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哲学” 分类相关的 “著作” 列表
“宗教哲学”
简介
哲学小说是以哲学内容为题材的小说。
它往往以某个哲学家、哲学事件或哲学问题为中心,来描写时代环境,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具有浓厚的哲学色彩。它多运用内心独白等手段来表现人物的哲学观念和思想活动,并注意从哲学高度对各种复杂的生活现象进行思考和分析,并留有余地供读者思索和联想。情节上大都以某种哲学观念的发展为主线。它一般要求把哲学因素渗透到作品的各个方面,而不是简单地用人物或事情来周解哲学观念。
德波顿用一种非常特别的的方式去旅行,行程中不仅有巴巴多斯、西奈的沙漠、马德里等风格迥异的怡人风景,同时还有他为读者安排的众多的名作家、艺术家、思想家及深谙旅行滋味的行家作为导游。在他们的陪伴下,风景之旅成了更完美的文化之旅、心路之旅。这部书就像一场完美的旅程,教我们如何好奇、思考和观察,让我们重新对生命充满热情。在《布拉格之恋》结尾处的梦境上扎上一针,渗出的淡蓝色便可以为德波顿的路行程着色;任何行路的真实色彩都被这心路的蓝色、薄雾中的蓝色幻化了,成了一种无法拒绝的诱引;空间丧失了地理上的方位,时间懒散地化为了一缕幽香;串起行程和文字的只有华兹华斯、波德莱尔、凡高们和德波顿这位才子在深处。
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的文学生涯是从艺术评论开始的。十九世纪,浮世绘在欧洲画家中蔚为盛行,由此衍生的漫画开始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登上历史舞台。《哲学的艺术》收集了波德莱尔《哲学的艺术》、《一八五九年的沙龙》、《论几位法国漫画家》等艺术评论。在漫画方面,英国人是些极端论者。啊,深深的、深深的大海呀!一个肥胖的伦敦人在一种怡然自得的凝视中喊道,他平稳地坐在一只小艇的凳子上,离港口只有四分之一里远。这个蠢家伙过于出神了,看不见他亲爱的妻子的两条粗腿直直地伸过水面,脚趾指向天空。水的样子伎这个头脑迟钝的家伙欣喜若狂。过了一会儿,这个酷爱自然的人将寻找他的女人,不过,他再也找不到了。
写这本书的人,也是《生活大爆炸》的编剧兼执行制片人。《生活大爆炸》有多搞笑,这本书就有多烧脑。反之亦然。《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是艾美奖获奖作品、美国收视第一的爆红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编剧兼执行制片人卡普兰的新书。本书从圣诞老人存在与否的疑问出发,用逻辑、宗教神秘主义、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等知识,将形而上的哲学探讨演绎成一场通俗易懂、幽默欢脱的思维探险。从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的分析哲学,到佛教、道教、犹太教卡巴拉学者的神秘主义,卡普兰总结出,唯有幽默才是解决生活中基本矛盾的最佳良药。毫无疑问,对于所有希望了解我们是谁、从哪里来、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周围的世界、怎样解决生活中矛盾的读者来说,【本书】是最佳的哲学入门读物。
人来到世上,首先是一个生命。生命,原本是单纯的。可是,人却活得越来越复杂了。许多时候,我们不是作为生命在活,而是作为欲望、野心、身份、称谓在活,不是为了生命在活,而是为了财富、权力、地位、名声在活。这些社会堆积物遮蔽了生命,我们把它们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为之耗费一生的精力,不去听也听不见生命本身的声音了。
有件事是确定无疑的:最终我们都会死亡。但我们真的相信自己会死吗?人是否有不朽的灵魂?死亡是生命的真正终结吗?如果死后不再存在,死亡就是全然的坏事吗?永生是值得期待的吗?在某些情况下放弃生命是否可能合理并符合道德?对死亡的恐惧是明智的吗?如何面对终有一死这个无法违背的事实?死亡意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一书源于最受欢迎的国际名校公开课之一《哲学:死亡》。在这本通俗易懂的哲学著作中,谢利卡根教授挑战了对于死亡,许多我们习以为常或未经深思的观点,邀请读者系统反思死亡的哲学之谜,以更清晰的概念探讨死亡的意义为何,从形而上学到价值观,认真、理性地思考生命和死亡的真相。有了对死亡的深刻意识,才会有对生命价值的深刻了解。蒙田说:探讨哲学就是学习死亡。由于对死亡的认识所带来的反省,致使人类获得形而上学的见解,并由此得到一种慰藉。所有宗教和哲学体系,主要即为针对这种目的而发,以帮助人们培养反省的理性,作为对死亡观念的解毒剂。叔本华对死亡哲学的阐述,对本书来说至为贴切。死亡虽是我们每个人的宿命,但看待死亡的视角,却可以让人们获得拯救。
本书是艾思奇在20世纪30年代为通俗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写的优秀著作。作者以简洁晓畅的语言和文笔,浅显的事例,娓娓道来,对什么是哲学、唯心论、二元论和唯物论,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及唯物辩证法的主要范畴等,逐一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阐明,其写作方法新颖,内容通俗易懂,开通俗哲学写作之一代风气,自出版以来,一版再版,在历史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可以说其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人,至今仍有其理论和现实的价值。
犬儒原指古希腊犬儒学派的哲学家。他们提出绝对的个人精神自由,轻视一切社会虚套、习俗和文化规范,过着禁欲的简陋生活,被当时人讥为穷犬,故称。后亦泛指具有这些特点的人。面对中国现阶段知识分子的犬儒心态、社会的犬儒主义状态,作者透视犬儒文化,对犬儒主义进行分析辩解,针对中国的信仰危机、社会颓废、人类价值、教育分歧、公共说理等,针砭时弊,鼓励人们思考和反思,共同寻求解救之道。
本书是一部评述现代西方哲学、社会思潮和伦理思想的著作。
本书所收李泽厚的《中日文化心理比较试说略稿》、《初拟儒学深层结构说》和《中国文化的符号源头》,通过比较和梳理源头,阐述文化心理结构即情与理之关系、比例、结构;这结构并非外层的制度、语言、礼俗、理论,而是这些文化融化积淀在人的心理深层的一些特征和问题。
本书所收李泽厚的《说儒学四期》、《略论现代新儒家》、《为儒学的未来把脉》等五篇紧密相关的文章,梳理了现代新儒家的渊源、各个不同的特点和学理本质,针对牟宗三、杜维明的儒学三期说,阐发四期的观点,即反对现代新儒家以心性论来代表和统领儒家哲学,并提出儒学生命力所在和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