廷选出能吏巧为斡旋,令他们自行带回袁雄兄弟严加督管。”
刘协一拳重重地擂在龙床侧沿上,发出砰的一声闷响,五指骨节都已被磕出了滴滴血珠:“朕无能啊……朕不如孝武皇帝身负天纵英才啊!只能靠骄臣而制逆臣……这是以虎驱狼之术啊!莫非朕非得倚他曹孟德一人对抗袁绍不可?荀爱卿韬略无双、奇才盖世——朕相信:剿灭袁绍之重任,您必能独当之!”
崔琰目光徐徐而转,看向窗外南方的天穹,悠然而道:“现在,袁雄、袁浑府中的所有粮囤都被你们扣下没收了。司马主簿,你可别以为崔某心头懵懂——俗话讲:‘训兵积粮,备战之道。’只怕袁绍大将军与朝廷之间的大决战很快就会到来了罢……” 司马父子纵议天下大势
司空府白虎堂上,曹操居中而坐,两道浓眉下面一双虎目凛凛生光,方正如“国”字形的面庞宛然便似镀上了一层古铜色,给人一种凝重如山的威压之感。
司马懿被他大哥劈头一训,急忙闭了口,垂首无言。
“哎呀!使不得!使不得!”杨俊站定了身形,急忙推辞了两位曹家公子的扶持,勉力恢复了平时从容端方的仪态,缓步走到曹操对面的席位上坐了下来。他也不多言,从胸襟处取出杜传叔侄与袁氏兄弟一案的案卷向曹操呈了上去。
“唉……曹司空手握重权,拥兵十万,杀他一个董国舅还不是圈中宰猪?只是没想到他居然派人把董国舅的女儿董贵妃当场绞杀了!听说陛下因董贵妃怀有龙种而向曹司空苦苦哀求,最终仍是没能幸免。”
“整肃人心、澄清吏治,这自然是一定要做的。但现在还不到时候,做起来也缓不应急。”荀彧侧过头来瞅了曹操一眼,继续娓娓而道,“关键在于针对这屯田安民事务,我们须得研究制定一套标本兼治的大方略予以管理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