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作者:俞敏洪 近现代)

章节目录树

第1章 我不是成东青,我是俞敏洪

上一章 下一章

如果一个人从15层高的楼上纵身一跃掉到了地上,摔死了或摔伤了,就不是传奇人物;如果他飞起来了,或者轻松落地,就是传奇人物。我见过很多被封为传奇人物的人,没有觉得他们有什么传奇的地方。很多人只是认认真真比别人多做了一点事情,或者做事的方式独特了一些,就被叫作传奇人物了。其实,他们只是比常人更加努力和用心一点,做出了一般人认为自己做不了的事情。

电影中成东青曾经说过一句话:梦想是让你一直坚持、觉得特别幸福的事儿。我觉得梦想是将来回忆时让你热泪盈眶的事儿。

我18岁上大学时,一开始是有很多心理不平衡的,因为自己的长相、家庭条件等跟同学差距比较大。但是我后来领悟了,在大学四年里慢慢地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

在我的心目中,成功分成两种状态。一种叫作临时成功,就是短期成功,有钱有名,但未来可能还会变得没钱没名,就像运动员第一次得了冠军就不再锻炼是不可能第二次夺冠一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是这样的,你要是有持久的理念和持久的价值观,并且能够坚持下去,你的事业可能就会做得更好,你也能获得另一种状态的成功——长久的成功。

我曾是个蹩脚的诗人

也有很多媒体称我为传奇人物,我听了觉得好笑,因为我觉得自己再普通不过,甚至觉得自己很笨,因为我从小到大成绩都很一般。做成新东方也是慢慢磨出来的。因为大脑不够用,只能一心一意做一件事情,所以新东方就起来了。新东方也没有太多的创意,只是认认真真地教学生,学生就来了。我自己很普通,1岁到18岁在农村,农活干得不错;18岁到北大学习;30岁从北大辞职,随后成立了新东方学校,然后就一直干到今天。和大家一样,每天吃三顿饭,晚上也睡觉。不同的是可能很多人干一件事久了就烦了,我不烦,我干一件事干得越久越来劲,所以到今天,我还在对学生不亦乐乎地重复昨天的故事。

当你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朝着一个目标持久地做一件事情,就会感到你心也宽了,地也宽了,天也宽了。各个领域都有冠军,像陈景润、聂卫平都在自己的领域成了冠军。很多企业家,不管是李彦宏还是马云,不管是牛根生还是江南春,他们在自己的领域也都是冠军。很多文学家,不管是贾平凹还是陈忠实,当他们写出一部受欢迎的深刻作品,他们就是冠军。而不管是钱钟书还是朱光潜,他们也都是冠军。

我做事情的时候会对自己有一个要求:要做对自己有好处对别人也有好处的事情。别人并不仅仅指我的家人,也指整个社会中的成员。有了这个前提我就不会在遇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时就拼命干,我一定会有更多的考虑因素。对于正确的价值体系,我要时时遵循,而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中国是一个官本位的社会,所以有很多人认为当官就是成功。当官以后,权、钱全有了,所以就是成功。但是,当官以后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没有对精神、灵魂的尊重,就会出问题。很多当官的最后就走到了枪口下,或在高墙里了却余生。这些人在大学的时候其实都是学生精英。为什么很多学生领袖到了官场以后会落得这样的下场呢?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对成功的概念理解得太狭隘,并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但是自卑也有好处,在自卑中我学会了两个本领。第一个是察言观色的能力,自卑就要看人脸色,因为我不相信自己,总要揣摩别人是怎么想的,因此看到别人的眼神、动作,我就会琢磨他的心理状态是什么。后来我发现,这个用在管理中非常有效,管理中就得揣摩员工想要什么,要揣摩与员工的关系怎么发展。这是在北大11年的自卑给我带来的第一个本领。第二个本领是练就了不把自己当人看的心态。就是因为自卑,所以有了这种坦然的心态。到最后就算我做成事情了,也不会太出格。人最怕的就是飞起来的感觉,你太把自己当人看了,动不动就会得罪人,动不动就会瞧不起周围的人,有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做出格的事情。

大学宿舍铸就了新东方的“嘲讽文化”

当然,我也有自己轻松的花钱方式。第一,我要走遍世界,坐着飞机的经济舱也行,徒步旅行也行,但绝对不是奢华的旅行。还有就是要买很多书,有一所合适的房子可以装这些书,让自己年老的时候看到这些书觉得很满足。还希望给自己的孩子留下足够的学费和一段时间的生活费。这是我给自己的第一个交代。

名声也经常被当作成功的标准。

真正的朋友,一定是在价值体系、兴趣爱好方面跟我相投或者是能让我学习的人。虽然我没什么本领,但是我交到的朋友都是水平比我高的人,从这些朋友身上,我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新东方真正开始腾飞是在我搭建了一个新东方的基础之后,把国外的一批朋友邀请回来的结果。而这一批朋友,大部分都是我在北大时认识的。在北大时我学习成绩不好,所以一般不是以领导者的身份去与人交朋友,而是以请教者和学生的身份,即用一种谦卑的态度去接近别人。只要你不提太过分的要求,别人都愿意接纳你进入他们的圈子,所以我就进入了一些人的圈子。新东方的另三位创始人中,王强是我当时班上的班长和团支书,徐小平是我当时西方音乐史的老师,包凡一尽管不是什么班干部,但睡在我的上铺。

这就是我的归宿。

在《中国合伙人》中,成东青为了能追到法律系的第一美女苏梅,先是爬上电线杆制造浪漫,而后在未名湖中划船表白,没想到苏梅为了拒绝他,跳入湖中并患上了肺炎。成东青在探望的时候染上了肺结核,休学一年。苏梅随后也拿到签证前往美国继续深造并留在美国,成东青创办“新梦想”英语培训学校后一直未婚,把“性生活奉献给了演讲”。

无论是成东青还是我,我想我们只是千千万万个奋斗者的缩影,希望你能从成东青的故事里,从我的人生感悟中,获得不断向前不断向上的动力。

在两次高考失利后,我于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期间患病休学一年,毕业后留校担任北京大学英语老师。1991年9月,我从北京大学辞职,进入民办教育领域,先后在北京市一些民办学校从事教学与管理工作。1993年11月16日,担任校长。从最初的几十个学生开始了新东方的创业过程。2001年成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2006年9月7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经常有年轻人会问我:“俞老师,你说不追求名利,只追求快乐,但是你现在却名利双收,是什么原因呢?”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些感悟跟大家分享。

我的第二个交代也是现在正在做的,就是每年能支持一些贫困的大学生完成学业,帮他们交学费。我定了一个10年计划,并且钱已经交给了团中央,因为我自己找不到一千个学生。刚好团中央有一个“中国大学生五四奖励基金”,我就把钱捐给它了。我的要求就是每年拿到受捐助的学生名单,这样我就可以打电话确认钱有没有给学生。

我不是成东青,我是俞敏洪。成东青所展示的个性和现实中的我大大不同,我没有他那么窝囊,也不是一个“把演讲当作自己性生活”的人。

我留北大的时候心里就比较郁闷,因为同学们找的工作都比我好,但是我也没有气馁。我这个人有一个特大的优点,就是不管是自卑状态也好,成绩差也好,被人瞧不起也好,我从来不气馁,一直在默默地努力。而且我心中总有一股韧劲,这股韧劲也许来自我小时候的经历。我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困境,比如小时候家里没饭吃啃点野菜也能吃饱。这样的经历,让我觉得总能渡过难关的。

所谓传奇人物,只是做了一般人认为自己做不了的事情。

电影很精彩,现实更残酷

有一次,我在耶鲁大学的校园里看到一个学生的T-shirt背后用大大的红色字写了一句话叫“Success is Never Final”,就是说成功无止境。曹雪芹是成功的,因为不管哪个时代都会承认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牛顿是成功的,因为不管哪个国家都会承认牛顿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这些人死了以后盖棺论定了,可以去论成功。这就是活着的人不能讲成功的原因。

常常有人说:“俞老师,你做新东方是成功的。”我说:“错了,新东方是每天都在做事情,而且努力把事情做好,但是不能叫成功。”

我为什么与他们交朋友?

而回顾我的感情生活,却要惨得多。在5年的大学生活中,我没有谈过恋爱。北大5年,没有一个女孩子爱我。我们班最丑的女生都收到过情书,那就是我写的。直到大学毕业后一年,我才开始第一次恋爱,认识了我现在的妻子,妻子的唠叨也是我弃教从商的一个因素。我的一些朋友挣到了更多的钱,我妻子希望我也能更成功。她觉得,与他们相比,我是个失败者。

我是北大二流毕业生

只有从失败中、从错误中人们才能得到真正的经验和教训,成功带来的只是一种被包裹的虚幻。一件事做得很顺利并不能叫作成功;如果面对一大堆失败的尸骨,你还敢挺胸昂头向前走,这才叫成功。所以,大家要记住,成功是没有止境的。

当你站在失败者的累累尸骨面前,依然不愿意低头;当你摔倒了一万次,在一万零一次的时候你还要倔强地爬起来——你就是冠军!

我觉得经历了这么多事情,我应该拥有这样的素质。如果那一天到了,我会怎么样,我其实不知道,但是我现在有这样的心态做这样的准备。如果新东方倒闭了,我还会来继续为大家讲述新东方的故事,只不过讲的题目换成“我是如何把新东方做没了的”。这个话题对大家的教益应该要大得多。

我更倾向于把冠军定义为一种精神状态。只有具备冠军的精神状态,我们才能像冠军一样走路,像冠军一样昂起头挺起胸,一辈子都雄赳赳气昂昂。我认为能否对得起自己的一辈子,是一个你到底有没有勇气继续走下去的问题:有没有勇气在别人讽刺你、打击你的时候走下去;有没有勇气在整个社会都看不起你的时候依然走下去。在你走下去的同时,有没有一个目标值得你去迎接挑战,值得你去闯荡,值得你去攀登。归根到底,冠军精神是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

我这辈子不一定能完成这样的使命,但是只要有理想,去为这一理想而奋斗,我的生命就会有意义。结果不一定是最重要的,曾国藩的那句话我非常认同,他说“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包凡一跟我一个宿舍,我从他身上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完全是塑造我人格的东西。包凡一是极具自我批判精神的人。他的父亲是浙江大学的中国古代文学教授,所以他的古文是非常好的。据他自己说,5岁就能把《离骚》 背下来,8岁就能通读《金瓶梅》。一个8岁通读《金瓶梅》的人到了18岁一定就把人生看穿了,有了40岁人的自我批判精神。包凡一是一个能把自己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缺陷全部暴露在你面前然后让你审视的人,这需要极大的勇气。但是全都摆出来后,他自己反而没有心理负担了。反正你们想说我的也没法说了,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我就这样在你面前,我就是这样真实。但问题是,我们这群人才刚刚成年,而他8岁就成年了,所以对我们来说心理上有不可承受之重。我们很想维护自己的面子,想让别人说自己的好处和优点,但他能把你的缺点和心里的阴暗面全部揪出来,把你弄得没有藏身之地,所以我们就极其痛苦,一痛苦就反击,于是我们宿舍就形成了互相打击、互相讽刺甚至互相侮辱的风气。到最后,大家觉得互相攻击没劲了,于是就自我侮辱,你说你是猪,我说我连猪都不如。结果我们宿舍四年就一直在互相批判中度过。

目前整个社会对成功的看法是很浅薄的。当人们有钱的时候,没有人会问这个钱是怎么来的,只会觉得有钱就是成功,所以富豪榜出来后,如果你在榜上,人们或多或少会认为你这个人很厉害。财富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是衡量成功的标准之一,但它不是一个绝对的标准。假如我们都以财富作为成功的标准,未来就可能会迷失在钱眼里,丢了自己的灵魂和精神。

有时候,越让你着急的事情可能越是大事;越是大事,你越着急越做不好。因此,你要慢慢地做,把事情做细致了,这样才可能把事情做完美。既然人生不是百米冲刺,那就不能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去跑,也不能用马拉松的速度去跑。我跑过马拉松,但是我没有跑完过,因为跑到最后跑不动了。但我很喜欢徒步,身上背着十几公斤的包,每天徒步走几十公里。脚上磨出泡了也没有问题,慢慢走嘛。实在累了,就歇一歇,看看周围的风景,目标不变就可以了。这样的话,说不定你走出来的距离会远得多,看到的风景自然就比别人多了。

现实情况是,我在北大本科毕业后,就被多所美国大学录取,但没有一所给我提供奖学金。我没有那么多钱。如果有人给我奖学金,学什么我都愿意,学宗教也行。我为了攒足去美国读书的钱,才在业余时间当家教,最后建立新东方英语培训学校。

我的故事是这样的。

首先,这三位人品很好,这是前提。其次,他们三位在某一领域都比我强。比如王强在很多方面天分都很高,模仿能力强,说中英文的水平极高,在北大广播站当了四年站长。这些我都学不来。但我学到了他的读书劲头。他在北大时把自己的生活费一分为二,一半用来买饭菜票,一半买书。就算他把饭菜票全都用光了,他也不会动用买书的钱。如果实在没有饭菜票,他就借,借不到他就“偷”。我觉得这种精神值得我学习。我当时拿国家的助学金,每个月22元。我也把钱分为两半,11元用来吃饭,11元用来买书。我不大懂得买书,所以当时就跟着王强,他买什么书我就跟着买,从此养成了买书读书的习惯。

上世纪80年代末,出国潮最热的时候,成东青和哥们儿都希望在大学毕业后前往美国读书,孟晓骏毫无意外地顺利拿到签证,农村出身的成东青则被拒签,“美国人民暂时不需要你”。随后的几年,成东青又两次被美国拒签。

我讲这些陈年旧事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当你有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当你为了一个目标愿意慢慢去努力,用时间去争取自己的未来,往往最后你取得的成就比那些跑得快的人还要多。

成功带给人的是虚幻

新东方有一个特别有名的文化,就是批判文化和嘲讽文化。新东方开任何会议都是不表扬的,一定是把对方的缺点和错误揪出来狠狠批判。结果,这些家伙从国外回来以后,一直到今天,我在他们眼中,从来都不是什么人物。但是我很敬重他们,因为他们在新东方创建了这么多的业绩。我们之间的互相批判是一点情面都不留的,这样做反而有好处:丑话都说在前面了,背后没有了各种风言风语,大家反而能更团结。

我也得过奖状,是在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时候,得的奖状都是千篇一律的称号——“劳动能手”。我在14岁时就获得了“插秧能手”的荣誉称号,后来又获得了“优秀手扶拖拉机手”的称号。

很多人都认为我的记忆水平很好,能记住三四万个英文单词,能把《英汉双解词典》背下来,目前为止应该还有两万个左右的英语单词在我头脑中,但那是我跟时间搏斗的结果。我花了整整四年的时间坚韧不拔地背,墙上到处帖的都是单词。当你不够聪明,你要做的就是如何用时间换取你的智慧和才能。有的时候,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别人在一个星期内能把一本书背完,你可能需要两到三个星期。这里有记忆能力上的差别,也有智商的差别。但是我所看到的成功人士,往往不是聪明到极点的人,他们其实是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才取得了成功。绝顶聪明的人我们周围也有,他们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比如他们在期末考试前几天临时抱佛脚看看书就能考第一名。但是毕业后步入社会,成功靠的绝对不仅仅是你的智商,而是你对社会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困难的坚韧不拔的态度。而这一切对那些绝顶聪明的、习惯了凡事都轻而易举完成的人来说,反而很难了。

这种轻而易举得到的心态会造成大家进入社会面对挫折的时候,产生畏难情绪,不敢闯荡了。很多聪明的学生毕业后,往往会凭自己的聪明谋一份相对比较安稳的职位。因此,大部分聪明人最后都成了白领或者金领。

我不是传奇人物

聪明人的笨功夫

北大一直是我的心灵家园。每到春秋两季的雨天,我一定会开车到北大,在未名湖边坐上一两个小时。学生年代我在未名湖畔孤独地转过几千圈,却没有邂逅过一个雨中佳人,所以当我看到北大学生成双成对从我身旁经过,就有一种欣慰感。还有,新东方的办公地点最后选择了中关村最核心的那栋楼,就是为了有时候能看北大一眼,看博雅塔一眼。有关北大的种种美好在我心中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我们这一辈人当时都是背着诗歌长大的,对生命充满了诗意的渴望。

我在这个位置上,任何一个失败,都可能被无限放大,任何一个成功也可能被无限放大,因此它就不再真实。面对不真实的东西,作为当事人,我就一定要有冷静和充分的认识。如果我真人模狗样地把自己当成功人士我就完蛋了。一定要把自己看成一个普通人。理由非常简单,我考虑到了新东方失败的那一天,或者说我被社会当作反面教材的那一天,我能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这样的现实,实际上这就体现了我有没有冠军的素质。

其实,身边有一群是朋友很好的。王强的读书精神、徐小平的思想火花、包凡一的批判精神都在我身上留下了深刻影响,塑造了我的性格。身边有值得交往的朋友可以开阔你的心胸,让你更有见识,思想更有深度。千万不能交那些只会喝酒吃肉而不能给你的生命带来意义的朋友。

后来,我们分析了一下,发现北大的很多相对比较笨的人,后来做事情成功的可能性反而更大,这些笨人只能拼命地学,学到最后他们的韧劲就出来了,吃苦就变成了一种习惯。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对于一个老百姓来说,买一斤猪肉,和家人分享一顿简单的晚餐,也许这就是成功。但对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人来说,成功和失败都得由社会去评价,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巨大的压力。人们不断夸奖你是成功者,但这成功的背后可能预示着一个大大的失败。比如新东方成了一个教育集团,每年培训200多万学生,还成了美国证券交易所最好的上市公司,哈佛大学还把新东方的事例做成了MBA教学案例,所有这些表面上看都是成功的。但这一切的背后,我面对的压力和社会对我提出的要求是非同一般的。现在大部分人都在用赞扬的口吻说新东方,但是如果有一天新东方倒闭了呢,突然没有了呢?哈佛大学的案例肯定还在,只不过变成了“新东方是怎么做倒闭的”,继续供大家研究。

我觉得这就是冠军!

所以,对我们来说,成功很简单,就是不断地向前走。

大学时代的努力和奋斗会使你进步,但更重要的是发现你的天分。我后来发现我的天分是做培训。有时候,你喜欢做的事情并不能让你成功。我到今天还是很喜欢文学,但我只把它当作我的业余爱好,不靠它谋生。如果我靠它谋生,可能早就饿死了。

2013年5月,一部《中国合伙人》让更多的中国年轻人了解了新东方。很多人都以为电影中的成东青就是我。然而,正如一部电影无法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内呈现全部的生活现实一样,一个被艺术化的电影角色也无法诠释戏外主人公的人生。

我从小学到高中从来没有进过班级前20名。我背课文背得慢,但背得慢的好处是忘得也慢。到期末考试的时候,我的同学都要重新背课文,我就不用背,因为每篇课文我都能立马背出来。在记忆学上有一个原则,速度与遗忘成正比。一篇课文你如果一天背出来了,一个星期后一定会忘记;但是你如果一个星期背出来,可能一年以后才会忘记。

我从来不认为我是成功的,所以我通常不太愿意讲成功。如果说我取得了成功,也仅仅是因为我在某一点上取得了一点成绩而已。说任何一个活着的人成功都有些言之过早。原因很简单,任何一个活着的人,他的生命还要继续,他的未来没有任何人可以预料到。再坚强的人,也无法预料未来他的精神是不是会有崩溃的一天;再脆弱的人,也无法预料他是不是会有变得坚强的一天。有不少人曾被媒体赞扬吹捧,最后却突然遭媒体曝光诸多负面新闻;有不少人曾受到历史的质疑,但最后被证明是真正的英雄。

做官也是被人们用来判断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

我从来没有当过冠军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任何一个冠军在未来都有可能被人超越,任何人跑出的速度在未来都有可能被另外一个人超越。但是,任何一个人的精神是另外一个人不可能取代的。每个人的精神都是一种人格、一种特质,一种勇气。当你拥有这种精神,这个世界上就一定会有你的位置和地盘,或者说一定会有你前进的方向。

这些经历我与成东青是相似的,但是这期间我所经历的屈辱、孤独、失败以及创业的艰辛等等各种残酷的现实与复杂的心境是电影艺术人物无法全然表现出来的。

有同学问:“俞老师,你怎么就做成了呢?”

我的体育成绩不太好,尤其是我年轻的时候,任何一项体育运动我都没有得过名次,从跑步到乒乓球到篮球。现在我有一些体育运动方面的爱好,但只是爱好而已,从来不和别人比赛。我喜欢骑马,而且骑得相当不错,可以和草原牧民在一块儿跑。我喜欢滑雪,不仅会滑双板,而且会滑单板。我的单板是在42岁开始学的,三年后就滑得相当不错了。

不管你是想创业,还是想成为一个政治家,或是想要在任何事业中取得成功,除了拥有天分之外,你还需要具备很多重要的东西。如果你没有天分,那么这些东西就显得更加重要。它们是我们的韧性、耐心、勤奋、持之以恒的精神。我在经过一些事情后发现,持之以恒比天分还要重要,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我的钱打算怎么花

一个人有名就算成功,这个观念在年青一代中尤为普遍。很多学生把超男超女视为偶像和成功人士,尽管我不反对娱乐活动,但是把超男超女捧成成功人士,也许会把这些年轻的平民偶像毁掉!如果视名声为成功的标准,会对年轻人产生不太好的影响。当一个人的名声被无限放大,年轻人会以为只要攫取名声就算取得了成功。

当年,我们同学之间的攀比可能跟今天不太一样。我们当时攀比的是谁读的书多,谁在同学面前发表的观点受重视,谁写的诗多——因为当时写诗能找到女朋友。但是我比较悲惨,从诗歌的总量来说我写得很多,写了600多首诗,但是没有吸引到一个女孩子,也没有发表过一首诗。今天的女孩子可能会说诗人与穷人没有什么区别,诗人打动不了她们的心,而实际上现在写诗打动人心的好像也不是很多。我们班当时有一个著名诗人,现在在文学界还比较有名的,他的笔名叫“西川”,不知道大家读过他的诗歌没有。他的真名叫刘军,他当时在北大开个人诗歌朗诵会,我也去听,朗诵完了以后发现“哗啦”一下,五六十个女孩子追着他走,结果我就追着五六十个女孩子走……我是个非常蹩脚的诗人,如果我当初写诗成功了,也许就不会放弃文学了。但现在回想起来,当个蹩脚的诗人也有好的一面,为什么呢?因为终于发现自己不是那个料,所以才有了新东方的今天啊!

我觉得自己的经历得益于我在农村的生活。我生命中的前18年完全是在农村度过的,农村人有习惯性的坚忍精神。同时,我也得益于我不太聪明的头脑。我脑子的运转速度相对来说比较慢,当然不能算低智商,但也不能算高智商。

但实际上,我在北大一直挺自卑的,从进北大到出北大的11年间,我一直生活在自卑里。直到离开北大以后,我才发现,北大是我自卑的原因。

常常有人问我:“新东方上市之后,你的那些钱怎么办?”

我身上有挑战的勇气,但是从来没有把事情做到过第一名。不单在体育上我没有得过第一名,在学习上我也没有得过第一。我从小学到中学一般能混到20名左右,算是班内的中等水平,但是北大毕业的时候,我是全班倒数第五,这是一个悲催的结局。

北大还有一位做上市公司的校友,他就是百度的李彦宏。他现在是新东方的董事,也是我的朋友。有一次我问他:“你是不是上学的时候特聪明?”他说他在北大的时候,甚至在高考的时候,一直都没有进过前五名。

首先,我不算很有钱。其次,我还在拼命多赚钱,这就是我现在拼命做新东方的原因之一。如果股票真的可以变成现金,我一定要给这些钱一个说法,这样我才能给我的生命一个很好的交代。交代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给自己买游艇,可以留给子女,交完国家的税后,个人的钱怎么使用都无可厚非。但是重要的是意义,这是北大人的臭毛病,有了钱也不敢说钱,花钱也要寻找意义,因而花钱也不轻松。

电影很精彩,现实更残酷。不管我和电影中的成东青有多少异同,我们身上有一些共同的特质:自强不息、积极上进、拥有梦想,不管生活多么艰难都一如既往充满希望。

常常有人问我关于成功的问题。

我不是一个传奇人物。我觉得人们以及大众传媒对于传奇人物的定义不对,只要一个人做了一点点事情,就被冠以“传奇人物”的头衔。我觉得传奇人物应该指违反了物理或化学定律还在那里自由自在生活的人。

从北大毕业的时候,我的成绩并不好。毕业以后,我们那一代人不需要担心工作,都是国家分配,只要你能毕业,成绩再差,国家也一定会给你分配工作。当时我期待离开北大,因为在北大从来没好过,同学从来没有重视过我,也找不到对象。我不离开北大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我一心一意想要离开北大。我填的工作志愿全都是北大以外的单位,但是最后我被北大留了下来。为什么呢?原来成绩好的同学都去了外交部、新华社、中国日报社那样的好单位。当时北大刚启动四、六级考试的公共英语培训,从本来只有英语系的人要学英语扩展到全北大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学英语。北大英语老师的缺口很大,最后凡是外面找不到工作的通通留下来在北大当老师,结果我就被留下来了。不过这也是老天安排,如果不被留下来,就没有了我后来做老师的职业生涯,也就没有了新东方的今天。

当你真正专注于金钱的时候,金钱不一定会来到你身边。新东方之所以能够成功,完全是靠我交到的朋友帮忙,绝对不是我一个人努力的结果。

有了正确的理念和价值观之后,我会抱着坚韧不拔的态度去实践,迟早会成功。

片中成东青是农村出身的土鳖,大学两次落榜,第三次考上北大,毕业后申请前往美国继续深造,三次被拒签。他只有留在北大任教,却又因私自在外授课,被校方发现,央求悔罪仍被除名。成东青只有偷偷在肯德基办补习班,其独特的自嘲教学法,却渐渐吸引了不少学生。随后他同孟晓骏和王阳创办了“新梦想”外语培训学校,成为众多学子口中的“留学教父”。

第三个交代是我自己一生的梦想——办一所私立大学。我的目标是慢慢做,采用的模式是世界上已被证实的私立大学模式,即基金会管理的模式。我把剩下来的钱捐到私立大学基金会,然后进行资本运作,让钱越来越多,用这个钱去帮贫困学生付学费,去邀请世界级的好教授。这样能让学生真正享受到良好的、免费的教育。如果将来我真有这样的机会,希望能成就一所优秀的私立大学。中国未来的历史,尤其是教育历史,如果没有私立大学这一环,会是非常遗憾的。虽然公立大学如北大、清华已经是世界顶级大学,但我觉得这还不够。而且,像北大、清华这样的大学,如果竞争对手仅仅是公立大学,还缺乏一些挑战。私立大学会像狼一样跟在北大、清华后面,把它们的发展速度提起来。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