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维摩诘经译文 作者:佚名 汉朝)

章节目录树

佛道品第八

上一章 下一章

除非顽冥不肖者,以及愚痴无慧人。

显示种种国土,使如同丽日当空人无不见。

回向大众功德便是大利。

法喜是妻妾,慈悲心是女儿,

菩萨能令众魔心愦乱,无由得逞其便。

了解一切魔障之事,而能显示随其行。

众生若有恒常之想,以火烧相令其知无常。

三十七道品是老师,因他而成正觉。

若有自高自大其心侨慢的,则现为大力士,

四种禅是床 座,它们靠清净生活生成。

或现老、病、死诸相,以使有情众生了解

菩萨示现为婬女之身,引诱好色之人。

若有众生服药,病愈而除诸毒。

世间有谁闻是法,能不随生菩提心?

菩萨于诸经书、禁咒、工巧;技艺无不精通

无数亿有情众生,都来延请菩萨。

惭愧心是漂亮衣服,深虔心是美丽花鬓。

教授他人养善法,如所说而修行。

降伏四种魔障,以胜利的旗幡建立道场。

菩萨若见有需要服侍的人,现身即作仆佣

象、威仪、四无畏、十力等。

智度为菩萨之母,方便为菩萨之父。

信、戒、闻、舍、慧、惭愧,七种珍宝是财富

世间万法如幻,从而达法界而无障碍。

她们的歌唱便是法言,我也以之作音乐。

使他们持戒,修忍辱而行慈心。

大劫中间若有饥馑,菩萨则现为饮食五谷。

菩萨也显示出享受五欲,而又能现行禅定。

佛道品第八

维摩诘又问:“这怎么说呢?”文殊师利答道:“如果取无为相的见解而入正位证佛果,便无从再发无上菩提道心了。这好比高敞的陆地不会生长莲花,而非在低矮卑湿的淤泥中才能生长莲花一样。依据这个道理,如果取无为法相的见解并入正位证佛果的,终归不能从本来舍生死的佛法中再生的,因为只有依靠众生广佛法才有落实处啊!这又好比在虚实中撒种,种籽终归无法生长,只有在低矮污秽的粪土中,种籽才能繁茂地生长哩!依据这个道理,取无为法相而证佛果入正位的人,不再能使佛法产生于生死世间的。若人有自我的执见,哪怕此执如须弥山一样大,他总还有可能萌发无上菩提道心,从而使佛法显露落实。所以说,应当知道一切烦恼都是发如来佛性之种籽。如果不到浩渺的大海中,不能求索到无价的宝珠;同样,不入烦恼的汪洋大海,不能求得一切智慧宝藏。”

菩萨为饶益众生,也能尽行诸事。

三十二瑞相打扮起来,八十种好装饰起来,

若有贫困穷厄无告者,以无尽宝藏赈济,

教化一切有情及含生之类,菩萨能一时间尽现诸音声、形

虽知诸佛国与众生性空,但常修净土。

智慧广大无边际,度脱众生无数量。

甘露之法以为食,解脱之法为琼浆。

如两军对垒,血战将起,菩萨以等持力

以清净心为澡浴,以守持戒律为熏香,

八解脱为除垢浴池,其中注满清彻禅定水,

先以色相钩引,而后以佛智启迪化导。

现大威势,调和双方,令无争战。

一切国土中若有畜生相互啖食残害,菩萨即现身于彼,

或化为地、水,或化为火、风。

若众生有惧畏之心,菩萨便走上去安慰,

这时候,法会当中便有叫普现色身菩萨的,向维摩诘问道;“居士呀,所谓的父母、妻妾、儿女、亲戚、当官的、老百姓、老师朋友,这些究竟是什么人呢?奴婢、童仆、象、马、车乘,又都在哪里呢?”于是维摩诘便以竭颂回答说:

先施以无畏之心,使萌发无上道心。

这时候,大迦叶深为赞叹:“善哉,善哉!文殊师利,你这番话如此酣畅痛快。诚如你所说,以尘劳烦恼为伴即是如来佛性之种哩!我们如今是再不能萌发无上正觉菩提道心了。甚至那些坠于五种无间罪孽的人都能发心求道而使佛法生长,但如今我们这样的声闻乘中人却永远不能发心,就好象成了诸感官摧败的人,对于五欲已经不复能利用享受了。同样的道理,声闻中的小乘修行者,若断除烦恼结使之类,便不能再从佛法获益了,再没有求大道的志愿。所以说啊,文殊师利,凡夫对于佛法可能有进步有倒退,反反复复;但声闻乘的修行者一旦成就便无退失了。为什么呢?凡夫如果听闻佛法,能够萌生求无上菩提的道心,从而发扬光大三宝,使之继续不断。但是声闻乘中的罗汉,终身听闻佛法,住于十力、四无畏等等,但却永远不会萌生求无上菩提的道心意愿。”

求正觉的意念是妙花,解脱便是智慧果。

一心为善驾此车,畅游于八条正道。

菩萨或作官长,或作商主、国师及大臣,目的在护佑利

因势利导,令其萌发菩提心。

菩萨化身为日月诸天,或为梵王、世界主。

说法而令得利益。

菩萨或表现离绝婬欲,作五通仙人开导众生

益众生。

摧伏其骄傲盛气,使转向无上佛道。

以善巧方便智慧,随意化导示现, :

以方便善巧,使众生无匮乏之心。

五种神通如象马奔驰,大乘之法即高广车。

这时候,文殊师利便问维摩诘说:“以菩萨身份,如何才能够进入佛的正道哩?”维摩诘说:“如果菩萨的所作所为属于非道—类,那他便处于了进入佛道的地位。”文殊师利又问:“菩萨如何才是行于非道呢?”维摩诘答道:“若菩萨所作所为陷于五种无间罪恶,同时又毫无烦恼及嗔恚等;如果他们坠入地狱,同时又没有任何痛苦的造业原因;如果他们坠于畜生道,同时却没有无明、侨慢等过失;如果他们坠于饿鬼道,同时却有无悭无贪的福德;如果他们所作为符合色无色界的原则,但他们却不满足于此,仍然追求更高境界;如果他们的行为表现为贪欲,但实际上却远离了污染执著;表现为嗔恚,但却对众生的生存谋道没有损毁妨碍;表现为愚痴,但实质上却在以智慧修养本心;表现为悭贪,但实质上舍弃了内在我与外在我所的差别,连身与命也不再吝惜;表现为毁伤禁戒,但实质上却安住于清净戒律,以至些微小过错也深怀畏惧之心;表现为嗔恚,而实质上总能怀慈心而忍让;表现为懈怠,而实质上勤修善行功德;表现为心意烦乱?而实质上常能持心于禅定;表现为愚钝痴呆,而实质上却通达世间与出世间的一切知识与智慧;表现为诌伪,而实质上则善于因时因地因人而传达种种佛经的实际意义;表现为侨慢,而实质上却能谦下地服务于众生,如桥梁一样引导他们离苦;表现为种种烦恼,而实质上心常清净;表现为入于魔道,而实质上却随顺怫的智慧,并不与外道同流合污;表现为奉行声闻乘,但却能为众生演说前所末闻的大乘之法;表现为奉行辟支佛的独觉道路,但却能够成就大悲之心以教化众生;表现为贫穷而无依靠,但却有博施一切行善无尽的宝手功德;表现为身形残障,但却有诸多吉瑞相好装饰自己;表现为低下卑贱的身份,但却生而具有佛之种性,具备种种成佛的功德;表现得体格羸弱身形丑陋,但却修得如那罗延的强健之身,为一切众生乐于得见;表现得衰老病弱,但却最终断绝一切病根,并超越了对生死的怖畏;表现得富有资财,但始终正观世间无常,因而绝无贪欲恶业;表现得妻妾采女成群,但总是远离五欲的泥潭;看起来语言木讷,笨口拙舌,实际上却辨才无碍,从总体把握佛法而无遗漏;看起来象是以邪门外道救济众生,实际上却无不符合正当佛;看起来进入了所有六道生死轮回,实际却断除了因染业而受生的因缘;看起来现身于涅磐当中,实际上却为众生而随缘于生死。文殊师利,菩萨如果能象这样实行非道,那他便是进入佛道了。”

于是维摩诘便问文殊师利:“什么是如来种呢?”文殊师利说:“色身之见是如来种。无明爱著是如来种。贪嗔痴三毒是如来种。误执常乐我净的四颠倒是如来种。贪、嗔、睡眠、掉悔、疑惑的五盖是如来种。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受所入处是如来种。七种识住处是如来种;八种邪法是如来种;九种烦恼所在处是如来种。十种不善道是如来种。要而言之,六十二种邪见及一切烦恼都是如来种。”

随应替人解惑,使其不坠邪见。

虽知诸法无生故无灭,为教众生而说有生,

供养十方佛国的无量亿如来,供养一切诸佛和自我之身心中无分别之想。

大劫中间时疫若现,菩萨则现为医方药草。

摧灭断除烦恼之贼,其勇猛无与伦比。

或现劫末大火尽烧,天地间荡然无存,

水面布有七净莲花,入此浴则身无垢污。

多闻善思增加智慧,以闻法音为妙乐;

菩萨令众生随所需得满足,导引他们入佛,

令众生莫起争端,得避祸之地。

一切众生之生,无不由智慧、方便而生。

僮婢,使其称心如意,进而亦发道心。

世间道法各异,菩萨均能假借而启人出家。

善心即是儿子,毕竟空便是清净屋舍。

不种的善法总持为园林,无漏之法为林树,

菩萨法门无限量,所行善事亦无涯,

疗饥救渴,使众生得以延命。

菩萨在欲乐中行禅定,同样希世罕有。

若火中生莲花,人们会说希世罕有。

六度法门为朋友,四摄之法是歌舞妓,

假令十方一切佛,赞叹其所行功德,

历尽无数亿大劫,犹恐不能尽其善。

到他们家中行导化,使各各转向佛道。

大劫中间若有刀兵,菩萨则起慈悲救护心。

一切国土中若有地狱,菩萨则往至地狱救济众生苦恼。

尘劳众生即是弟子,随意加以化导。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