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黄未吐叶,水绿半含苔。
春色边城动,客思故乡来。
诗的前三句写边城之景,作者着意了点染边城春色。
如飞想用寥寥几句就把一幅早春的秀丽景致展现于人们面前,那非得令二字深得其神似之美不可。所谓得神似之美,其要径就是抓住事物特征特征。
作者首先抓住了早春景物的色彩特征。
“柳黄”,写出了柳叶苞芽的稚嫩。“黄”字虽然浪漫色彩,但质朴传神,别具风格,就像一叶可以知秋一般,这里,一句“柳黄”也可使人知春。“柳黄”巧妙地交代了季节正值早春时节。
“水绿”写出了春水的潋滟之姿及照人色彩。
“水绿”与“柳黄”相映生辉。“水绿”,强调了春的明媚与光彩;“柳黄”,则强调了春色的新鲜与淡雅,这些令人传神地感受道理春天色彩的丰富内涵。
作者特别重视把握事物状态的程度,以传早春景色的神采。如“吐叶”前冠“未”字,写出了早春之柳树,柔条依依迎风、郁满生机的神韵;“含苔”前以“半”字,写出了苔绿初生、春意方兴的风采。“未吐叶”、“半含苔”句中的“未”和“半”,好就好在它们蓄藏着一种压抑不住的郁郁生气,有一股方兴的锐气。这种生机与锐气,正是早春景观的神韵之所在。
想以少数字,表达复杂的内容,非有炼字功夫不可。“春色边城动”的“动”字,即,显示了炼字的功夫。
“春色边城”如何?仅用一字概括其内容。“动”字是再好不过的了。妙就妙在没有用形容词,而是用了动词,它赋予了“春色”、“春意”以生命。“春色”的边城之“动”,令人感动整个大自然复苏中的萌动,诸如柳渐吐叶、苔涨绿池等等,其所含羞的具体内容,是极为丰富和难以尽言的。一个“动”字,而境界全出。
三句写景,很有章法。第三句,是对第一、二句的总括。第一、二句是具体写,细致地写;第三句则是概括地写,全面地写。第一、二句是“点”,是“个别”;第三句则是“面”,是“一般”。从个别到一般,形象地表现了萌动却渐渐点化出于天地间的春色。
最后一句,写客思之情。
前三句,写早春的秀媚,倏然一转,心情陡然黯淡下来,去国怀想之思,蓦地涌上心头,“客思故乡来”,由于思念故乡的山水、亲人,异乡作客之悲,才在心中荡漾开来。对良辰美景,而竟不能移游子之思,是见客思弥坚,故乡之爱不能夺。这种客思,这种深挚的故乡之爱,正是借前三句写景,反衬出来的。这也是作者前三句以景铺开的用意。
何逊的小诗,对仗十分工整。特别是最后二句,“春色边城动,客思故乡来”句式奇特,两个名词接一个动词,这个动词用得实在好,唯有用了动词,方可点化全句。春色“动”,客思“来”,名词概念借助动词,“活”了起来,有了生命和动感。结句,不说客思跋涉关山,向故乡而去,而说自故乡飞来,语出新境,富于美感。
作品类型 | 数量 | 代表作品 |
---|---|---|
117 |
|
|
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