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维摩诘经译文 作者:佚名 汉朝)

章节目录树

观众生品第七

上一章 下一章

文殊师利说:“如果菩萨对众生如此观待,那他们如何施行慈心呢?”维摩诘答道:“菩萨对众生这样观待之后,心中自作忖念:我应当为众生讲说这样一番法要,这才是以真实慧观照诸法空相而生的真正慈心哩。得无生法忍后一切作为均无相无缘,慈心行于寂灭,名行寂灭慈,因为一切诸法无所生的缘故;慈心行于清凉,名行不热慈,因为己无贪爱烦恼的缘故;慈心行于平等,名行等之慈,因为平等看待过去现在与未来三世的缘故;慈心行于和平,名行无诤慈,因为心中怨对不再生起的缘故;慈心行于不二无别,名行不二慈;因为无我与我所;不需内外两者和合生识的缘故;慈心行于毕竟真实,名行不坏慈,因为以终极实在为依据的缘故;慈心行于菩萨金刚道心,名行坚固慈,因为菩萨信念外而不坏内而无毁的缘故;真慈无相,与法性同净,故名行清净慈;真慈无心,故无所不覆,如同虚空无边无际,名行无边慈;真慈无垢,能杀结使之贼,名行阿罗汉慈;菩萨本意即是安稳众生,慈心所施,名行菩萨慈;菩萨得如来之相而末证佛位,其慈心所施,名行如来慈:菩萨以大愿心发众生菩提智慧;名行佛之慈;菩萨真慈,循自然之道,无因而成就,名行自然慈;菩萨在无相的了悟中生慈心,所以平等一味,名行菩提慈;菩萨七地以下,慈心所起并不以爱见为依据,由于断绝一切爱著,名行无等慈;菩萨以大乘道济度众生,无所遗弃,名行大悲慈;菩萨正观空与无我,连生死之相也舍弃,名行无厌慈;菩萨愿以法财施众生,无所吝惜;名行法施慈;菩萨善于化导不守禁戒的众生,养护清净戒体,名持戒慈;菩萨不执彼我,所以不伤彼我,名行忍辱慈;菩萨以负荷众生苦难为己任,名行精进慈;菩萨以不贪受五欲之味为真禅,名行禅定慈;菩萨但知修行,不妄求果报名行智慧慈;菩萨善于因众生种种苦厄,权显普应,名行方便慈;菩萨毫无私利,心无隐曲,直心清静,名行无隐慈;菩萨心无杂想,只欲深入佛法三昧,名行深心慈;菩萨身口意三者均契入真实;言不虚假,名行无诳慈;菩萨意欲彼我都在佛法中得安乐;名行安乐慈。菩萨的慈心所行,都是象上面说的这些一样啊。”

舍利弗说:“你在这维摩诘的室中,呆了很久了吗?”天女回答:“从你得以解脱以来,我便在这室中了。”舍利弗问:“在这里这么久了吗?”天女说:“前辈得解脱以来,时间也不短呀。”舍利弗默然不知所对。天女又说:“怎么啦,前辈?因大智慧而默然不语吗?”舍利弗回答:“解脱这东西,是不能言说描述的,所以我不知说什么是好。”天女则说:“言说文字同样具有解脱相哩。为什么呢?所谓解脱,既不在心内,也不在心外,也不在内外之间;所谓文字,同样不在心内,也不在心外,也不在内外之间。因此缘故,舍利弗呀,不要脱离文字和语言来说解脱吧。为什么呢?一切诸法,从本质上说,便具有解脱之相。”

这时候,维摩诘便告诉舍利弗:“这个天女已经供养过了九十二亿之多的诸佛如来,对于菩萨神通之力已达任运自然的境地,其愿行已满,已得无法忍,已保持了永不倒退的地位,完全因起救度众生的本愿,所以随应示现,教化一切众生哩。”

文殊师利又问:“菩萨若打算依靠如来功德力,他的心应寄托在什么之上呢?”维摩诘答道:“应当寄托于度化解脱一切众生的德行上。”又问:“若要度脱众生,应当先断除什么呢?”维摩诘答说:“若要度脱他们,应当先除去他们的烦恼。”又问:“若要断除他们的烦恼,应当采取什么行动呢?”维摩诘答说:“应当持心住理,凭念力而生正观?也就是正念。”又问:“怎么才是正念呢?”回答说:“应当持念于不生不灭。”又问:“什么东西不生?什么东西不灭?”回答说:“不善法不生则不让它生,已生则消灭它;善法若生则不让它消灭,而让它增长广大。”又问:“那么,善与不善两种,以什么为根本呢?”回答说:“以五蕴聚合之身体为根本。”又问:“身体又以什么为根本呢?”回答说:“以五贪著为根本呀。”又问:“对五欲的贪著又似什么为根本呢?”回答说:“虚妄分别便是它的根本。”又问:“那么,虚妄分别又以什么为根本呢?”回答说;“不明正理,对事物作颠倒想便是根本。”又问:“颠倒想又以什么为根本呢?”回答说:“以不滞留无停住为根本,也叫无住为本。”又问:“无住以什么为本?”回答说:“既然无所住留,也就无所谓根本了。文殊师利,法无自性,所以无所住。无住则无法,以无法为本,即从无住本,由是而能够成立一切法。”

文殊师利又问:“那什么又称之为悲呢?”维摩诘答道:“菩萨所积累的一切功德,都愿意同世间众生共同分享。”文殊师利又问:“那什么又称之为喜呢?”维摩诘答说:“自己得修佛法利益,愿意同众生分享法喜,永无悔欠。”又问:“什么称之为舍呢?”答说:“唯修善行,现在不求恩,未来不求报,无所希望无所愿求。”文殊师利又问:“处生死轮回,使

“首先,此室中常有金光照耀,无论白天黑夜,根本不用日月之光作照明,这是第一桩未曾有而难得的事;其次,凡进入此室的人,不被世间尘垢所扰恼,这是第二桩未曾有而难得的事;此室中常有帝释天、梵天四天王和各方菩萨来聚集法会,这是第三桩未曾有而难得的事;此室中时常演说六种波罗蜜的不倒退之大乘佛法,这是第四桩未曾有而难得的事;此室中经常演奏无以伦比的天人的音乐,美妙的琴弦奏出了佛法音声,化导了无数众生。这是第五桩未曾有而难得的事;此室中聚有四大宝藏,无量珍宝丰满盈集,周济一切穷困而不会枯竭。这是第六桩未曾有而难得的事;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阿闲佛、宝德、宝炎、宝月、宝严等佛,一切利成佛,类似的十方诸佛,都会应维摩诘大士的心念即身承现,广说佛法种种关键,演说完毕方才离去。这是第七桩未曾有而难得的事;一切诸天的美丽而庄严的宫殿,十方诸佛的妙好而清净的佛土,都完全地显现于此室之中。这是未曾有而难得的第八桩事。

观众生品第七

“舍利弗,我在此室中已经停留有十二年了。起初我不曾听说过维摩诘演论声闻独觉的二乘法,而满耳只有菩萨所行为大慈大悲不可思议的诸佛如来之大乘法。舍利弗,维摩诘这室中经常示现有八种稀有难得之法哩。哪八种呢?

舍利佛便问:“你何以并不转变女身而示现男人相呢?”天女回答:“我十二年以来,想发现自己原本的女人相都不可以得,哪里还有什么身相可转变呢!就好象魔术师变现出幻有的女人,如果有人问他,“何以不转变女人身,你以为问的人对不对呢?舍利弗答道:“不对!幻变之物,本来没有固定之相,往什么相上转变呢?”天女便说:“一切诸法也都是这样,并无定相可言。那你刚才还问什么何以不转变女人身呢?”天女这么一反问,随即藉神通之力,使舍利弗转变成了女人身相,天女自己变成了舍利弗。天女问他说:“何以你不转男人身呢?”舍利弗便以女人之身相而答道:“我现在甚至不知道因何原委而转成女身了呢。”天女接着说:“如果你舍利弗能变男人相,天下所有的女人不也能转变其女人之身么?—如果你舍利弗并非女人而现女身,一切女人不也可以转变么?她们不过是显现女身而非女人呀。所以佛说一切诸法非男非女相呢!”

这时候,维摩诘的房间中有一位天女,因为见各位大士讨论佛法,便现身于空中,以天上的鲜花撒在各位大菩萨及佛的弟子众身上,天花并不能沾著菩萨的身体,但落在弟子众身上的,便留在身上不坠落 了。所有的佛之弟子众以神通力也无法摆脱这些鲜花。于是,天女便问舍利弗:“你于吗要去掉这些鲜花呢?”舍利弗答说;“身上沾著这些花不符合沙门仪律啊1”天女便说:“别说这些花不符合沙门仪律吧,为什么呢?这些花与法之实性本来不二,没有什么区别呀。仁者,若说有分别,是你心中生出来的呢。如果依沙门仪律出家,心中仍有分别,那就不符合佛法;如果没有分别,那就符合佛法了。你看各位菩萨身上,都不沾著鲜花,那不就因为他们断除了一切分别之想吗?这好比有人心中恐惧,鬼魅一类的非人便要趁机利用他的恐惧心。同样的道理,若佛弟子怖畏生死世间,则色声香味触等五尘就会趁机作崇。如果遇见的是除离这种怖畏的人,一切五欲便不能得逞了。由于烦恼使结的余习 未除尽,所以天花沾著身上;如果结习 除尽,这花要沾也是沾不住的。”

舍利弗说:“善哉,善哉,你这天女,究竟你有些什么心得呢?究竟证得了什么道果呢?竟然如此能言善辩!”天女回答:“正因为我无所得又无所证,所以才有这样的善辩哩;为什么呢?如果什么人有所得有所证,那就对于佛法恰好是怀有增上慢的毛病了。”

舍利弗于是说:“那么连除离贪嗔痴三毒者都算不得解脱了吗?”天女答说:“佛祖只是为那些染有自高自大的增上慢毛病的人,才说解脱应该离除贪嗔痴三毒;对于那些并没有增上慢的众生,佛祖则说贪嗔痴三毒的本质便是解脱哩。”

舍利弗问天女说:“三乘佛法之中,你以哪个佛道为志向所求呢?天女答道:“因为声闻之法有化导众生的功德,我便履行声闻法;因为观因缘法能化导众生独觉成佛,我便履行因缘法;因为大乘道的大悲法能化导众生,博施广济,我便履行大乘法。舍利弗呀,这好比有人进入瞻葡树林,扑面而来的只有瞻葡花香,再不知道有别的花香。同样道理,若进入这维摩诘居土的室中,当然也就只能闻见如来佛祖的功德之香,不愿意再闻声闻辟支佛另外二乘的功德之香了。舍利弗啊,那帝释天、梵四天王、诸天、龙、鬼、神等,如有也入此室者,听维摩诘大士讲论佛法,都一定会因佛祖功德之香而感法乐,离开时便已萌发了无上正等觉之心。

“舍利弗,由于此室中常常有这八桩未曾有而难得的事,所以再没有人亲眼见了这么多不可思议的现象而仍然乐于听那声闻小乘之法的。”

天女一下子便又收回神力,舍利弗也就随之还复男身。天女便问舍利弗。“你刚才的女身色相现在在哪里去了呢?”舍利弗说:“女身色相哪里都不存在又哪里都存在。”天女便说:“一切诸法也都是这样的,哪里都不存在而又无所不在。所谓无在无不在,这是佛祖所教导的呀。”

人有莫大畏惧,菩萨应当以什么为依靠呢?”维摩诰说:“菩萨对于生死世间的畏惧,应该依靠如来深妙功德之力来加以克服。”

舍利弗便问天女:“你如果在这里消失,会在哪里出现呢?”天女回答:“你知道佛之身相是由法身权化而成的吧?我同佛一样是化生的呢。”舍利弗说;“佛权化而生,并不等于无生呀。”天女说:“众生也是如此,并非根本无生呀。”舍利弗问天女:“你要过多久才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呢?”天女说:“如果你舍利弗退还为凡夫,那我便可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了。”舍利弗说:“我已成为阿罗汉,要倒退回去成为凡夫,是不可能了。”天女便说:“那我要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不也一样不可能吗?为什么呢,菩提之道无为无相无住,因而证菩提的人也就无住而无所得了。”舍利弗便说:“而今诸佛如来得无上正等觉肯定无疑,而那已得和将得无上正等正觉的数不胜数,有如恒河沙数,他们又都该如何说呢?”天女说:“都不过因为世俗文字及算术的缘故,所以才说有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区别,并非说菩萨本身能分别出什么三世来呀。”天女说:“舍利弗,你已经得了阿罗汉正道了吧?”舍利弗答道:“我乃因为无所得而得阿罗汉道哩。”天女说:“诸佛和菩萨也都是这样啊!也都是一无所得而得证菩提的哩。”

这时候,文殊师利便问维摩诘说:“菩萨如何看待众生的呢?”维摩诘答道:“譬如魔法师看待他所变幻出来的幻人,菩萨便应当这样看待众生。就好象智慧之人看见水中的月,看见镜中所现的自己的影象;就好象热浪蒸腾时空中所现的蜃影;好象巨大呼声的回响;好象空中飘过的浮云;好象水面,上汇聚的泡沫;好象水中的气泡;好象芭蕉的心竟然有坚固;好象闪电竟会久住;好象四大之外竟有五大;好象六情之外竟有第七情;好象十二入之外竟有第十三入;好象十八界之外竟有第十九界。菩萨之看待众生,应该就象这样:如同无色界的色;如同炒焦的谷种之芽;如同得须陀洹的人竟有身见;如同得阿那含的人竟又入胎;如同得阿罗汉的人竟然仍有贪嗔痴三毒;如同七地以上得无生忍的菩萨竟有贪著嗔恚而毁犯戒;如同已入佛位的菩萨仍有烦恼习 气,如同瞎子眼见形色;如同梦中见自己是醒着的;如同已入涅磐而又受身;如同无烟的火。菩萨眼中所观待的众生,也都如同前面的譬喻。”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