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咏史

高适 唐朝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所属诗歌分类

咏史诗 讽喻诗

创作背景/简介

唐代诗人高适所做《咏史》是一首咏史绝句。高适通过写古人赠绨袍的故事来比喻现在,表达了对有才华的贫寒人士得不到同情、重视的悲愤情绪。


注释/注解

①尚有:尚且还有。绨[tì]袍:用粗丝绸做成的长袍。

②怜:同情。范叔:范雎,字叔。战国时期的范雎。由于须贾告状,他被毒打得几乎死去,后来逃到秦国当了宰相。须贾来秦,他特意以贫穷的面貌去相见,须贾送绨袍给他御寒,他感到须贾还有故人之情,就宽恕须贾。出自《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③天下士:天下豪杰之士。

④犹作:还当作。布衣:指普通老百姓。


翻译

现在的人不知道像范雎这样的天下治世贤才,把他当成普通人看待。

像须贾这样的小人尚且有赠送绨袍的举动,就更应该同情范雎的贫寒了。


赏析

创作背景

《咏史》是诗人高适创作于盛唐。诗人在少年时,相当落魄,其诗歌大多感慨怀才不遇,仕途失意。这首诗正是写于未入仕途之时。因他自以为是“天下士”,却只得到个“封丘尉”,于是通过写古人赠绨袍的故事来比喻现在,表达了对有才华的贫寒人士得不到同情、重视的悲愤情绪。此篇虽题为“咏史”,实则是诗人借咏史来发泄自己的愤懑。

文学赏析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这两句歌咏历史上范睢的一段故事。诗中的“尚有”,还有;“绨袍”,用一种比绸子厚实、粗糙的纺织品做成的袍子。“范叔”,指范睢。范睢字叔,故称。诗中的“寒”,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寒冷,而应有贫寒、穷困潦倒的意思;“尚有”与“应怜”相连接。“尚有”、“应怜”,写出须贾赠袍时的那种怜悯心态,并不以为范睢能够发迹,更没有看出范睢已经发迹,看出须贾只是一个平庸之人。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这两句写须贾并不知道范睢已贵为秦相,还把他当成平民看待。诗人在这里是在借题发挥,意在讽刺须贾徒有怜寒之意而无识才之眼,竟然把身为秦相,把天下所重的范睢看成是布衣寒士,实在可悲可叹。诗中的“天下士”,即国士,杰出的人才。“布衣”,代指平民。古时一般平民穿布衣。诗人是有感而发,像诗人这两句中所说的现象,在当时的社会中比比皆是,诗人少年落魄,晚年才发迹,少年时虽然没有范睢那样的遭受奇耻大辱,但也没有少遭达官贵人的白眼和冷嘲热讽,没有人在他没有发迹的时候把他当作人才来看。因此诗人借范睢之事批判了这种糟蹋人才、埋没人才的社会现象;同时,也间接地表明,自己要做一个“天下士”,要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让世人刮目相看。

这首诗夹叙夹议,鞭挞了须贾之辈的平庸,赞颂了范雎的美德。讽刺势利小人,对白眼看寒士而鸣不平。诗人在诗中发古之幽情,给人一种强烈的感受,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高适” 的其它作品列表

作品类型 数量 代表作品
217
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