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约翰·高尔斯华绥” 的 “名句” 列表

约翰·高尔斯华绥 英国)简介

约翰·高尔斯华绥(1867~1933)英国小说家、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福尔赛世家》三部曲、《现代喜剧》三部曲和剧本《银匣》等。高尔斯华绥是个多 产作家,在二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几乎每年写一部小说和一部剧本。1932年,高尔斯华绥“因其描述的卓越艺术--这种艺术在《福尔赛世家》三部曲(《骑 虎》、《出租》与《有产业的人》)获诺贝尔文学奖。

福尔赛世家1·有产业的人的封面
福尔赛世家1·有产业的人 作者:英国• 约翰·高尔斯华绥
外国小说

《福尔赛世家》是英国近代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1867-1933)所写的,包括《有产业的人》、《骑虎》和《出租》三部曲。《有产业的人》和《骑虎》各有一个插曲《残夏》和《觉醒》。作者通过福尔赛这个大家庭由“兴盛”到衰落的过程,写了英国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英国社会生活的动态,也反映了布尔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英国经济危机、社会动荡以及工党上台后实施所谓“国有化”所导致的资本更加集中等重大政治事件。作者站在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立场上刻划了资产阶级有了财产就能占有一切的反动本性,同时也揭示了在历史车轮的冲击下,他们都逃脱不了堕落、腐朽、衰亡的命运,在客观上起了批判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及其社会制度的作用,对于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有产业的人》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于1906年出版发行。福尔赛家族19世纪初由农村进入城市而发迹,老福尔赛们的父亲“杜萨特大老板”种田出身,后来到伦敦当石匠,又当上建筑承包商,发了财。他死后留下3万镑遗产,经过10个儿女的投资经营,已变为100多万镑,而且还在以年息3至5厘的速度递增,因为当时英国在海外有大量殖民地,进行资本输出和海外掠夺。现在他们都住在伦敦海德公园附近,最年长的已有86岁,最年轻的也60多了,主要依靠投资的利息生活,也经营工业或当律师。1886年6月15日下午,兄长老乔里恩福尔赛的孙女琼与建筑师波辛尼的订婚茶会,显示了家族的全盛时代。波辛尼是一个没有财产又不拘礼节的小伙子。茶会上,他结识了老二詹姆士之子索米斯的妻子伊琳。伊琳没有妆奁,只有美丽。索米斯为占有这样漂亮优雅的妻子十分自豪。最近他觉察出伊琳对自己有一种深刻的厌恶,决定请波辛尼在乡下造一座房子,来改善与妻子的关系。造房过程中伊琳爱上波辛尼,并要索米斯实践他当初对她的承诺:“如果婚姻不美满,就可以离去。”索米斯很痛苦,但仍然竭力扮演一个坦然无忌的丈夫。房屋造价超出了预算,索米斯十分愤怒,为是否要波辛尼赔款与伊琳争吵起来,明白了伊琳对波辛尼的感情。秋天的一个夜晚,波辛尼因索米斯强迫伊琳而受到刺激,在雾里狂奔,被马车碾死。已决定同波出走的伊琳又回到家里。90年代初的一个5月里,老乔里恩去世,留给伊琳一笔一万五千镑年金的遗产。委托儿子乔里恩代管。

福尔赛世家2·骑虎的封面
福尔赛世家2·骑虎 作者:英国• 约翰·高尔斯华绥
外国小说

《福尔赛世家》是英国近代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1867-1933)所写的,包括《有产业的人》、《骑虎》和《出租》三部曲。《有产业的人》和《骑虎》各有一个插曲《残夏》和《觉醒》。作者通过福尔赛这个大家庭由“兴盛”到衰落的过程,写了英国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英国社会生活的动态,也反映了布尔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英国经济危机、社会动荡以及工党上台后实施所谓“国有化”所导致的资本更加集中等重大政治事件。作者站在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立场上刻划了资产阶级有了财产就能占有一切的反动本性,同时也揭示了在历史车轮的冲击下,他们都逃脱不了堕落、腐朽、衰亡的命运,在客观上起了批判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及其社会制度的作用,对于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骑虎》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于1920年出版发行。90年代后期,英国在南非的殖民地开始武装反抗,爆发了和波尔人的战争。与伊琳分离了12年的索米斯,在孤独的岁月里一心盘财,财产增长很快,现已达10万镑以上;近几年又在搜集名画上着实捞了一笔。他尚无子嗣,想与伊琳离婚,娶年轻漂亮的法国女子安耐特;但见到伊琳又旧情重燃。她生日那天,他特地买了一只贵重的钻石别针,去请她回家,遭到拒绝。妹妹维妮佛梨德的婚姻也出了麻烦,她的丈夫达尔第随舞女离家出走。为保住财产,他不管妹妹的感情,教她离婚。伊琳爱上索米斯的堂兄乔里恩。福尔赛家族的青年一代乔里和法尔参军去了前线。乔里染病死在南非。索米斯向法庭控告乔里恩破坏他和伊琳的婚姻,乔里恩决定不予辩护。索米斯与安耐特的婚礼于1901年1月底在巴黎举行。安耐特的青春和美貌使索米斯踌躇满志,却不能像爱伊琳那样爱她。女皇晏驾了,国家投资利息从8厘跌到3厘。5月里,伊琳与乔里恩生了个儿子。11月,安耐特临产时发生问题,产妇和孩子只能二者择一。索米斯思索良久,决定要孩子,但听说生下的是个女儿,又很失望。天明后见到女儿,心里涌起一股从未有过的爱。詹姆士去世。1920年5月12日下午,索米斯与女儿去看“未来派画展”。他已经65岁,女儿芙蕾19岁了,长成一个漂亮姑娘。伊琳和她的儿子乔恩也来看画展,两个孩子一见钟情。交谈中才知彼此是远房兄妹。在画展上,他们还结识了一位叫马吉尔孟特的青年。芙蕾与乔恩的相识使双方父母很紧张。他们都决定不让年青人知道过去的事。长辈的阻止反而促进了青年人的爱情。马吉尔孟特也爱上了芙蕾,她对他却没有兴趣。芙蕾后来得知伊琳是父亲的前妻,十分震惊。孟特前来求婚,并说出自己是从男爵的继承人。索米斯让他等待。芙蕾极力劝说乔恩去不限年龄的苏格兰秘密结婚,乔恩担心会伤母亲的心,未肯。芙蕾向父亲诉说自己对乔恩的爱情,深深打动了索米斯,但他告诉女儿,以她两个月的感情来对抗35年的仇恨是不可能的。芙蕾心绪纷乱。夜里,她听见父亲在画廊上走来走去,走来走去。

福尔赛世家3·出租的封面
福尔赛世家3·出租 作者:英国• 约翰·高尔斯华绥
外国小说

《福尔赛世家》是英国近代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1867-1933)所写的,包括《有产业的人》、《骑虎》和《出租》三部曲。《有产业的人》和《骑虎》各有一个插曲《残夏》和《觉醒》。作者通过福尔赛这个大家庭由“兴盛”到衰落的过程,写了英国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英国社会生活的动态,也反映了布尔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英国经济危机、社会动荡以及工党上台后实施所谓“国有化”所导致的资本更加集中等重大政治事件。作者站在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立场上刻划了资产阶级有了财产就能占有一切的反动本性,同时也揭示了在历史车轮的冲击下,他们都逃脱不了堕落、腐朽、衰亡的命运,在客观上起了批判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及其社会制度的作用,对于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出租》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于1922年出版发行。前线仍在打仗,伦敦贵族仍在举行大规模的网球赛。人们在及时行乐。乔里恩写了一封信,把往事告诉了儿子,要儿子为母亲的幸福着想,与芙蕾断绝关系,伊琳看过,同意这样做。乔恩回到家,告诉父亲自己已和芙蕾订婚,请求父母亲理解他们的爱情。乔里恩把信交给儿子后,心脏病突发死去。父亲的死使乔恩自己的痛苦变得渺小了,意识到母亲除了自己再没有别的亲人。孟特深爱着芙蕾,仍时时来访。索米斯在《从男爵录》中查出了他的家世,得知他有不少田产。乔恩告诉芙蕾自己已晓得全部往事,结合已不可能。索米斯为了女儿前去说服伊琳答应婚事,被拒绝。芙蕾痛苦异常。10月,芙蕾与马吉尔孟特结婚,告别父亲去度蜜月。福尔赛家族的又一个成员悌摩西去世,葬礼异常冷清。在10月迷蒙的阳光下面,那块“出租”旧宅的牌子已经挂起来。索米斯感到世界上一切舒适都消失了。

骑虎的封面
骑虎 作者:英国• 约翰·高尔斯华绥
外国小说

人的占有欲是从来不会停止不前的。福尔赛家人总认为它是永远固定的,其实便是在福尔赛族中,它也是通过开花放萼,结怨寻仇,通过严寒与酷热,遵循着前进的各项规律;它而且脱离不了环境的影响,就如同马铃薯的好坏不能脱离土壤的影响一样。英国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历史家,到了适当的时候,将会形容这一个相当急剧的变迁为:从一个心安理得、自我约束的地方保守主义进至一个更加心安理得、然而不大约束的帝国侵略主义——换一句话说,整个国家的占有欲都在发展着。

有产业的人的封面
有产业的人 作者:英国• 约翰·高尔斯华绥
外国小说

《有产业的人》(1906)是高尔斯华绥的《福尔赛世家》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书中所描写的福尔赛世家正处于由兴盛到衰落的转折时期。福尔赛一家是金融家、交易所经纪人、拥有房地产或者股票的资产阶级,他们对立身处世、待人接物,对衣食住行、家庭关系,对殖民地、不列颠帝国等都形成了本质上相同的看法,这就是书中所讲的“福尔赛精神”,它的主要特征是“紧抓住财产不放,不管是老婆,还是房子,还是金钱,还是名誉”。

苹果树的封面
苹果树 作者:英国• 约翰·高尔斯华绥
外国小说

《苹果树》这部中篇小说,作者自许为他最好的故事之一,文字优美、耐读。通篇描写青年大学生艾舍斯特因“怜悯”爱上天真纯朴的村姑梅根,与她在苹果树下定情;又因阶级意识而将她抛弃。他造成一起恋爱悲剧,而最终他又为此伤感,因为他遗失了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那苹果树、那歌声和那金子”。值得一提的是故事开头艾舍斯特对“怜悯”的讨论,他说它“至少是蚌里的珍珠”。这个问题在作者写作《苹果树》时,在写给哈代的信中也曾议论过,他说: “蚌因珠而病,但珠是最美丽的东西,它比蚌本身更加珍贵。”据此,不难从小说中捕促到作者的道德批判和审美观念。

出租的封面
出租 作者:英国• 约翰·高尔斯华绥
外国小说

一九二○年五月十二号的下午,索米斯从自己住的武士桥旅馆里出来,打算上考克街附近一家画店看一批画展,顺便看看未来派的“未来”。他没有坐车。自从大战以来,只要有办法可想,他从来不坐马车。在他眼睛里,那些马车夫都是一群没有礼貌的家伙;不过现在战争已经结束,马车又有点供过于求起来,这班人遵照人性的习惯,又开始变得有点礼貌了。虽说如此,索米斯仍旧不痛快他们,心灵深处总把这些人和过去阴暗的记忆看成一个东西;而现在,就如他这个阶级所有的人一样,隐隐又把他们和革命看成一体了。大战期间,他曾经有一个时期相当焦急;和平后有一个时期焦急得还要厉害;这些经历都产生了一种顽强的心理后果。

总条数:7
上一页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