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吕弗的《胡作非为》早于同年的《精疲力尽》,这小子是靠大量观摩电影而“自学成才”的导演,与他经历极为相似的导演就是美国鬼才昆汀.塔伦蒂诺,据说昆汀在导演《黑色小说》之前,每天要看上五六部电影。1959年的这部影片描述13岁少年杜瓦尔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均得不到温暖的情况下,屡次出逃并最终走上犯罪道路。有传闻说这部影片是特吕弗的自传体,如同《黑色小说》是昆汀这个小混混的自我写照、《阳光灿烂日子》是姜文和王朔的儿时一般,它胜在以朴素的纪实风格、浓厚的生活气息、细腻的心理揭示及实景拍摄、摄影机连续运动、长镜头的恰当使用等艺术创新手法上,它也使得特吕弗首次拍长片便获得了戛纳影展最佳导演奖,真的同昆汀与他的《黑色小说》如出一辙。
现在翻回去来看看戈达尔的名作《精疲力尽》,影片描写一个四处为非作歹的强盗在一个american girl的帮助下躲避警方的追捕,最后还是被她告发,死于警察的枪口之下。影片之所以轰动是因为:“它从一个新的视角观察人生,表现了人的行为的随意性、无目的性以及人际关系的冷漠,而且它还表现出对传统电影规范和陈旧的技术法则的蔑视与背离,采用灵活的叙事方式、画面格式与跳接等大胆技巧”。
再来看看德国的新浪潮,历史上德国影片一直不乏极为优秀的作品,1979年施隆多夫的《铁皮鼓》玩命获奖,使德国电影得到了世界公认。德国电影新浪潮始于六十年代末,代表人物当首推Rainer Werner Fassbinder(法斯宾德),这位英年早逝的电影奇才是“反戏剧剧院”流派的主要人物。1969年仅24岁的法斯宾德就以其处女作品《爱比死更冷》闻名于世,他不权是编剧、导演,而且还亲自上阵作主角,从其短暂的14年电影生涯共拍出41部影片来看,在世界电影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他畅导的“新德国电影”运动,直到今天以维姆文德斯为代表的德国电影人仍在发展壮大。
1989年的《冷酷祭典》如一股清风吹入影坛,这部荣获威尼斯、凯撒最佳女主角、多伦多影评人大奖的影片,描述的是两位个性很强的女性,由于都曾有过被迫杀人的经历而结识到成为好朋友,然而现实中并非如她们所意愿地发展,直至在作保姆的主人家里迸发出所有激情。
另外一部代表作品就是92年的《疯狂夜》,这部编导兼主演本人因爱滋病死去的反映当今爱滋病时代的真实见证的影片激情四溢,无论从电影史上还是社会学角度而言,均堪称里程碑,因为它是第一次直面爱滋病患者的真实生活并以其独特的魅力改变着社会对爱滋病及其患者的态度。95年的《仇恨》和《诱饵》(新鲜诱惑)都属于这类取材于社会、更接近观众的影片,不过这股新新浪潮的影片对整体电影业发展和社会现状是否有好处,排除艺术本身的因素不谈,现在还很难作出结论。
说到新浪潮,肯定首先想到的是法国五、六十年代的作品,由克罗德夏布罗尔、弗郎索瓦特吕弗、让吕克戈尔达和埃立克罗迈尔这几位《电影手册》杂志的编辑掀起的这场电影新浪潮,从1958年到1962虽说持续时间不算长,但对整个世界电影却产生了巨大影响。这期间的代表作品是:特吕弗的《胡作非为》(即《四百下》)、戈达尔的《精疲力尽》等。随即响应这股汹涌浪潮的欧洲导演多达100多号子,如“左岸派”的代表人物阿仑雷乃(《广岛之恋》)阿涅斯瓦尔达以及德国电影奇才法斯宾德(《水手奎莱尔》),也有科班出身的路易马勒(《再见孩子》、《爱情重伤》)等以及一些鱼龙混杂之人。
文姆文德斯的作品近两年在大陆碟市上已经屡见不鲜,从〈德克萨斯州的巴黎〉(1984)到〈直到世界末日〉(1990)(3碟),从〈天使之翼〉(1987)到〈暴力启示录〉(1997),文德斯的成功证明了自己是当之无愧的当代德国电影代言人。同时他也是获次数最多的德国导演,〈德州巴黎〉获戛纳金棕榈大奖,86-87年间的半纪录体影片〈柏林上空〉获戛纳影评人特别奖及欧洲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此外,〈天使之翼〉还被无耻的好莱坞在96年翻拍成〈天使之城〉(X情人)。
尽管目前碟市上很难见到那些欧洲电影大师级人物的作品,不过每当谈起这些响当当的名字:英格玛.伯格曼、阿伦.雷乃、费德里科.费里尼、安东尼奥尼、弗郎索瓦.特吕弗、赖纳.沃纳.法斯宾德,许多影友便禁不住眉飞色舞。可惜的是俺在国内无法象常年在外的那些网友那么方便地看到这些影片,只好谈谈这些大师和他们的片子聊以自慰了。
欧洲是电影的发源地,在世界电影史上曾写下光辉灿烂的篇章。一代代的欧洲电影工作者凭着对电影艺术的执着追求,向世人奉献了举不胜数的传世佳作。
与吕克贝松(反映退缩到大海深处孤独生活的《碧海情》)、让雅克阿诺(幽闭禁锢人性的教堂生活的《玫瑰的名字》)、卡拉克斯(无人的石桥下那永远不靠岸的漂泊爱情故事《新桥恋人》)等人的唯美主义和非人格化的意象色彩不同,以埃立克罗尚、科里科拉尔等人开创的电影新新浪潮,回归过去雷诺阿时代的现实主义传统,不仅时代鲜明,而且没有花哨的摄影技巧,靠的是以人性在现实中的真实体现打动观众。
法斯宾德最重要的两部作品是1979年的《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和1982年的绝笔之作《水手奎莱尔》,前者使德国电影打入了美国乃至世界市场,后者刚是一部情色经典,这所以说它是情色作品,是因为该片充满了同性恋、双性恋以及占有欲极强的中年妇人的乱伦行为。这是一部表现主义作品,没有完整的叙事结构,事件之间也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人物的行为既无动机,又无逻辑,整部影片象一篇用影像构成的寓言。“它是法斯宾德个人经历的写照,也是他构筑极端世界的模式:一个无爱的世界,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中充满了争斗、欺诈、谋杀和性。”为表现这一世界,法斯宾德在整部影片当中都使用同一种颜色--橙色,这是一种表现色情的色彩,使观众产生一种压抑感,“好象进入地狱,使人透不过气来”。
回顾欧洲电影史,不难得出这些结论:1、首先将声音、色彩运用于电影;2、率先使用了宽银幕;3、每一次兴起概念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 超现实主义电影运动。(所众周知,1928年西班牙人路易斯布努艾尔的那部24分钟的短片《一条安达鲁狗》中刀片切割人眼球、口中长出头发等的怪异镜头,开创了超现实主义电影的先河);4、新浪潮电影的根据地。
作为一场运动,新浪潮只是昙花一现便很快消失了,不过它的影响却改变了以后的两代电影人,如今这股当年被视为无政府主义的风潮再次席卷了法国乃至欧洲电影圈,新生代的电影家们向七八十年代回避现实与回归“优质电影”的倾向提出的挑战。
这些技术和风格上的电影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电影的最初面貌,而使之成为一门艺术,时至今日,欧洲的电影人们仍在孜孜不倦地对第七艺术--电影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