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 作者:张炳慧 韩国)

章节目录树

第二章 在责备孩子之前先审视自己

上一章 下一章

但是,在孩子幼年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父亲是个“局外人”。虽然孩子们总也看不到爸爸,但我总是跟他们说爸爸是个怎样的人。我总是努力在孩子们心中树立起爸爸的地位。从这一点上我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我是一个贤妻良母。

这时丈夫恰巧被派往日本工作。韩国和日本距离相对比较近,我回到韩国,和他在日本还可以互相有个照应。丈夫在驻日本的美国部队里作教师。孩子们也转到了美军部队内的一个外国子女学校。在我身体康复后,我也来到了日本执掌教鞭,这样我们正式开始了在日本的生活。

不要干涉丈夫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孩子需要自己进行思考,塑造自己。只有给了孩子适当自由的时间,孩子才能拥有更大的创造性。父母不能剥夺孩子的自由,更不能去强加管制。无论谁都有决定自己人生的权利。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也会经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正是在丈夫的帮助下,我才最终出色地履行了为人母的职责。丈夫在孩子们面前是力量的象征,像一面坚固的盾牌一样保护着孩子。当我因为孩子的问题而无所适从的时候,丈夫就像指南针一样给我指明了方向。

这三个孩子,一回家就钻进自己的房间不出来,如果在一起玩,没有几分钟就打成一团。想到这些,我长长地叹了口气。

于是我背着孩子给彼得的班主任老师打了一个电话。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坦白地讲,在我们刚刚生活到一起的时候,爱丽丝、彼得和南希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仔细想想,这不仅仅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过程,还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人与自然的深刻关系。人们很清楚地知道:自然给予人类一切、人类是怎样生存的、人类为了生存要怎样同自然和谐共处……但是,由于这些思想比较抽象,因此很容易被人们抛在脑后。不过,通过和妈妈在厨房里的对话,孩子们逐渐明白了其中的真正含义。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用为彼得担心了。并不是因为他取得了好成绩,而是因为他找到了自信。

几天后,孩子们做完功课,我让他们到客厅来玩。孩子们把自己的玩具都搬到了客厅。不一会,客厅变得像一个大垃圾场。到了该休息时候,我让他们把客厅收拾好,但是,他们把客厅弄得乱七八糟后就都跑到二楼去了。

这样的对话一直持续到凌晨4点钟。丈夫认为孩子无视妈妈的诚意是错误的,而彼得则认为不能强迫他穿不喜欢的衣服。

过了一会,二楼传来了“砰、砰”的声音,我上去一看,三个孩子已经打成了一团。

白天大家一起听的音乐,他们回到自己的房间后会自觉地再听一遍,这样他们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画画的时候,他们会用画笔描绘自己的未来。通过涂鸦似的乱画、编织东西,他们对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形象有了更新的知识。

观察了几天后,我把孩子们叫到了跟前。我问他们:“把碗碟胡乱扔到桌子上、玩完玩具后不收拾、兄弟姐妹间打架,你们有什么感想?”

妈妈们忘记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孩子们有自己的生活,他们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力。

“孩子们,你们想不想直接用钢琴弹出你们喜欢的音乐呢?弹钢琴可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哟!”

在蜜月旅行的最后一天,丈夫对我说:“对不起,明天你自己回家吧,我还要参加一个重要的学术讨论会。”

不久前,我去美国看望孩子们,见到他们的时候我问道:“你们还记得第一次和妈妈在一起时的情形吗?”

经过这样的教训,孩子们开始有所变化了。在一起受罚的中他们逐渐明白了如何圆满解决兄弟姐妹之前的矛盾,如何不伤害对方、如何去关怀别人。

因为他们的灵魂,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有一天,丈夫又出差了,我需要把割草机拖到院子里去。但是那天我非常疲惫,无论如何也搬不动那个沉重的割草机。我家院子里还有几处小坡道,在搬的时候如果一不留神就会连人带机器一起滚下去。于是我就找了一条长绳子,一头拴在树上一头牢牢地拴在自己的腰上。

后来,他听到一位老前辈说,如果自己做一个虫茧,在里面经过漫长的等待,最后就会变成一只蝴蝶,可以自由自在地飞向蓝天。于是小毛毛虫从正在拼命向上爬的同伴中脱离出来,开始为自己编织虫茧,经过漫长的等待,他终于破茧而出,成为有着一双美丽翅膀的蝴蝶,自由地遨游在天空之中。

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妈妈经常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这并不是妈妈的能力不够。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妈妈要承担多种角色:孩子的朋友、避风的港湾、生活的顾问……在这一过程中,肯定会有角色冲突的时候,而且妈妈总希望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愿望成长。

在《局外人》中,主人公莫尔索是一个普通的公司职员。他对所有的事情都漠不关心,包括自己。在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他也无动于衷,糊里糊涂地参加完母亲的葬礼,第二天他去了海滨浴场碰到了从前的女同事玛丽,两人一起游泳,晚上又看了一场滑稽电影,电影的情节使两人笑得前仰后合。莫尔索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那不是什么重要的事。”

“南希动了我的东西!”彼得喊到。

茫茫人海中,当你感到疲倦,哪里可以休息?当你感到恐惧,哪里才有安全感?只有家。

南希告诉我最近她正在和她的孩子们一起学钢琴的初级教程。以前南希很讨厌学钢琴,现在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学忽然又产生了学习的冲动。尽管年龄已经偏大,而且花了很多时间,但是南希说她好久没有这么开心过了。

有一天,和往常一样去一个大型超市买食品的时候,看着孩子们兴高采烈的样子,我忽然突发奇想,能不能让孩子们在这样愉快的气氛中学点什么呢?

如果希望爸爸在孩子们心中树立起威信,那就要不断地向孩子们解释爸爸的处境。妈妈的解释,可以消除孩子和父亲之间的隔阂。

爱丽丝、彼得、南希的思考方式、喜欢做的事情、处理事情的方法各不相同。小时候我就给了他们充分的自由时间。没有别人的干涉,在自己的时间和空间里可以自由地思考,这培养了他们自己的性格。

孩子们希望妈妈总是开开心心的,即使不喜欢做的事情,为了妈妈他们也会去做。

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父母不能代替孩子生活,同样,孩子也不能再给父母一次人生。父母有父母的生活,孩子有孩子的生活。

我没有真正了解孩子们的想法,只是按照自己的想象,无意中强迫他们做了不喜欢做的事情。

从那时候开始,通过这种方法,我的孩子们掌握了许多课堂上根本没法接触到的知识。有一位教育哲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厨房是孩子最好的学习场所。”

听着孩子们的话,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彼得就格外喜欢沉浸在空想中,特别是什么都不做,自己一个人沉浸在遐想之中。大多数人肯定会认为他不会在想什么重要的事情,而我看到彼得这样,却非常想知道这个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把厨房作为最好的教育课堂

但是,妈妈让学的东西,并不一定都是孩子想学的。对孩子来说,他们有自己的喜好,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知道哪一天他们就会厌倦。而完全把孩子托付给老师,妈妈又心有不甘。

“彼得,从今天开始你用这个本子记录一下每天自己所做的事情,怎么样?”

但是,对孩子们的选择我没有过多的干涉。虽然我想让他们听听我的意见,但最终我还是忍住了。从最后的结果来看,我的做法是明智的。

“说过多少遍了,这道题应该这样回答!昨天刚教你的,怎么又错了?”

☆让孩子自己学习

丈夫的话不免有些杞人忧天,但是他的确是为了孩子们的将来着想的,所以我并没有反对,也没有显出一点不高兴。

“爸爸,你这是在强迫我。穿什么样的衣服是我自己的事,我觉得爸爸不能要求我必须做什么,而且我的朋友中,也没有穿黄色裤子上学的。”

我将厨房也变成了最好的教学场所。即便是一种食物原料,也会有无穷无尽的问题。就拿土豆来说,食用的是哪一部分、含有什么成分、人吃后对身体有什么作用等等,通过这样的问答,孩子们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我突然的发问,令爱丽丝、彼得,南希都吃了一惊,他们央求我不要再提那些令人尴尬的事情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学习任务越来越重,时间也越来越紧张。但是,越是这样的时候,我给孩子们自由的时间就越多。因为孩子需要自己考虑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但是,这只是个开始。丈夫不在家时,家里所有的活都是我来做。在墙上钉钉子这种小事就不提了,最费劲的就是修整院子里的草地。要把齐膝高的荒草修整成平整的草坪,我必须一个人从屋里把到我胸口高的割草机拖到院子里去。

我很意外,我以为孩子们会喜欢弹钢琴。我问他们原因,他们说非常讨厌弹钢琴时的气氛,有这时间不如去做些其他想做的事情。而且,他们对教钢琴的老师也不太满意。我问他们从什么时候开始产生这种想法的,孩子们的回答令我大吃一惊。

如果孩子回答“站在妈妈这边”,妈妈心里会得到很大安慰。我奉劝这样的妈妈赶紧放弃这样的做法。因为,这一瞬间,会使丈夫在孩子们的心目中留下很不好的印象。

我的眼前似乎浮现出了彼得自信的微笑。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我曾经听身边的一些母亲这样说过:“首先,数学和英语是必须学的,在感性教育上,美术和音乐也是不可缺少的。”在这么多的选择中,最后母亲们做出了决定:“能学的都要学。”

我和丈夫还有孩子们构成了一个三角结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始终可以维持着一种平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顺利地度过了被称为“叛逆时期”的青春期,逐渐长大成人。

其实父母应尽的义务还远不止于此。在孩子面临未来的选择时,孩子应该有权力自己去选择。然而,有的父母觉得已经为孩子做得够多了,现在孩子应该按照父母的愿望去成长,相信每位妈妈都明白,父母和孩子之间不是“我给了你多少,你就要报答我多少”的等价交换关系。

我念小学的时候曾经读过一本小说,直到现在这本小说还常引起我的思考。这本小说就是阿尔贝?加缪写的《局外人》。

听了爱丽丝的话,我才从慌乱中清醒过来,赶紧给医院打电话,然后一边安慰孩子,一边像没头苍蝇似的跑上跑下,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

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因为父母经常会用错误的眼光去看孩子,认不清自己应当起到的作用。

“你妈妈是个听话的好孩子,舅舅和阿姨不知道过得有多么幸福呢!”南希打着圆场,同时向我眨了眨眼睛说:“妈妈,我说得对吗?”于是,我又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他们有的时候就是呆呆地坐者。但是,不管孩子们做什么我都不会去干涉,只是偶尔我会引导他们做一些事情。

接受小儿精神治疗的孩子还算是幸运的,治疗后,妈妈对他们的态度会发生一些变化。但是大部分普通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却因为妈妈的虚荣心而成为牺牲品。

在我小的时候,父母除了一些规定的事外,绝对不干涉我们,给我们的时间就彻底由我们自己支配。小时候我不明白父母为什么这么做,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终于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他们这样做对我们的成长是非常有意义的。在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里,没有任何压力,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尽情地展示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只有那时,才能体现自己真正的个性。

妈妈无法忍受孩子有空闲的时候。孩子失去了仰望蓝天,享受阳光的快乐,甚至学习的时候,笔一停都要招来妈妈的批评。这些妈妈们根本不知道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给他们自己思考的时间是多么重要。

彼得还是没有回答。于是丈夫把彼得叫到了书房。我有些担心,在书房门口偷偷地听着他们的对话。

于是,每天早晨睁开眼睛的时候我都会叮嘱自己:“不要管孩子的缺点,只鼓励他的优点。”

纪伯伦(KahlilGibran)在他的《先知》一书里有这样的描述:

韩国的妈妈们为了孩子的教育可谓煞费苦心。一看到新学校的广告或者英才培训班的消息就闻风而动。

但遗憾的是,在韩国社会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爸爸越来越显得微不足道了。最近的一个调查显示,爸爸和子女在一起的时间,1天平均不到1个小时。在参与调查的爸爸中,大部分人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他们的主要理由是:“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43.5%)。”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爸爸一直忙于工作,和孩子见面的时间都没有,这对孩子的成长极其不利。

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我就下决心绝不能因为我的原因和孩子们产生矛盾。孩子们对新的生活环境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期间即使我不能为他们做什么,也不能给他们带来负担。

☆给孩子一个空间

回到了朝思暮想的祖国,但是没过几天,我的心里就开始不踏实了,总是想起我在美国收拾行李时孩子们对我依依不舍的情景。还是母亲了解我,她对我说:“你现在也是母亲了,孩子们离不开你。”她督促我尽早回美国,尽早回到孩子们身边。

不要把孩子当作借口

“你们很爱爸爸妈妈是吗?同样的,你的爸爸也很爱你们的爷爷奶奶。如果我们全家都去爷爷奶奶家会花很多钱,所以只能爸爸一个人去。这不是爸爸的错。爸爸也很遗憾不能带大家一起去。”

人们在种树的时候,为了让树苗能够深深地扎根,会施一点肥料,然后等着树苗去适应土壤和肥料。如果给树苗一下子施很多化肥,即使是再好的肥料,树根也会整个烂掉。别说长大成材,连小树苗都会干枯而死。

我对爱丽丝和南希的担忧都是不必要的,长大后她们走上了自己选择的道路,成为两名正义的律师。彼得也按照自己的梦想,在人生道路上满怀信心地前进着,无论遇到什么挫折他都不会轻易放弃。如果我当初干预了孩子们的生活,现在也不会看到孩子们幸福的笑容了。

现在,我想问一下读到这里的妈妈们,你们还把孩子当作实现自己梦想的寄托吗?……

外孙们依然不依不饶地缠着我问个不休,拗不过他们,我只能说:“去问你们的爸爸妈妈吧!”

在韩国的幼儿园里,如果问孩子们:“爸爸是什么人?”大部分孩子回答:“挣钱给妈妈的人。”在孩子们的印象里,买玩具时,大多数情况下是爸爸站在一边看着妈妈掏钱。

刹那间,我被惊呆了。我一直把为了孩子们当作借口,其实是我强加给他们的。孩子们看我没有说话,不安地对我说:“妈妈,如果您想让我们学钢琴,我们接着学。我们不学钢琴是不是让您伤心了?对不起!妈妈。”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似乎是为了让姐姐看到他的表现,他又扫又擦,格外卖力。他大汗淋漓、认真打扫卫生的样子我至今还历历在目。

曾经被认为比别的孩子反应迟钝的彼得,在小学毕业前夕,居然所有科目都得了A+,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第一个晚上,突然从彼得的房间里传来了痛苦的叫声,我急忙跑到了彼得的房间,看到彼得正痛苦地在床上滚来滚去。我顿时手足无措愣在了那里。这时爱丽丝走了过来对我说:“彼得从小时候就经常这样,没什么大事。”

“其实,从一开始我们就不太喜欢。”

我的话音刚落,就听到电话里传来班主任老师的一阵大笑。

“妈妈,我讨厌做作业,让我玩一会再做行吗?”

在海边他用枪杀了人,法庭上法官问他为什么杀人,他的回答很简单:“因为阳光太刺眼了。”

从嗷嗷待哺的婴儿成长为会说话会走路的孩子,使妈妈烦恼的事也就随之而来了。韩国妈妈最关心的话题就是“孩子的教育”。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妈妈们有很多的疑问。

塑造丈夫在孩子们心中的地位

没有爸爸的圣诞节、没有爸爸的复活节、没有爸爸的新年,每到这个时候,孩子们总是将心中的不满一下子爆发出来。看到孩子们这样,我也总是后悔让丈夫一个人去他的父母那里。

老师回答他们班只有一个叫彼得的。于是我直接对老师说:“据我所知彼得不是一个学习很好的孩子,他的成绩忽然一下提高这么多,我有点怀疑这到底是不是他的成绩单,或者是不是老师搞错了?”

“您的班里有几个叫彼得的孩子?”

“外婆,我的爸爸妈妈做什么了?”外孙们调皮地眨着眼睛问我。

我的话刚说完,孩子们的脸上就露出了兴奋的光芒。他们马上装出一付老成的样子,把脑袋凑到一块开始商量起来。需要的东西很多,但是只有5美元,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孩子们一边琢磨哪些是必需的东西,一边计算价钱,最后用5美元买了一大筐东西。

从此以后,即使爱丽丝考满分,我也不会在彼得面前表扬她。而对于彼得的成绩,我也只表扬他考得好的科目,对不好的科目我视而不见,“真不错,彼得。我就知道你肯定能行的,我为你感到自豪。”

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不用说树立自己的个性、培养自己的才能了,恐怕连休息的时间都不够吧。处在这种没有喘息之机的生活中,孩子们早就已经疲惫不堪了。没有自己思考的时间,就不会有发展的机会。

彼得的表情变得很复杂,因为他们兄弟姐妹之间从来没有互相帮助的习惯,因此他显得很犹豫。我站在犹豫不决的彼得面前,为了能够让躺在床上的爱丽丝也能够听见,我就大声地喊:“我们的彼得今天替生病的爱丽丝打扫房间,爱丽丝听见了吗?”

他对想升他职的老板说:“您也和别人一样,不愿意改变生活吧!”当恋人问他爱不爱她时,他回答说:“这有什么关系吗?”

你们可以给孩子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

虽然有点不愉快,但是有什么办法呢,毕竟是因为工作。最后,我还是自己拖着沉重的行李回到了还有三个孩子等待我的新家。

南希并没有放弃她的爱好,她对艺术方面的东西仍然很着迷。我虽然没能对孩子们进行专门的艺术培训,但是,作为感性教育的一个方面,我决定让他们去学习钢琴。家里恰巧有一架钢琴,而我们还有一位会弹钢琴的邻居。

孩子们既不知道家庭是个什么概念,也不懂得在一起生活要互相关爱的道理。看着不懂事的孩子们,我不禁起了恻隐之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会将爸爸彻底从自己的生活中排除出去。即使自己有什么事情第一个念头就是“只有妈妈才能解决”。

我在抚养三个孩子的时候,美国还没有培训学校。这里只有为具备特殊才能的孩子设立的专门学校,相当于韩国的艺术学校。

当然,事情并不总是这样顺利,他们还会因为一些小事打得不可开交,甚至弄得鼻青脸肿。

在美国结婚几年后,我非常想念在韩国的父母。那时候正好论文已经完成,我还有些空闲时间。我很担心如果回韩国,会没人照料孩子,但是,我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于是下定决心回了一次韩国。

每次看到彼得,我都在想怎么才能让他改掉消极的性格,走出爱丽丝的阴影呢?怎样帮助他树立起信心呢?这些都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很多妈妈感到养育孩子非常困难,我经常对这些妈妈说:“要在孩子面前树立爸爸的威信,爸爸是处理你和孩子关系的一张重要王牌。”

通过彼得的经历,我明白了孩子所蕴藏的力量远远超出了父母的想象。而现在一些妈妈往往只看到孩子的一点表现,就妄下结论,急于求成。

父母以为供孩子吃、穿、上学,就是父母应尽的义务了。

南希在艺术方面似乎很有天分,她曾经想去专门学校学习。但是,最终我还是把孩子们都送到普通学校去了。因为,通过我的观察,发现南希并没有超常的天分。如果盲目地送她去专门学校学习艺术,在今后的学习中有可能被淘汰,这样将会给她的一生造成巨大的伤害。

我的丈夫可以说是一名一线工作人员,一年365天中有280天在外面参加学术会、报告会和演讲。在家里,小到在墙上钉个钉子,大到修理家用电器这些本应由丈夫来做的事,大部分都由我来做。孩子和爸爸在一起交流对话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实,我也想让孩子按照我的想法去做。爱丽丝想成为文学家、医生或者律师;南希也希望成为医生或律师;彼得想成为物理学家或发明家。彼得小时候在理工方面有很高的天分,所以他的想法和我相同。但是,爱丽丝和南希作为东方人,在美国如果想平稳地生活下去,医生并不是一个理想的职业。而律师这种职业经常要违背自己的良心,因此我也不太赞成。

在要求孩子做什么之前,一定要考虑这件事是孩子喜欢做的,还是不喜欢做的。不要自以为对孩子前程有好处而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在发现他的长处的同时,我的心里也产生了不少压力和负担。如何弥补彼得的缺点和不足呢?

这样,妈妈也变得疲惫不堪。在孩子的脑海里也形成了“学习没意思”的印象,同时会打上“妈妈很可怕”的烙印。那么,妈妈们究竟应该如何做呢?

在漫长的等待中破茧而出

我不知道彼得的变化是写作练习的结果,还是以前我根本没有发现他的才能。但是有一点我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我始终没有去催促孩子做什么。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那静止的弓。

当我要把长时间以来的积郁一下子爆发出来的时候,孩子们全都跑了出来,他们亲热地喊着:“爸爸回来了!”

那射者在无穷之中看定了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的箭矢迅疾而遥远地射了出去。

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为了不失去爸爸这个“帮手”,在孩子面前,我总是对丈夫保持谦让。就是在给孩子一个小礼物时,我也一定要事先跟丈夫说一声。

经过观察,我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每次孩子们和妈妈一起做事的时候,都显得很开心。即使去超市买调料,孩子们也像是外出旅游一样充满好奇心。

于是,我立刻不再让他们去学钢琴了。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但是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作为妈妈应当给孩子指明方向,但是不能强迫他们去做什么。

听了南希的话,我心想幸亏当初没有强迫他们学钢琴,否则的话,现在怎么能看到南希像孩子一样学初级钢琴的可爱的样子呢?

有的妈妈经常心理很不平衡。当看到朋友或者姐妹嫁给一个有钱男人的时候;当看到别人装修新房子的时候;每到节假日看着别人出国旅行的时候;当看到和自己孩子年龄相仿的小孩,由于家庭富裕而衣着光鲜的时候,她们的心理都会非常不平衡。最触动这些女性神经的,就是看到电视剧里的医生、律师、老板和职业女性等所谓的精英们都过着富足自在的生活。别人在高档的西餐厅优雅地就餐,而自己却为了一分钱在市场上同人砍价,两相对比,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不要催促孩子,耐心等待

我相信在给孩子的自由时间里,孩子们会选择自己奋斗的方向。自由时间越多,孩子越能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

妈妈经常错误地把孩子看作一张白纸,而自己则充当可以在纸上绘画的画家。为了画好一幅画,妈妈在上面涂上各种不同的色彩。

不久前,我去美国看望孩子们,见到他们的时候我问道:“你们还记得第一次和妈妈在一起时的情形吗?”我突然的发问,令爱丽丝、彼得,南希都吃了一惊,他们央求我不要再提那些令人尴尬的事情了。

彼得开始消除了在语言方面的心理障碍,并找回了自信。他语言方面的成绩,随着年级的升高开始有了显著的提高。虽然还不是特别令人满意,但是,现在对于这一点我终于可以放心了。

如果真的为孩子的人生担心,就要给他们属于自己的时间。给他们一个没有任何人干涉,可以自己思考、享受、塑造自己的世界。

丈夫的话没有错,作为一名教师,我也很理解彼得的心理。但是,我没有向他们说出我的看法,也没有参与他们的对话。当然第二天我会跟丈夫进行交流。

在多次的解释之后,孩子们不再埋怨爸爸了。在节日快结束的时候,他们总是一起欢迎爸爸的归来,而丈夫总是带着一副又抱歉又感激的神情回到我们身边。

在日本生活了一年后的一天,彼得从学校回来,把期末考试成绩单递给了我。当时,我对彼得在学校的成绩还停留在以前的印象中。于是,坦然地接过了成绩单。但是当我看到成绩单的一瞬间,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所有的成绩都是A+,坦白地说,我还以为自己产生了错觉。

在同别人的比较中,所产生的受害意识逐渐转化成了“恨”。“要是我当初学习再努力一点……”、“如果当年我努力考取律师资格……”,可是,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的。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彼得整整用了10年的时间寻找自信。10年的时间,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就像小毛毛虫破茧成蝶一样,10年的时间,是彼得寻找自己翅膀所必须经历的时间。如果彼得选择放弃、踌躇不前,或者急于求成,他将永远摆脱不了反应迟钝、不能集中注意力的评语。

孩子也不是计算机,他们不会像计算机那样将输入的信息原封不动地存储起来。当妈妈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接受所有教育时,孩子只会对学习产生反感,同时,对本来信任的妈妈也产生不信任感。

孩子的愿望VS妈妈的心愿

在妈妈的眼里,年幼无知的孩子的前途尚未确定,妈妈可以将自己的理想在他们的身上得以延续。于是,孩子们只剩下妈妈给他们选择的一条路了,那就是要过上令别人羡慕的生活,补偿现在的贫穷。不知不觉中,妈妈迷失了自己,也扼杀了孩子的自由成长。

在妈妈的要求下,孩子们不得不做一些他们不喜欢的事。英语、数学,写作、计算机、美术、音乐……妈妈们恨不得每一样都让孩子学。现在的大部分孩子都多才多艺,可是却很少有孩子精通其中一门技铡C娑晕寤ò嗣诺呐嘌蛋啵绻⒆由杂形⒋剩杪杈突崴担骸罢馊际俏四阊剑焙⒆又坏梦尢跫胤勇杪琛?/p>

就在这时,由于身体的原因我不得不回韩国治疗一段时间。结婚后,我一边照顾三个孩子,一边还要学习,一天的睡眠不超过3个小时。最终由于过度疲劳,我吐血晕倒了,经医生诊断,我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得到消息的父亲命令我放下所有的事情立即回韩国。我正在犹豫该怎么办时,病情恶化了,我不得不回韩国接受治疗。

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怀疑这些妈妈是为了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未完成的梦想才逼孩子学这学那的。

我没有给他孩子们常用的那种大日记本,而是给了彼得一个巴掌大小的本子,让他慢慢来。

不只如此,总是处在妈妈的监视之下,孩子会变得做事畏手畏脚,对世界有着极端的看法。

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经常会有人担心:“我的孩子是不是反应很慢?”特别是孩子在两岁以后,身体比别人差,能力不如别的孩子的时候,妈妈总会担心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而且总把他和兄弟姐妹相比较,恨不得孩子一下就成为天才。

自从彼得替爱丽丝打扫卫生后,爱丽丝对彼得的态度发生了很大转变。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她还会请彼得帮忙,并总是向彼得表达谢意。听到姐姐感谢的话,彼得非常开心,渐渐地,当南希有困难的时候他也愿意效力了。

在向孩子们解释了家庭的意义之后,我对他们之间再次发生的打架就决不姑息了。每次打架后,我先让他们明白谁是谁非,然后三个人一起接受惩罚。如果认识不到错误,就禁止他们外出,或者让他们写检查。每次我都对他们说相同的话:“你们忘记了我们是一家人,这就是最大的错误。家庭就是互相忍让、相互关怀。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就不能被称为一家人。”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箭矢。

但不幸的是,韩国的大部分孩子都成为了妈妈的“展示品”。不知道妈妈们是否知道,许多孩子因为情绪上有问题,需要去小儿精神科接受治疗,而大部分治疗过程都需要妈妈一起参与,只有通过妈妈的参与才能解决孩子心理上的疾病。

有趣的是,这在妈妈看来也许是在学习,而对孩子来说则是一场游戏。去市场的时候,孩子们会把商品一样一样地拿起来观察,了解一下产地是哪里、怎么生产出来的、都含有什么成分……如果没有得出最终答案,即使没人提醒,孩子们回家后也会主动去翻书寻找正确的答案。而且这样得到的知识不容易忘记,人们很容易记住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东西。

在这种想法下,彼得在学校的成绩对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我开始考虑如何弥补在我看来彼得存在的不足。

可是孩子们却不这样想。孩子们不明白,为什么一到过节的时候,总是见不到父亲。

父母养育子女,就像培植一棵幼苗一样。要想让幼苗长成栋梁之才,需要有足够的养分、充足的阳光和适当的风雨。父母的作用就是当幼苗需要水时,给它们浇水;遇到风雨时,为它们抵挡。但是,幼苗不会按照人的想法想成为苹果树就成为苹果树,想成为梨树就成为梨树。孩子和幼苗一样,不会完全按照父母的想法去成长。

从那之后,我从不在孩子面前和丈夫大声说话。即使我们之间有问题,也会在孩子不在场的情况下解决,而且我在发完脾气后,通过和丈夫平静地交谈解决问题。

彼得在数学和科学方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在语言方面却相对较弱。因此,他非常讨厌写作。

在孩子与丈夫很少见面的情况下,一定要采取一定的措施维持丈夫在孩子们心中的地位。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不要总埋怨丈夫对自己没有帮助。对丈夫要理解与忍让,这样对家庭的和谐才有好处。

在离开日本来到夏威夷后,彼得进入了普纳胡高中。彼得在这个学校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好学生。

在童话《花的渴望》中,主人公小毛毛虫想离开大地,去一个离蓝天更近的地方。同伴们为了接近天空,纷纷踩着同伴的身体向上爬,结果形成了一个用身体垒成的塔,于是他也踏着同伴的身体,拼命地往塔尖上爬。但是,无论怎样用力都爬不上去,最后他放弃了努力,又回到了地面上。

因此,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教育孩子绝对不能脱离家庭。

南希则大声辩驳:“是你先拿我的东西!”

个子娇小的南希在那些大块头的孩子当中,也敢于昂首挺胸;总是不能集中精力,令人担心的彼得,重新找回了自信;爱丽丝令那些白皮肤蓝眼睛的孩子抛弃了种族差别观念,并成为孩子中的“小领袖”。这一切只有在一个稳定的家庭中才能学到。

将孩子这样来回折腾,妈妈也总是心神不安。刚一听说邻居家的孩子已经学完了日语,正在学英语,妈妈们就又开始坐不住了,也开始逼迫自己的孩子学各国语言,最终将一个和气的家变成了争吵的战场。

有一个事实我们绝不能忘记,教育不是让孩子无条件地学习。强制性的学习,只会使家长与孩子产生矛盾。现在,父母应该立刻停止这种行为,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在同孩子们一起做事的过程中,仔细地观察孩子。通过同孩子们一起生活的过程,寻找教育孩子的方法。生活,才是学习最好的舞台。

如何引导孩子,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孩子们作为东方人在美国生活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在美国,作为少数人种要想生存下去,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得到美国人的认可。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因此,如何培养孩子的能力成为最重要的任务。

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第一天,快到吃饭的时候,我让孩子们把碗碟放到饭桌上去。但是过了一会,不知道从哪传来碟子摔碎的声音。我匆忙跑出去一看,爱丽丝和彼得正在把碗碟往桌子上扔。

“彼得,妈妈特意给你买的,你怎么这种表情?”

其实,当时我们家用的碗碟都是塑料的,根本不会打碎。但是,孩子们还是因为这一句话不敢再随便地扔碗碟了。他们小心翼翼地轻拿轻放,看着孩子们的变化,我感到了由衷的欣慰。

丈夫每次过节的时候几乎都不在家,并不是因为要参加学术会或者其他什么公事。每年的圣诞节、感恩节、春节的时候丈夫总是自己回他的父母家。起初,我以为丈夫不愿意全家五口人一起回去是为了省路费。但是丈夫却有他的想法:“我的父母虽然人很好,但是,我还暂时不想让你和孩子们跟他们见面。如果你经常和他们见面,他们就会干涉你教育孩子。如果我的父母代替你去教育孩子,这样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

在观察蔬菜、择菜、洗菜、切菜、炒菜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孩子们的数学、科学、哲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我只要对他们加以适当的指导,他们就可以自己找出答案来。

最后,我比预期行程提前了几天回到美国。一看到我,孩子们就兴高采烈地跑了过来,我感到十分满足,赶快打开了皮箱,给他们分发礼物。

同时,妈妈不要认为自己努力了就可以把孩子培养成多么优秀的人才。孩子的成长过程,不是拼图游戏,可以一块块尝试着去拼。如果妈妈一味地强迫孩子做不喜欢做的事,孩子就会产生抵触情绪,最终的结局只能是妈妈心力憔悴,孩子疲惫不堪,而且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还会出现裂痕。

如果妈妈看到孩子一个人坐在房间里,什么都没做,只是看着窗外的天空发呆,妈妈会怎么做?是给他一个玩具,还是跟他说别浪费时间了?妈妈不要一看到孩子发呆就一副忍无可忍的样子,至少也应该关心一下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妈妈似乎最看不得自己的孩子待着没事干的样子(即使只是短暂的发呆)。

如果没有家庭的概念,他们是绝对不会有这种变化的。孩子们终于渐渐理解家庭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为他们构筑了坚强的防线,孩子们因此有了安全感。因为有了这样的家庭,他们找到了失去的自信。

“妈妈不是希望我们学钢琴吗?”

“我的孩子英语非常好”、“我的孩子正在学钢琴”……我们经常会听见妈妈们谈论类似的话题。妈妈们总是认为让孩子学这学那才算是一个好妈妈,并且以孩子的多才多艺而感到满足。

但是,我绝对不能让孩子看出我有这种想法,我总是耐心地向他们解释爸爸不能和我们一起过节的原因。

除了极少数的人外,韩国大部分的女性都有一种受害的潜意识。因为无论社会怎么变化,抚养孩子、操持家务都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女性份内的事。结婚前,作为一名女性还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做喜欢做的事情,可是,一旦结婚生子,成为妈妈的女性就会被家庭所束缚,无法再实现自己的梦想。潜在的受害意识就渐渐地显现出来了。

“不要吵!你今天不把这些题目都做完就别想玩!”

“碗碟是我们大家一起吃饭时使用的餐具,非常珍贵,怎么能随便乱扔呢?自己的玩具不收拾,那谁替你们收拾呢?替你们收拾玩具的人会很辛苦的。还有,和别人打架你们自己心里舒服吗?互相指责,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

“我没有搞错,那就是彼得的成绩。彼得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

“我怎么这么苦命呀!你什么都不管,是不是把我当成家庭主妇了……”

孩子们脸上一片茫然,眼巴巴地看着我。是呀,对于很早就失去了母亲的他们来说,这个问题实在太难回答了。

尽管我一直把那天发生的事情当作笑话来讲,但我的孩子们却总是感到尴尬。这其中当然是有理由的。

妈妈们总津津乐道于那些学习起来废寝忘食的孩子,对这样的孩子总是赞不绝口。真的有这样的孩子吗?大概学习好、听话的孩子会这样。但是将所有时间都花费在课本上的孩子,就失去了在自由时间发现自我的机会。

这样焦急的心情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彼得看到我这样子反而会更加不安。

但是我没有干涉彼得。其实,不只是彼得,爱丽丝和南希在做完功课后,我也让她们回到自己的房间做自己的事情。彼得经常发一会儿呆后,就开始捣鼓一些组装品,还会掏出书来,在纸上画着什么。爱丽丝和南希则喜欢编织一些东西,有时画画玩。

停顿一下后,老师继续表扬着彼得:“彼得不但上课充满热情,而且做每件事都很积极,是其他学生的榜样。”

忙了一晚上后,我委屈地掉下了眼泪。

“那你们为什么不早说?”

他们似乎以为我是为了省钱才这么问的。趁机会,我又把爱丽丝叫到了跟前:“你们都知道,我们家一天的伙食费是5美元,现在你们就帮我挑选5美元的食品回来好不好?”

“孩子们讨厌做的事情,我有什么权利强迫他们去做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终于找到了和孩子们一起做事的意义。在和孩子们一起做事的过程中,我可以很自然地了解到孩子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在这个基础上,就可以把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当作一堂教育课。

孩子们使劲地点头。开始的时候,他们学得很认真,可是没过几天,孩子们就开始看我的眼色行事了。有一天,又到了学钢琴的时间,他们总是磨蹭着不想去,互相交换着眼神。终于,爱丽丝鼓起勇气对我说:“妈妈,我们一定要学钢琴吗?”

“韩国是离这里很远的地方。妈妈在那么远的地方给你带来的礼物,你应该拒绝吗?为了妈妈,你也要高高兴兴地把裤子穿上。”

在这段时间里无论是画画,看书,还是玩玩具,都是孩子自己的选择。孩子们也有了自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这个问题,每天我都会问自己好几次。为了找到答案,下班后,无论在家里做什么事,我都和孩子们在一起。我想通过一起做事情,或许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即使在刷锅洗碗的时候,我也特意把他们叫到身边。每次去市场买东西,我也带着孩子们一起去。

韩国的妈妈们都有奇怪的强迫症,他们希望孩子不停地学习,从早到晚跟在孩子们后面,每一件事都要指指点点。为了能超过同龄的孩子,妈妈们把自己的孩子像牛一样,在各个培训学校之间赶来赶去。

☆不要把孩子当作“展示品”

“和孩子们融洽相处之后,有什么方法可以引导他们自己学习呢?”

由于丈夫的公务繁忙,从孩子们小时候到现在,我们全家没有一起去旅游过。不用说全家一起去旅游,就是在节假日的时候,丈夫也很少和孩子们在一起。

正在抚养孩子的妈妈往往错误地认为,不管什么,孩子只要认真去做就可以成功。因为现在孩子还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所以应当由妈妈决定。实际上,这是一个很危险的想法。当然认真做事情是没有错误的,但是这件事情应当由孩子自己去选择、去决定。

给孩子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从那以后,即使再微不足道的感觉全家人也会共同分享。每当爸爸下班回家,在各自房间学习的孩子们就会跑出来向爸爸问候;孩子们还学会了帮我打扫房间,尽管劳动的技能还非常稚嫩,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劳动的热情;遇到高兴的事大家会一起开怀大笑、痛苦的事大家一起悲伤。孩子们就像树枝渐渐发出新芽一样,每天都有着新的变化。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学你们,

所以妈妈们不要只看到孩子现在的样子,就产生不安与急躁。要相信孩子们的才能,多给孩子鼓励,更加耐心地去等待他们的蜕变。

没有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就不能尽到父亲的责任吗?孩子如果有一个忙碌的爸爸,就只能在缺少父爱的情况下成长吗?

从那以后,我一直绞尽脑汁想帮助孩子们理解“家”这个概念;想尽办法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机会很快就来了,我一直让孩子们轮流打扫卫生。这一天轮到爱丽丝了,恰恰赶上她身体不舒服。于是我把握住这个好机会,对经常和爱丽丝吵架的彼得说:“今天姐姐身体不舒服,你帮助她打扫卫生好吗?”

但是这样做,究竟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满足自己呢?当然,世上所有的妈妈都会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都是为了孩子而不是为了自己。如果说她们把孩子当作“展示品”,她们一定会暴跳如雷的。

彼得在拿到礼物后表情有些奇怪,给彼得的礼物是一件黄色的裤子。我觉得这条裤子非常适合穿着讲究的彼得,就给他买了两条。看来,彼得似乎不太满意。这时,丈夫看到了彼得不太高兴的样子。

彼得一句话也没说。

最近,我感觉在韩国家庭里,妈妈的口气越来越强硬。只要是和孩子有关的事情,都由妈妈来决定。如果爸爸稍微想插一句话,妈妈总是会说:“你整天在外面,知道什么?”

孩子们没有回答。

出现这种结果,都是受妈妈的影响。而且这也无异于失去了一个教育孩子的重要帮手。当妈妈与孩子之间出现问题时,连一个可以从中调节的人都没有了。

在表扬彼得的同时,我不断叮嘱自己,彼得真的能做好,我不要为此不安。

这时我正好看到陈列在货架上的牛奶,而南希就站在我的身边,于是我问她:“南希,一大盒牛奶和两小盒牛奶相比,哪个量更多?”

“为什么每次过节爸爸都不在家呢?平时总不在家,连过节的时候也不和我们一起度过。”

让孩子在生活中自己学习

我又问他们:“你们知道家庭是什么吗?”

爸爸和孩子的关系与妈妈和孩子的关系有所不同,如果稍微有点误会,就很难消除。爸爸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相对较少,产生误会后,圆满解决的机会也就比较少,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出现误会。在孩子们对父亲十分不满时,我不能在他们面前发丈夫的牢骚,而是应该让他们明白爸爸是不得已的。

大部分孩子本能地和妈妈更亲近一些。因为在他们的印象里,总是妈妈在满足他们的要求,所以他们更偏向妈妈一点。如果妈妈在他们的爸爸面前大声吵闹,十有八九他们会对爸爸产生坏印象。他们可能会想“爸爸让亲爱的妈妈生气了,他是我们家的坏人。”

我们经常会在有孩子的家庭中看到这样的情景:

南希和彼得举着牛奶算了一会儿高兴地说:“妈妈,一大盒和两小盒牛奶的量一样多,您别担心,买哪个都可以。”

我一个人在院子里割了半天草,正想喘口气,门铃响了。是丈夫回来了,他带着坦然的表情,走进院子里来,我一看到丈夫顿时火冒三丈。

因为生命是不能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彼得是一个做事小心谨慎、性格内向的孩子。在他这个年龄,正应该是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时候,可是他却喜欢一个人静静地沉浸于空想之中。他在学校的成绩也不是很好,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上课时总是不能集中精力,经常受到老师批评。在和姐姐爱丽丝比较之下,他总是有一种自愧不如的感觉。

彼得小时候总喜欢拆东西。上高中时,他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得了发明奖,这都是因为我给了他充足的思考时间,让他找到了自己的特长。如果只是一味地督促彼得学习功课,不要浪费时间,恐怕连彼得自己都不会发现自己有那方面的才能吧。

有一天,他们又习以为常地把碗碟扔到桌子上,于是我马上对他们说:“谁摔坏了碗,谁就没饭吃。”

绝对不能让孩子们看到父母争吵的样子

从那以后,每次去市场的时候,我都会让孩子们计算价格。算得最快的孩子,我就奖励他几枚硬币。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数学计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抚养孩子就是让孩子自己去感受生活,选择自己的路,而父母所要做的就是在孩子身旁给予帮助。

☆一切都从家里开始

正兴致勃勃看这看那的南希听到我的问题后,拿起牛奶看了一会儿,嘴里嘟囔着:“看一看包装马上就可以知道了……”这时,一旁的彼得走了过来,他拿起牛奶说:“这里不是标明了重量吗?把两小盒的重量加在一起就可以和大盒的重量进行比较了。”

这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妈妈对孩子的教育不应当只是坐在那儿又读、又背、又写。而应从生活中获得知识,这样教育孩子岂不是更容易?

我觉得父母在为孩子尽义务时,需要具有一种牺牲精神。牺牲是指不求任何回报、无条件地给予。要求回报的给予就不是牺牲。父母在为孩子付出时,不要为孩子划定路线,尽管这并不容易做到。

☆孩子有很大的潜力

彼得在我的劝说下开始练习写作,但是并没有什么显著效果,他在语言方面还是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但是,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他对我的信任,在这一点上他已经走出了第一步。

我安慰自己“彼得并不比别人差,他一定能发挥自己的才能”,而同时又为彼得担心,他会不会被别人欺负?在学校会不会因为被批评而更加畏缩不前呢?我甚至希望每天都能够守候在他的身旁。

在家里发生变化的孩子们

我的孩子就有这样的情况,爱丽丝经常在全校大会上接受奖励,各方面都很优秀,南希则具有很强的艺术天分,而彼得同姐姐妹妹比起来则显得过于平庸。但是,他也有自己的长处。他对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领域,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他尤其对机械有着浓厚的兴趣,小小年纪就可以制造出精巧的小东西来。

“应该在什么时候教育孩子?怎么教育?教育什么?”

我立刻把丈夫的衣架递给了他,然后静静地走开了。虽然锪艘欢亲拥奈且蛭⒆用窃诔。晕也荒芎驼煞蚍⒒穑也荒苋煤⒆用强吹礁改刚场8а⒆拥母改付贾篮⒆佑惺焙蛎舾械昧钊顺跃M蛞坏笔蔽液驼煞虺称鹄矗岫院⒆釉斐杉涠窳拥挠跋臁?/p>

有的妈妈和丈夫吵架后,总是这样问孩子:“你站在妈妈这边?还是站在爸爸那边?”

在彼得练习写作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很重要的一点。彼得在长句子上的表达比较弱,但是却善于写简短、概括性的句子。也就是说他适合于写诗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自己开始写起诗来,并且还给它们谱上了曲子。

“不喜欢吗?”

☆不要埋怨丈夫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