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蜀锦 四川成都乃“天府之国”古都,素有“锦城”之称,是蜀锦产地。成都平原气候温和,桑蚕业发达,丝品精良。用当地盛产的优质丝为原料,加上精湛的传统工艺,编织出外观雅致,形象活泼,具有写生风格的蜀锦,蜚声国内外。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的广泛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促进了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当时的山东半岛由于“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迅速发展为重农桑、通渔盐的经济发达地区。齐国都城临淄生产的罗、纨〔wan丸〕、绮、缟〔gao稿〕等丝织品,工艺精美,色泽绚丽,号称“冠带衣履天下”。随之襄邑(今河南睢县)也发展成为纺织中心,以生产各种锦类著称。
广西壮锦 广西壮锦是广西壮族一种传统的手工艺织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它是用各色丝绒为纬线,用棉纱为经线织成的一种提花织物。提花部分用蚕丝和福线,编织出菱形相互套接的花纹图案,有飞鸟花草图形,人物生活图景。表现力极强,散发出古朴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生活的风采。以图纹典雅,线条流畅,色泽鲜明,牢固耐用而享有盛名。
湖州双林绫绢 浙江省湖州市位于太湖鱼米桑蚕之乡。双林镇生产的绫绢丝制品,历史悠久。远在三国时期湖州属东吴,曾有“吴绫蜀锦”之美名。唐代绫绢列为皇家贡品。明清两代双林镇成为生产绫绢的专业大镇。绫绢,居绫、罗、绸缎之首,而湖州双林绫绢又居绫绢之冠。此地所产绫绢轻如云霞,薄如蝉翼,色泽光亮,花型雅致,具有民族传统特色,声名远播,被赞为“丝织工艺之花”。它尤其讲究造型艺术,有双蝴蝶、云鹤、四季花、西湖十景、百寿图,八宝龙凤、花篮、盆景等多种民族图案。依用途又分为包头绢、宫绢、灯绢、裱绢四种。包头绢有的重达15—16两,有的轻至二—三两,有的连成数丈,开为十方。绫有龙绫、云鹤绫、洋花绫等。
传说在远古时代,汉族的祖先居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以兽皮、羽毛、树叶为遮体的衣着。有一次部落首领黄帝的妻子嫘〔lei雷〕祖,发现桑树上有蚕吐出丝将自己包了起来,从中受到启发,遂教导人民养蚕、缫丝、织绸、制衣。这个传说无疑告诉人们养蚕织绸历史源远流长,起码发生在中国原始社会三皇五帝的时期。考古发现证明,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便有蚕茧及丝织品出土。如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长江流域的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均反映出农业与手工业的分工,同时也发掘出这个时期的蚕茧。1926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存中,发现了一个被刀切过的茧壳。1958年在浙江吴兴县钱山漾〔yang样〕出土一批绢片、丝带、丝线等,并有大批稻谷。经科学测定距今已有5000年。
云锦目前又推出许多花色图案,名目繁多,如金银妆、装饰锦。采用“色晕”“层层”推出主花,绚丽多姿,工艺独到,富丽典雅,不同凡俗。南京云锦深受蒙藏少数民族兄弟的喜爱,并飘飘若仙女降临五大洲,让世人一睹其风采。
丹东柞丝绸 丹东位于辽宁省,紧邻鸭绿江,连接盛产柞蚕丝的辽东半岛,是闻名的柞蚕丝绸产地。丹东有11个大型柞蚕丝绸厂,生产配套完整,有绫、罗、绸、缎、纱、绢、绒、哔叽、呢等14大类,300多个品种,上千个花色、花型。其中有100多个品种花色为出口产品,其中红玫瑰牌鸭绿江丝绸,纹理若隐若现,平挺滑爽,厚似呢绒。既有山野粗犷风格,又有精致殊巧艺术之功。丹东绒绸、柞丝染色绸、杂丝鸭绿江绸均为传统出口丝绸。
广西壮锦是壮族文化艺术画卷中的一朵奇葩。近年来广西首府南宁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又推出80多种壮锦编织物,成为中外观光游客首选的旅游纪念品。
南京云锦 江苏南京所产云锦,用真丝及金银线为原料,织工精细,图案优美,生动活泼,色彩艳丽,似天上五彩云,故名云锦。南京云锦既是艺术珍品又是质地坚韧,永不褪色,经久耐用的上等衣料,历史上专供宫廷御用,并通过丝绸之路远销世界。
在殷商时期,在现有约4500个单字的甲骨文中提到蚕、桑、丝等与蚕有关的字约260个左右。周朝建立后,养蚕业发展很快,在《诗经》风、雅、颂不少篇章中都有所叙述。《豳风·七月》中叙述得尤为具体。《尚书·禹贡》将中国划分为九州,记载其中六个州以丝产品为贡品(实际指的是当地的特产):衮州(今冀、鲁一带)贡丝、织文(染丝织成的丝织品);青州(今鲁、豫一带)贡丝和〔yan演〕丝(柞蚕丝);徐州(今苏皖淮河一带)贡玄纤缟(黑色的绢绸);扬州(今苏皖的长江流域)贡织贝(锦);豫州(今豫鄂一带)贡纤(很细而薄的绸子)、纩(丝棉絮);荆州(今湘鄂一带)贡玄纁〔xun熏〕(黑色和黄色的绸子)。这些记载与我国考古工作者先后在河南、陕西、湖北、湖南出土的丝绸文物大体相符。
苏州丝绸 江苏省苏州市盛产丝绸已有3000多年历史,被人们称为“丝绸之乡”。三国时期东吴孙权把苏州丝绸当作富国强兵的重要财源。唐宋苏州丝织业飞跃发展,据《姑苏志·田赋》说“姑苏丝绸繁多,吴中岁贡经丝绢、绫绢、乌银绫、衫缎、罗纻布、折皂布”,随着宋代经济中心南移,苏州成为中国丝绸业的中心城市,呈现出“茧薄山立,缫车之声,连甍〔meng盟〕相闻”的繁荣景象,所产“缭绫”和“织锦”光彩夺目。《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述元代:“苏州产丝甚为丰饶,居民中有巨量生丝……苏州制成之绸缎,除供自己消费外,并远销其他市场。”明清两代苏州丝绸形成产销相联经营方式,“万户机声”的苏州城,产品有30多种,年产丝绸达10万匹左右,行销全国及世界各地。
唐宋两代丝织品花色品种又有增加,如浙江生产的缭绫十分精美,被视为丝织中珍品。唐代诗人白居易有《缭绫》诗赞美道:“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即花纹)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可见浙江这种皎洁精美的缭绫似瀑布白雪,令人叹为观止。唐朝安史之乱后,丝绸产品逐渐在江南兴旺发达起来。唐代还有一种“联珠团窠纹”及“独窠文绫”,将各种栩栩如生的动物及象征吉祥的龙凤、麒麟刺绣在缎面上,花团锦簇,高贵异常。宋代织锦业有发展,丝织生产与织帛生产有了分工,民间机户和机坊增多。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在浙江、湖北征绸39万匹,在川、广、湘、浙征绢273万匹。由此可以看出,当时丝织业规模之大。北宋时生产的定州缂〔ke克〕丝曾名噪一时,缂丝,又叫克丝,专门织佛像、人物、书画、图案,极为名贵,日本人称其为“缀锦”。
近年双林绫绢花色品种又有创新。有轻花绫、重花绫、加重花绫、阔花绫、双色花绫、画绢、耿绢、工艺绝缘纺等十多种。花型有云鹤、双凤、冰凤、竹菊,古币、龙凤呈祥,真是色彩缤纷、古色古香与现代流行色兼而有之,古老传统的民族艺术与当代艺术各展风采。人们赞美双林绫绢“天上取样人间织,染作江南春水色,绫绢缥缈美如霞”。当前70多个品种似云似霞漂洋过海飞向世界。
我国丝绸产地,与蚕丝产地基本一致。长江中下游太湖流域为我国最大丝绸产地,产量占全国一半。主要集中于苏州、杭州、湖州,称为三大绸市。其次有绍兴、南京、嘉兴、镇江、常州。以省区论,浙江丝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绸缎产量占1/5,杭州有全国最大的丝绸厂。江苏生丝产量占1/5,丝绸产量居第二位。上海丝绸印染业发达,品种花色齐全,是全国最大的出口港埠。四川盆地是第二大丝绸产区,以蜀锦巴缎久负盛名,生丝产量仅次于浙江。主要分布于南充、成都、重庆、绵阳。第三大丝绸产区在珠江三角洲,以纱绸为主,传统产品有香云纱,质地爽滑,透凉。远销东南亚和港澳。集中产地在广东佛山及广州。其他著名的丝绸产地,尚有广西桂林、南宁,湖南长沙,陕西安康,新疆和田,山东潍坊。以上均属桑蚕丝绸,产量占全国70%以上,而柞蚕丝绸集中于辽东半岛及山东半岛,如辽宁丹东,山东青岛、烟台。这里只重点介绍几种丝绸制品,有苏州丝绸、湖州双林绫绢、江陵荆锦缎、南京云锦、成都蜀锦、广西壮锦、丹东柞丝绸。
到了汉代初期,由于丝织品需要量骤增,使官营的蚕丝生产作坊开始出现。在少府之下设织室令丞专门管理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另外在齐郡临淄设服官所,专门为皇室生产绮绣、冰纨、方空縠〔hu胡〕(有绉纹的纱)、吹絮纶等高级精美丝织品。汉元帝(公元前48—前32年)时丝织工匠有数千人之多。由于襄邑刺绣精美,皇室又在那里设有服官所。此时私人作坊相继出现,其中最大的是张安在家。他的作坊有700多名工匠。汉代丝织品丰富多样,有纨、绮、缣、绨、素、缟、绸、绫、纱、罗、缎、锦、绣等。尤以纱盛行,质地松软,轻薄如纸。1972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一件纱衣,衣长128厘米,袖通长190厘米,其重量仅49克,即还不到一两,可见当时工艺水平之高,为世人赞叹叫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州丝绸业获得新发展,产品门类繁多,有绸、缎、绫、罗、锦、葛、绨、绉等160多个品种,并创制出享誉中外的塔夫花、素二绸、伊人绢、条子花绢等名牌产品。其中塔夫绸质地好,柔软透气又滑爽,为国际市场上中国的独家产品。苏州各种丝绸以色泽艳丽,平整光亮,柔润光滑,轻松耐穿为特色,深受世人爱戴,产品行销90多个国家和地区。
江陵荆锦缎 湖北江陵古称荆州。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养蚕业及缫丝织绸便已盛行。汉代所织的平纱花绫、细罗,轻如云,薄而柔。唐代方纹绫丝绸被列为皇家贡品,并有七八种丝织品销往日本及东南亚。明末清初创制出闻名世界的荆锦缎,利用彩纬、彩经织成的纯桑蚕丝织品,交织十分紧密,缎面嵌花,柔软光滑。五彩艳丽的珠光织锦缎是丝织品中的一朵奇葩。
汉代丝绸除供上层社会消费外,通过“丝绸之路”,途经中亚地区再转运到欧洲。这条路分两条:南面一条从长安出发经天水、兰州、甘州(今甘肃张掖)、肃州(今甘肃酒泉)出玉门关经鄯善(今新疆若羌县治卡克里克)、于阗(今新疆和田)、莎车、疏勒(今新疆喀什),到大宛(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北面一条出玉门关经车师(今新疆吐鲁番)、龟兹〔qiuci丘词〕(今新疆库车东)达大宛。南北两条汇合于大宛,再经哈拉达安息(波斯)、条支(今伊拉克境内)而到大秦(罗马)。丝绸之路,是东西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的友好之路。随着中国丝绸西传,中国养桑蚕及织丝绸技术逐渐传入西方。据西方史书记载,罗马的恺撒大帝(公元前100—前44年)曾有一次穿了一件中国丝绸袍子去看戏,引起轰动,引起全场观剧者的羡慕,被认为是破天荒的豪华之举。公元552年拜占廷皇帝查士丁尼(公元527—565年)专门派熟悉中国情况的僧侣二人来中国,把蚕种带了回去,从此养蚕及织丝技术开始在西方兴起。
丝绸是各种蚕丝织品的古老名称,品种繁多。从织品的组织结构和外观特征可分为a.纺类,也叫纺绸,是平纹组织花素丝织品,常见的有无光纺、电力纺、杭纺、彩条纺等;b.绉类,是利用丝条的不同粘度致使绸面呈现绉缩状态的丝织品。如双绉、工农绉、素碧绉等;c.绸类,一般组织的丝花素织物,如织绣、益民绸、花线春等;d.缎类,地纹多是采用缎纹组织的花素丝织品,如花软缎、素软缎;e.织锦类,经纬丝在织前先染色,纬丝在三种颜色以上,用缎纹地组织提花织成;f.绫类,它是用各种经面斜纹组织为地纹的花素丝织品,如羽纱、美丽绸等;g.罗类,采用罗纹组织织成,分直罗、横罗,如杭罗、港罗;h.纱类,属罗纱组织的花素丝织品,地纹、花纹的全部或一部分呈纱孔。如庐山纱、乔其纱、筛绢;i.绡类,是一种采用平纹组织或其他组织花素丝织品,由于经纬密度小,特别轻薄,呈透明状。如头巾绡、长缨绡等;j.葛类,由于经细、纬粗、经密、纬疏,表面有横向凸纹,如朝阳葛、明华葛等;k.呢类,是采用绉组织或面斜纹组织织成的,光泽差,质地丰满厚实,有毛型感的花素丝织物。如素花呢、大伟呢,是丝绸中大路品种;1.绒类,表面呈现毛绒或毛卷的花素丝织品,如乔其绒、彩经绒、金丝绒等;m.绨类,经纱是人造丝、纬纱是棉纱或蜡线丝织物。如素绨、线绨被面、新纹绨等;n.哔叽类,采用普通斜纹组织织成的丝织品,比一般绸绢厚实,但又比呢类薄些,如丝绢哔叽等。
柞蚕丝和柞蚕丝绸为中国特产,以其坚固耐磨,丝质坚韧挺拔,风格古朴大方享誉世界市场。柞蚕丝与人造纤维混纺面料,具有浑厚、挺括、朴实的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
明清两代,苏州、杭州、成都、广州、福州、潞安州(今山西长治)增设许多织绸作坊,工匠有数万人之多。官府设有丝绸手工工场。著名的“江南织造”就是在南京、苏州、杭州设立的筹办皇室使用的各种丝绸的衙门。这个时期研究创造出许多新技术、新产品。如多彩丝绸——妆花、彩织锦缎、妆花丝绒与金彩绒等,技法之高超是以前无法比拟的。明清丝绸贸易不断扩大。郑和七次下西洋,使中国精美丝绸进一步名扬海外,传播到东南亚、印度、波斯和阿拉伯红海沿海,直达非洲东海岸。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丝绸出口量激增,仅输往英国的丝和丝织品价值就达二三百万银元。人们称中国是丝绸王国。当代中国丝绸出口量仍居世界首位,生丝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90%,行销欧洲、北美、东南亚、中东130余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是世界上养蚕织绸最早的国家。公元前4世纪,中国的丝织品就已驰名于世。当时的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seres)”意即丝绸之国。究竟何时中国人发现养蚕与缫丝技术,由于时代久远,尚无确切答案。据文献记载与考古发掘,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的原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