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台湾传统文化探源 作者:徐博东 近现代)

章节目录树

结语 台湾文化的特点

上一章 下一章

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文化还呈现出明显的“多元性”:它既有原住民的“土著文化”;更具有“闽文化”、“岭南文化”的显著特质;同时还有“中原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等大陆其他地区文化的特征;此外,还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外来文化”(西方和日本文化)的影响。正由于台湾较之大陆内地更多地受到各种东西方文化的撞击和影响,从而吸收、融合了各种文化的许多有益成分,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颇具特色的台湾地方文化,不断地丰富着中华文化的内涵,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从远古迄今,中国大陆移民台湾先后有三批:第一批是旧石器晚期的“左镇人”和“长滨人”,他们距今约在一万五千至三万年前甚至更早的年代由中国大陆移入台湾;第二批移民原属大陆南方古越族,其最早移入台湾者可早至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早期,最迟者由约在二千年前的汉代,今天的原住民大多是他们的后裔;第三批是汉民族的移入,始于宋元之际,止于本世纪40年代末,其间明郑时代、清初和1949年前后有三次移民高潮。这批移民的意义至关重要,台湾得以渐次拓垦,汉文化得以在岛内传播,都是汉民族大量移入的直接结果。尽管中间经历过荷兰和日本分别长达数十年之久的殖民统治,但中华文化的传统在宝岛台湾始终绵延不绝,常盛不衰,显示出它顽强的生命力。

近几年来,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不断改善,台湾与大陆的各种文化交流正在日益广泛深入地发展,我们相信,台湾文化必将从祖国大陆中华文化的母体中吮吸到更多更富营养的乳汁,从而愈加健康、茁壮地成长。

所谓“迟发性”,是说台湾的开发和步入文明社会的时间远比大陆晚得多,直到宋元之际才有汉文化的传入,明代才逐渐进入开发期,明郑时代才迈入封建制的门槛。当时,中国大陆封建文明至少已延续了二千多年的时间了。不过,台湾的开发虽迟,然而一旦注入汉文化的先进血液,便很快发展起来,不但跨越了奴隶社会的发展阶段,由原始社会直接步入封建文明,而且只用了短短大约二百年的时间,就赶上乃至超过祖国大陆大多数省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奇迹。

文化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生动写照,它在一定的地域和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人走到哪里,文化必定跟到哪里,并在哪里生根、开花、结果。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愿为转移的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

综观台湾文化发展的历程及其种种表象,大致可以归纳出如下四个方面的特点:即古老性、迟发性、多元性和同源性。

然而,台湾文化的“同源性”则是不言而喻的:“闽文化”也好、“岭南文化”也好、“吴越文化”、“荆楚文化”还是“中原文化”也好,统统都是以“华夏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各地域文化;而“土著文化”也大多属于远古时代由大陆南方传入的古老中华文化的一个支脉;即便是“外来文化”中的日本文化,众所周知,也曾受到过中华文化的很大影响。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含糊地说: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种自然延伸和发展,与祖国大陆同属于一个不可分割的文化系统。

所谓“古老性”,首先是说台湾的史前文化相当久远,早在数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就已有人类在那里生存和活动;早在数千年前,台湾的原住民便已有了美术及音乐的创作,他们“能作细布,亦作斑文布刻画其内,有文章以为饰好也”(《临海水土志·夷洲纪事》),并能“歌如犬嗥,以相娱乐”。隋代已能“雕刻禽兽”、“歌舞蹋蹄,一人唱,众皆和,音颇哀怨,扶女子上膊,摇手而舞”,美术和歌舞均有了较大进步;虽不会文字,但已懂得“望月亏盈,以纪时节,候草木荣枯,以为年岁”,实际上已有了最简单古老的“历法”(《隋书·东夷列传》)。泰雅人很早就能结绳纪事。早在汉人移居台湾前,布农人就早已会用简单的符号来表达某种意思。如用▲表示一日,章节插图表示田园,※表示竹篓里装有谷子等等。这些符号实际上已经是一种象形文字的雏型。台湾原住民虽没有文字,但他们以极其丰富的想象力编造出许多优美动人的神话和寓言故事,从远古流传至今。此外,原住民同胞如今还保留着数千年前大陆南方古越族的许多风俗习惯;而汉族民间,在语言习俗方面也是“古风犹存”。所有这些都说明,台湾文化确实源远流长,十分古老。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