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生未苏息,胡马半乾坤。议在云台上,谁扶黄屋尊。
牵裾恨不死,漏网荷殊恩。永负汉庭哭,遥怜湘水魂。
时危当雪耻,计大岂轻论。虽倚三阶正,终愁万国翻。
穷冬客江剑,随事有田园。风断青蒲节,霜埋翠竹根。
衣冠空穰穰,关辅久昏昏。愿枉长安日,光辉照北原。
建都分魏阙,下韶辟荆门。恐失东人望,其如西极存。
【赵次公注】此诗上元元年九月后作也。【朱注】诗云“穷冬客剑阁,随事有田园”,其为成都草堂作甚明。鲍钦止编在宝应元年冬,是年虽复建南都,时公往来梓州,未尝定居,安得有田园之句?赵注得之。《通鉴》:至德二载,以蜀郡为南京,凤翔为西京,西京为中京。上元元年九月,改置南都于荆州,以荆州为江陵府。二年九月罢凤翔西都及江陵南都之号,宝应元年建卯月复建。《唐书》:上元初,以吕諲为荆州刺史。諲请以荆州置南部,帝从之。于是荆州号江陵府,以諲为尹。
苍生未苏息①,胡马半乾坤②。议在云台上③,谁扶黄屋尊④?
(从时事说起,慨朝议之失计。)
①王右军《与谢安书》:“小得苏息,备安其业。”②《东都赋》:“俯仰乎乾坤。”③《东观汉记》:桓谭拜议郎,诏令议云台。江淹《狱中书》:“高议云台之上。”④《汉书注》:黄屋,天子之车。
建都分魏阙①,下诏辟荆门②。恐失东人望③,其如西极存。时危当雪耻④,计大岂轻论⑤?虽倚三阶正⑥,终愁万国翻⑦。
(此论建都兴废,而陈时势之缓急。言分置宫殿,新辟都会,虽欲慰东人之望,其如西极严然存,不当建彼而废此也。且此时不急图雪耻,而轻论建都,恐治乱尚未可定耳。东人,指吕諲建都之议,西极,指上皇幸蜀之地。)
①班固《东都赋》:“建都河洛。”《周礼》:“悬治象之法于象魏。”注:“象魏,宫门双阙。”《南史·何胤传》:阙,谓之象魏。象者,法也。魏者,当涂而高大也。②《袁绍传》:下诏之日。《唐书》:荆州有荆门县,以荆门山名。《寰宇记》:荆门之地,乃荆襄要津。③《诗》:“东人之子,职劳不来。”东人,指荆门以东言。朱穆奏记:“纪纲少弛,颇失人望。”④《史记》:秦穆公谓三将曰:“子其悉雪耻。”⑤《后汉·冯异传》:季文诚能亟定大计。⑥《东方朔传》:“愿陈泰阶六符。”注,“泰阶,天之三阶也。上阶为天子,中阶为诸侯公卿大夫,下阶为士庶人。三阶平等,是为太平。”⑦《易》:“先王以建万国。”
牵据恨不死①,漏网辱殊恩②。永负汉庭哭③,遥怜湘水魂④。穷冬客江剑,随事有田园⑤。风断青蒲节⑥,霜埋翠竹根⑦。
(此伤削迹流离,不得参预朝事。牵据,为救房琯。漏网,谓谪司功。汉庭、湘水,欲效贾、屈而未能。虽有客舍田园,而对此风蒲、霜竹,不免衰老摧残矣。【钱笺】公之移官,以疏救房琯,而琯之得罪,以建议分镇也,故牵连及之。申涵光曰:人亦有一时感激,事过辄悔者。公以不死为恨,真谏臣也。)
①《魏志》:文帝欲徒十万户实河南,辛毗谏,帝不答,起入内,毗随而引其裾。②《汉·刑法志》:“网漏吞舟之鱼。”袁绍书:“殊恩厚德,臣既叨之。”③《贾谊传》:“可为痛哭者一。”④屈原见谗,沉于湘水。⑤王褒诗:“生年随事阑。”《杜臆》:随事,犹云随便有之。《归去来辞》:“田园将芜。”⑥庾信诗:“蒲低犹抱节。”⑦梁昭明太子《扇赋》:“折翠竹之枝。”
衣冠空穰穰①,关辅久昏昏②。愿枉长安日③,光辉照北原④。
(此讽当时君相之谋国者。衣冠二句,概刺朝臣,应上议在云台二句。愿枉二句,隐讽肃宗,应上苍生未苏二句。【朱注】衣冠虽多,未救关辅之难。今中原沦陷,天子当回阳光以照之,奈何汲汲建都之举耶?此诗首尾各四句,中二段各八句。)
①《史记·货殖传》:“天下穰穰,皆为利往。”②关中三辅,谓扶风、冯翊、京兆。江淹诗:“饬骖去关辅。”阴铿诗:“昏昏陇日沉。”昏昏,言日,故下接以长安日。③《世说》:晋明帝数岁,元帝问日与长安孰远?答曰:“日远。”明日重问之,答曰:“日近。”④曹植《登台赋》:“齐日月之光辉。”庾肩吾诗:“驻日逐戈锋。”按:梦弼云:北原,河北之地,时史思明据东京及河北怀卫等州是也。《钱笺》引《西都赋》“北朓五原”及庾信诗“北原风雨散”、岑参诗“五陵北原上”,于诗意不合。当时房琯分建之策与吕諲建都之请,前后事势回不相同。初安史首乱时,陷中原,破两京,剪宗室,逼乘舆,唐室孤危极矣,故分建子弟之议,足使贼子胆寒。其后,长安既复,兵势复张,惟河北未平,故须专意北向,以除祸本。若建都荆门,虚张国势,迂疏甚矣。且东南本无事,而劳民动众,恐度生意外之虞,此作诗本意也。《钱笺》附会两事,致诗意反晦,今辩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