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淅报官府,敢违王事程。
袛应瘴乡老,难答故人情。
邻里烦追送,杯盘泻浊清。
宵征江夏县,睡起汉阳城。
我只该在蛮瘴之乡老死,难得再有机会报答故人的深情。
⑻瘴乡:南方瘴疠之地,易使人生病。这里指宜州(治所在今广西宜山)。老:终老,到老死去。
⑶敢:岂敢。王事:王命差遣的公事。《诗经·小雅·北山》:“四牡彭彭,王事傍傍。”程:期限。
译文等不到煮饭就得向官府报到,岂敢违背王事规定的期程?
⑼答:报答。
注释⑴鄂渚:相传在今湖北武昌黄鹤山上游三百步长江中。隋置鄂州,即因渚得名。世称鄂州为鄂渚。汉阳:今属湖北武汉。亲旧:犹亲故。短句:古代的七言诗歌,人们习惯称长句,五言则为短句。
⑸“睡起”句:是说待到天亮的时候,已泊舟对岸的汉阳了。
⑵接淅:捧着已经淘湿的米,来不及将生米煮熟。《孟子·万章下》:“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淅,淘过的米。
⑷“宵征”句:是说连夜从武昌出发。宵征,夜行。《诗经·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毛传:“宵,夜;征,行。”江夏县,即武昌,鄂州的治所。
⑹追送:偏义复词,实指“送”,殷勤地送别。
⑺浊清:偏义复词,实指“清”,清香的好酒。
连夜乘船从江夏出发,一觉醒来已经到达汉阳城。
麻烦乡里邻居赶来送行,杯盘里泻的酒有浊有清。
此诗首联“接淅报官府,敢违王事程”,描写出一片紧张、急迫的气氛:贬谪的命令催魂逼命,急如星火,连做饭的工夫也没有;“王事”在身,不敢有片刻的耽搁。这里作者用“接淅”的典故恰当地比喻了官命之急迫,其悲愤心情透出纸背。次联承接上联之意,通过时间、地点的转换,具体地描写出舟行之急。这一联诗意急切,如同《诗经·召南·小星》所状写的“肃肃宵征,夙夜在公”。两个对偶句语气又极流畅,而且切合水路舟行急速的事实。“王事”紧迫,江流湍急,船行飞快,诗中将那情景和气氛描写得十分生动。颈联写邻里、朋旧赶来送行的情景。“邻里烦追送,杯盘泻浊清”,叙事中透出无限的情意。“追送”和“浊清”都是偏义词:“追送”就是“送”,“烦”字透出作者的感激之意;“浊清”实指“清”。但是,“追送”的“追”字又进一步把前面两联的紧迫气氛渲染出来:诗人走得那样突然,以至邻里、故旧事先都没有得到消息,而仓促之间追到汉阳为之饯行。那泻入杯中的一杯杯饯行酒,包含了很多深情厚意。末联写诗人的感慨:“袛应瘴乡老,难答故人情。”此番谪居边远之地,功名前程乃至生命都是不可卜知的,这一切诗人也不计较,只是“故人”的友谊和真挚的感情永远无法报答,这才是终身遗恨的事。作者自崇宁二年(1103年)十二月十九日从武昌出发,经过长途跋涉,方于次年夏天到达宜州贬所,到宜州后仅一年,便怀着冤愤与世长辞了。老死瘴疠之乡而“难答故人情”,成为他留给“故人”的诀别之辞。
这首诗是因亲朋故旧饯行,内心感念不已而写的,因此感情真挚动人,用典较少,语言平易流畅,不像黄庭坚其他的诗那样刻意雕琢,讲求险怪奇丽。但是,诗的章法仍然是谨严细密的,四联之间,起、承、转、合的关系颇耐寻究。首联“起”,叙述紧急离开武昌的原因:王事在身,必须“接淅”而行。颔联“承”,承接上联之意,具体描写行程紧急、必须“宵征”的情形。颈联“转”,由行程的紧迫转为写邻里的追送和置酒饯别。末联“合”,归结点题,抒发离别之情。黄庭坚长于律诗,而律诗的章法是颇有诀窍的,其中之一便是“起、承、转、合”。《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写到香菱向林黛玉学诗,林黛玉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这里曹雪芹通过林黛玉之口说出的这段话,有助于揣摩理解黄庭坚这首律诗艺术上的特点。
此诗是黄庭坚晚年从鄂州贬往宜州时所作。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黄庭坚在沙市寓居,直到冬天过去。崇宁元年(1102年)春,返回老家分宁。六月赴太平州任职,作了九天的官,便罢为管勾洪州玉隆观。九月,移至鄂州寓居。黄庭坚到鄂州后的第二年,转运判官陈举挟嫌报复,又秉承执政赵挺之的意旨,摘录黄庭坚在荆州所作《承天院塔记》中的只言片语,编造出“幸灾谤国”的罪名,构成冤狱,将他除名,远谪瘴疠之地的宜州,限即刻起程。崇宁二年(1103年)十二月十九日晚,时值严冬,诗人在凛冽的夜风中,以老病之身,乘船赴贬所,写下了这首律诗。
作品类型 | 数量 | 代表作品 |
---|---|---|
2,160 |
|
|
191 |
|
|
1 |
|
|
1,4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