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中国的印章与篆刻 作者:王志敏 近现代)

章节目录树

第二节 印章材料

上一章 下一章

山坑石 山坑石分布于寿山、月洋两乡方圆十几公里的岩石中,它的名目多达数十种。

豆瓣青田:色浅绿中微带黄。

田坑石田坑石(或称田石)零散埋藏于环绕寿山乡约数里长的溪流两旁水田底古砂层中。田坑出产的石料,历来有“石中之王”的称号。田石因产地不同,分为上坂、中坂、下坂和碓下坂,其中中坂所产的石料最贵重。田石以色分,有黄、白、红、黑四种,黄色的最普遍。

(4)巴林石

芙蓉石有“将军洞”、“上洞”、“半山”几个矿洞,其中“将军洞”的质地最纯。

鱼脑冻:色青白,半透明,肌理花纹似煮熟的鱼脑。但与寿山之鱼脑冻石质密度有别。

艾叶青田:色墨绿中微带黄。

水坑石 水坑石产于距离寿山乡约1.5公里的坑头,即寿山乡溪坑头支流之源。由于这里地下水丰富,矿石受其浸蚀,多呈透明状,寿山石中各种“晶”、“冻”,多出在这里。

黑田产自下坂。有黑皮、纯黑、灰黑三种。黑皮又称“乌鸦皮”、“蛤蟆皮”,外表挂黑色皮层,肌理仍为黄色。纯黑是通体黑中带赭。灰黑呈淡灰色,又称灰田。

用石料制印,是元代著名画家王冕(公元1287—1359年)开始采用的,当时他所用的是青田花乳石,由于石料的质地软硬适度,易于刀刻,最能表现文字及刀法的神韵,从此便被人们广泛地接受了。传世的大量名家篆刻作品,大部分都是用石料刻制的。

刻制印章所用的材料主要有金属类、矿物类、陶瓷类、骨质类、竹木类、化学类几种类别。

金属材料制成的印章,大都是用铸印法,也有用凿印法的,主要是军用印章。

寿山石是次生矿石,是镁硅酸盐蚀变形成的,由微细鲜片组成的致密状集合体。常见的石色有微黄、褐色、绿色。呈蜡状光泽,硬度为摩氏1—2度。质地纯净,用碳钢刀刊刻,既受力又不黏刀,是适应性较强的印材。

白田,俗称“田白石”,产自上、中坂,其颜色白中略带淡黄或蛋青色,它和田黄石一样,纹理细腻,质地晶莹温润,肌理也有萝卜纹。还有一种,外层黄色,内为白色的,称为“金裹银”。

田坑石既然珍贵,必是统治者掠夺的对象,也是商贾的牟利品。福州地方官吏,更是把这一特产作为巴结朝廷的贡品,清代皇室,就收藏有很多田石精品,其中有乾隆皇帝的三颗田黄石印,由三条田黄石链条连结在一起,雕工极为精美。

铁最容易氧化生锈,因此铁印比较少。除了烙马印是用铁制的以外,明代御史大夫也用铁印,表示“铁面无私”的意思。

都成坑:此坑又名杜陵坑、都灵、都丞,皆以音同。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开始大量开采。石色以黄、红、白三色最为常见。也有各色交杂的,称为“五彩都成”。石质较田黄石坚硬,质纯的,也有萝卜纹及红筋,仅次于田黄。有些都成坑石质含石英细沙较多,不易施刀。

骨质类印材包括象牙、兽骨、犀角、牛角等。唐宋时期的官印有用象牙制作的,经元明清至今,仍有喜欢用象牙章的,象牙质轻,便于携带。

中国产的石料,可用来刻章的很多,但明、清以来至今,人们所用的章料,主要是寿山石、青田石和昌化石。近年来开采的巴林石,也是一种适合制印的好材料。这些石料同属叶蜡石,是按产地命名的。其中,寿山石中的“田黄”、“田白”,昌化石中的“鸡血”等,都是极为珍贵的印章石料。

青田石结构、硬度与寿山石近似。但产石山岩多顽石,可用于雕刻的石料体积都不大。宋代始开采制作小型工艺雕刻器皿。元末画家王冕创以花乳石刻印,明代画家文彭受此启发选用青田产灯光冻石刻印,因便于操刀得以推广,成为石印材主要品种。青田石质地细润,微透明,富有光泽。石色有白、黄、红、绿、青、灰、酱、黑各色,以浅绿色产量最多。青田石中质量好的,其价值之高,也可易黄金数倍。据载,在清光绪年间,青田石雕就已经远销印度、南洋群岛和法国等地。青田石与寿山石齐名,是我国最著名的石雕材料。它的类别,主要有以下几种。

虎岗石:又名“老虎艮”、“虎头岗”。产寿山内洋虎岗山。石质脆而微坚,有斑纹似虎皮。石色以黄为主,称为“老虎黄”。青灰色的,称为“老虎青。”

豆叶青:又名“豆叶绿”。也是“老岭石”的一种。因石色如豆叶而得名。肌理间有红色筋络。

(1)寿山石

高山石:高山石产自寿山主峰,高山诸洞。它的产量和种类最多,有红、黄、白、紫、黑、灰、赭等多种颜色,各色中浓淡深浅,变化万千。名称多以颜色定,如红高山、黄高山、白高山等。各色中又以征象命名,如“红高山”中,又有荔枝红、桃花红、肉红、美人红、瓜瓤红等多种。又如白如目鱼骨的,称为“目鱼骨白”。高山石常有各色交杂,或由浅渐深,或色层分明,这种石料习惯上称之为“巧色高山”。

在上述这些矿物类制印材料中,除叶蜡石以外,质地都太坚硬,虽然材料珍贵,但镌刻困难。用这类材料制作印章,都用碾印(也叫磋印)的方法,与琢刻玉器的方法近似。在磋制的过程中,由于碾砣不能转动自如,磋出来的字,缺少笔意,因此文字的韵味很难表现出来。

“老岭石”产自虎嘴岩的,石面有如虎嘴的花纹,称为“虎嘴老岭”。

陶瓷类印材包括陶、瓷、瓦、泥。唐宋时期的私印有陶瓷的。瓷印质地类似玉而较松粗,印文却有一种浑厚古朴的感觉,所以说陶瓷类印材质地虽松,但印文效果别有情趣,颇可玩味。

连江黄:产自高山东北接近连江县的金山顶。石色多为藤黄,故称“连江黄”。这种石质硬脆,有裂纹,肌理有隐条纹,似萝卜纹,因此有人将连江黄冒充“田黄”出售,这种石质拿到北方,会很快出现裂纹。

昌化石产于浙江省昌化县。有水坑和旱坑之别,水坑产的石料质地温润;旱坑石质干顽,且有砂钉,雕刻时难于受刀。昌化石属含辰砂的镁硅酸盐结构,石色有白、黑、黄、灰各色并泛有红色斑块或丝絮纹络。被称为“鸡血红”。昌化石以“鸡血红”闻名中外。品评昌化石以红斑色鲜、聚集面积大成块或连片、有一定厚度的为佳。红斑色鲜的称“活血”,全石通红的称“大红袍”,红斑巧做于印章顶端的称“鹤顶红”,红斑绺与黄黑底或黄白底互渗的号称“刘关张”,都是罕见的珍品。品评昌化石还注重石的质地,以青灰色的豆青地、淡灰色的藕粉地为佳。最优者为几近透明的玻璃地或质色如玉的白玉地(又称羊脂地)。常见的为称洋灰地的深灰色石,含有杂质,不易受刀。

鹿目格:产自“都成坑”山坳砂土中。石质细润,外表有黄色或白色石皮,肌理为黄、红或暗赭色。黄色石似“田黄”,但无萝卜纹;红色带赭,形状如鸽眼的,称为“鸽眼砂”。

黄田,俗称“田黄石”,举世闻名,号称“一两田黄一两金”,质量好的,或可易金数倍。田黄石主要产自中坂田,肌理隐现萝卜纹或红筋,石色有黄金黄、桂花黄、熟栗黄、枇杷黄等种类,以“黄金黄”最佳。其中特别透亮的,又叫“田黄冻”。还有一种,外面是白色,里面是纯黄色的,称为“银裹金”。

吊笕石中偶尔有出现红色环带状花纹的,更是别有情趣。

市上出售的章料,以寿山石量最大,但我国著名篆刻家,尤其是文人篆刻,他们所用的石料,并非都是精品,多是一般的白寿山、红寿山、黑寿山或花寿山,其中花寿山数量最大。

(2)青田石

金属类材料包括金、纯银、铜、铁等。过去皇家使用的所谓金、银印章,其实也不是纯金、纯银的,因为纯金银质软,只有掺铜以后才能成为印材。也有铜胎鎏金的。古代铜印呈黑色的,是铜与铅银合金。呈黄色的,是铜与金合金。但一般铜印,大部分是红铜与锡或铅的合金,色呈青灰色,质地坚硬,具有持久的光泽,且有着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因此大批出土和传世的古代铜印章,虽然经过数千年的风化水蚀,其中不少仍然能够保持明亮的光泽。

寿山石,或称壶石、塔石,出产在距离福州市北面40公里的寿山乡。这里是一个山峦叠嶂、流水潺潺的优美山村。寿山石的开采始于唐宋,1965年,在福州北郊二凤山工地上发掘的南朝墓葬中,发现有出土的寿山石雕,它说明了早在1500多年以前,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寿山石雕刻工艺品了。

月尾石:又名“牛尾”。产自“都成坑”北面月尾溪旁山中。有紫、绿二色,称为“月尾紫”和“月尾绿”。有一种深紫如新鲜的猪肝色,称为“猪肝紫”,此为月尾石中佳品。

(3)昌化石

圭贝石:又名“鸡背石”。与“豆叶青”属同一石性。石色绿如浙江青田所产的“风门青”。

骨质类作印材也不易入刀,篆刻家多不使用它。

红田色如橘皮,又称“橘皮红田”,这种石料并不多见。

水坑石主要分为坑头石、水晶冻、鱼脑冻、冻油石、黄冻、鳝草冻、牛角冻、天蓝冻、桃花冻、玛瑙冻和环冻等类别。这其中,水晶冻石质透明莹澈如水晶;鱼脑冻肌理形状像煮熟的鱼脑;冻油石微透明似结冻的油蜡;天蓝冻色蔚蓝若雨后晴空……水坑石每一块石头都是一首诗、一幅画,观之令人赏心悦目,耐人寻味。它的身价不亚于田坑石。

迷翠寮:又名“美醉寮”。产在都成坑顶,石性也属都成坑。色黄的似田黄,也有红、白、灰等色,质多不纯。

紫檀冻:色紫中微带黄,半透明者为佳。

芙蓉石:产自月洋乡西北面的芙蓉山。芙蓉石以白色最典型,其他也有黄、红等色。白色的称为“白芙蓉”或“白寿山”,有白玉白、猪油白、藕尖白。此外还有黄芙蓉、红芙蓉、芙蓉青。

灯光冻:又名“灯明”。色黄绿,石质纯洁细润,灯光映照之下,通体透明,为青田石中上品。

酱油冻:又称“酱油青田”。色褐黄,或深黄带灰,又称“牛角冻”。

风门青:因产自风门山而得名。色青绿,半透明。有石质细润的上品,也有肌理含钉的,质粗不易刻。

老岭石:又名“柳岭”。产自高山北面约4公里的老岭山中。石质坚脆,微透明,有亮度。石色主要是青翠、赭黄两种。称为“老岭青”、“老岭黄”。

山坑石在寿山石中的产量最多,除上述介绍的矿洞以外,还有三界黄、寺坪石、牛蛋黄、鸡角岭、柳坪石、猴柴磹、金狮峰等数十个矿洞。

青田石产自浙江省青田县南约10多公里的方山、山口一带。有图书山、白羊山、风门山、麻坑山等矿,统称“青田石”。

白果冻:又称:“白果青田”。色蜡白,不透明,石质细腻如羊脂。

化学类材料有假象牙、有机玻璃、橡皮等。这类材料是近几十年来兴起的,橡皮章主要用于单位公章,假象牙和有机玻璃多是私人日常用章,称不上艺术品。

竹木类印材有黄杨木、竹节、竹根、果核、瓜蒂等。这类印材虽质软易刻,但字迹无神,不过偶尔用之,刻些闲章收藏玩味。

巴林石产于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巴林右旗的亚马图山(蒙语:黄羊山);是1973年以来,北方开采的一种新型的叶蜡石。巴林石多是半透明的各种“冻料”,经抛光之后,有玻璃光泽。石色丰富,质地细润,石质比寿山石和青田石软。巴林石中也有名贵的“鸡血石”,称为“巴林鸡血”。目前在我国南方寿山石等石料开采量日渐减少的情况下,南方一些雕刻厂家已来北方大量购买巴林石,全国也有数十个厂家使用巴林石。巴林石的石性适于雕刻,近年来开采量较大。

矿物类材料有玉石、玛瑙、翡翠、水晶、蜜蜡、珊瑚、叶蜡石等。古人多用玉印,以取“君子佩玉”、“君子美如玉”的意思。秦汉时期的玉印,只有帝王才能享用。以后历代帝王也多用玉印。

芦荫:又名“芦音”。因产坑头东北面溪旁芦苇之荫而得名,石质温润如“都成坑”。好的芦荫石也有萝卜纹或红筋,石色以黄为主,也有红、蓝、灰、白等色。

寿山石分为田坑、水坑、山坑三类,共有100多个品种。其中以田坑所产的田黄、田白石料最为珍贵,其次为杜陵石。

吊笕〔jian捡〕石:又名“豆耿”、“吊肯”。产自高山东北面的吊笕山。最常见的是黑色,也有灰、白、蓝等色,但多搀杂于黑色之中。其中苍蓝色质地好的,称为“吊笕冻”,肌理有黑色条痕。另有一种黄褐色有灰白或黑色虎皮斑纹,称为“虎皮冻”。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