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清朝” 作者列表

林竹村的头像
林竹村 •清朝
1

王韬的头像
王韬 •清朝
5

【生卒】:1828—1897 【介绍】: 清江苏长洲人,初名利宾,字紫铨,号仲韬,晚年自号韬园老民、天南遁叟。十八岁考取秀才,后屡试不中。赴沪受雇于外国教会主办的墨海书馆,前后十三年。曾化名“黄畹”,上书太平天国将领刘秉钧。因此为清廷通缉,逃往香港。后游历英、法、俄诸国。回港办《循环日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中法战争时回沪任《申报》编辑、格致书院山长。著述极丰,有《韬园文录外编》、《韬园尺牍》、《淞隐漫录》、《普法战纪》等。

杭居敬的头像
杭居敬 •清朝
1

杭居敬,字简夫,芜湖人,康熙布衣。

郑应球的头像
郑应球 •清朝
4

郑应球,字桐君,凤山县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凤山县恩贡生。性情耿介,崇尚气节。康熙六十年(1721)朱一贵起事,同党郭国祯强行召募,郑不从,夜晚携妻子遁逃而去。招募者遍寻不著,怒焚其屋,尽为灰烬。朱一贵事件平定后,巡抚张伯行荐举为孝廉方正,婉拒不赴。主掌县书院教席长达十馀年,有益地方文教甚多,年近八十而逝。

李望洋的头像
李望洋 •清朝
4

李望洋(1829~1901)字子观,号静斋,清噶玛兰厅头围堡(今宜兰头城镇)人。幼从祖母郑氏读书,因家道中落而几乎废学。十六岁负笈堂叔家就傅读书,先后师事朱品三与俞昭文,二十岁起设馆训蒙为生。咸丰四年(1854)中秀才,九年(1859)中举人,与杨士芳、李镜如、黄佩卿、陈抟九等请将噶玛兰厅与淡水厅分学,并与杨士芳倡修仰山书院及五夫子祠。同治十年(1871)以大挑一等签分甘肃试用知县(十一年六月到任),历任渭源、河州、狄道州,颇有政声。获左宗棠赏识而不次拔擢,官至知州。光绪十年(1884)闻法军佔领基隆,乞假归兰阳。游宦十三年后有感于宦海浮沉,人心叵测,因此报请开去河州知州实缺,在故乡协助办理善后劝捐、清赋与团练事宜,主讲仰山书院。李氏素与鸾堂关系密切,据闻甘肃任内即有「飞鸾问政」之事,回宜兰后不但倡建「新民堂」,且充当鸾生。这种由士人高度参与鸾堂活动的现象,乃台湾颇为独特的宗教现象〖编者按:参见王见川〈李望洋与新民堂--监论宜兰早期的鸾堂〉,《宜兰文献》十五期。〗。日本治台初期,李氏获聘为宜兰支厅参事,授绅章,且为宜兰参加「扬文会」的代表。  李望洋著《西行吟草》两卷,明治三十四年(1901)出版,由其二子登第、登科与女婿张镜光校订发行,目前流传的版本乃龙文出版社出版的《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二辑(以下简称《汇刊》本),并参考陈汉光《台湾诗录》(以下简称《诗录》)、连横《台湾诗乘》(以下简称《诗乘》)、《台湾省通志》(以下简称《通志》)、《宜兰县志》(以下简称《县志》)等文献进行编校。(黄宪作撰)

沈士芳的头像
沈士芳 •清朝
4

山阴人,屏山令轫庵妹,萧山孝廉来孙谋室。

丁象震的头像
丁象震 •清朝
1

李如槐的头像
李如槐 •清朝
1

允祐的头像
允祐 •清朝
1

淳度亲王允祐,圣祖第七子。

李瑨的头像
李瑨 •清朝
3

李瑨,字宕山,渠县人。顺治甲午举人,官凤阳知县。有《片石齐集》。

总条数:5,131
上一页
第 16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