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人俊(1866~1918),名承烈,号采甫,以号行世。清淡水艋舺(今台北市万华)人。光绪十七年(1891)淡水县生员,游泮后拟赴秋试,适逢乙未割台之变,未成行。于是绝意仕途,閒居寄情诗酒,并设塾授课。明治四十二年(1909)春,与林湘沅、谢汝铨、洪以南诸贤,倡设台北「瀛社」,为该社中坚社员。生平致力吟咏,直抒胸臆,诗风平易流畅,时以诙谐笔调,反映现实生活。乡里父兄素重其品德,门生几达千人,台湾作家王诗琅亦曾从其学。王人俊著作虽丰,惜遭兵燹而散失〖参考邱秀堂《鲲海粹编。台北七君子诗存》,台北:台湾史迹研究中心,1980年;廖一瑾(雪兰)《台湾诗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9;唐羽《基隆颜氏家乘》,台北:基隆颜氏家乘纂修小组,1997年12月。 〗。2004年厦门大学出版《台湾文献汇刊》收录其《杂文诗辑钞》〖编者按:《杂文诗辑钞》原题〈台北艋舺秀才〉,为王采甫辑钞,杨莲福整理。以下所收王人俊诗三首系杨莲福所藏《杂文诗辑钞》,收录于《台湾文献汇刊》第四辑第十一册丁,陈支平主编,九州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 〗,乃王人俊辑钞前人诗文佳作,属于王氏之作极少。生平诗作大多发表于《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日日新报》,并收录于《咏李烈姬诗集》、《剑潭馀光》、《寿星集》、《环镜楼唱和集》、《东宁击钵吟前集》、《网溪诗集》、《台湾诗录》、《台海诗珠》、邱秀堂所辑《鲲海粹编。台北七君子诗存》,今即据此辑录编校。(蔡美端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