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中国古代绘画 作者:徐改 近现代)

章节目录树

第一节 多姿的世间景象

上一章 下一章

可惜,这些作品都未能流传下来。值得庆幸的是,从不断出土的汉代文物中,我们又能见到许多绘画作品,它们的绚丽、生动,也足以使人惊叹不已。

《汉书·苏武传》中记载,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在麒麟阁画功臣像,用以表彰抗击匈奴的有功之臣。《后汉书》也曾记载汉明帝刘庄(公元58—75年在位)为了纪念和追思前世功臣,在南宫云台画32个功臣像,号召世人向他们学习。各地的衙署、学馆、别宫和庙宇神殿也都有大小不一的壁画。东汉王延寿在《鲁灵光殿赋》中就有这样一段描述:

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神海灵。写载其状,托之丹青……上帝开辟,遂古之初。五龙比翼,人皇九头。伏羲麟身,女娲蛇躯。鸿荒朴略,厥状睢盱〔sui xu 虽须〕。焕炳可观,黄帝唐虞。轩冕以庸,衣裳有殊。上及三后,淫妃乱主。忠臣孝子,烈士贞女。贤愚成败,靡不载述。恶以戒世,善以示后。

他描述的只是鲁地一个灵光殿上的壁画,竟包含如此丰富的内容,表现出如此丰富的想象力,那些皇宫大殿上的壁画内容,就可想而知了。

《汉书·高祖本纪》中记载“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刘邦讨伐韩王信,韩信战败逃到北方,联合匈奴共同抗刘。刘邦军到平城(今山西大同),被匈奴军队围困不能突出。陈平想出了一个办法,让画家画了一幅漂亮的美人图,派人送给阏氏,并说:‘汉朝有这样一个美女,现皇帝被困处境危险,打算把她献给单于(匈奴王的称谓)。’阏氏看了画上的美女非常漂亮,深怕再围下去,献出美女,夺去匈奴王对自己的宠爱,不如先主动撤围。于是去找单于说:‘汉朝皇帝有神灵保护,即使得到他们的土地,终归也不能占有。’单于听信了她的话,把围兵撤开一角,刘邦才突围出来。”

汉墓中出土的大量壁画和画像石、画像砖生动地记述了两千多年前人们丰富多采的生活情景。

第一节 多姿的世间景象

《弋射、收获画像砖》出土于四川省成都杨子山二号汉墓。此画像砖上部表现狩猎的情景。在美丽的池塘边,有两个猎手正张弓引弦而射,一群野雁冲天飞起,仓皇逃去。池中野鸭也疾速地游向远方。几条大鱼似乎也感到了威胁,摆着尾巴游开。只有池中的秋荷、岸边的树木沐浴在这清秋丽日下,悠然自得。所谓弋射是将系着绳子的箭射出去,然后可以将箭和射中的猎物一起收回。此图在狩猎者的身旁放着收回绳子的器具,可知它描绘的正是这种弋射。弋射者的姿态犹如舞姿,十分优美。一个斜向弯弓,一个将箭头直指头顶上的飞雁,具有此起彼伏的节奏感。汉代的农业经济已经十分发达,狩猎已不是单纯为了谋生的手段,也成了当时社会上层人士的一种娱乐活动。这幅弋射图的着眼点是对自然景物和猎趣的亲切描绘。情调轻松,给人以美的享受。

战国末年,七雄争霸,位于关陕地区的秦国,先后灭掉其他六国。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1年在咸阳称帝,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大帝国。继而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度量衡,修驰道,筑长城,显示出强大的综合国力。在建筑、雕刻、绘画领域也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如“覆压三百余里”、“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的阿房宫;规模空前的秦皇冥宫卫队雕塑群;气势煊赫的秦宫壁画,都是令世人惊叹的杰作。只是那些宏丽的宫殿早已被楚人项羽的一把火,烧为焦土,我们只能从绘有图画的残垣、残片上遥想当年壁画之壮观。

以上两则记载,起码说明汉代已有专门的肖像画,而且能画得比较像。

公元前206年,秦帝国灭亡。经过激烈的楚汉战争,汉王刘邦统一了全国,继承秦制,在长安称帝,建立中央集权制的汉王朝。汉代是个强大的封建帝国。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到处都充满勃勃生机。据记载,汉代的绘画艺术已经十分发达,既有规模宏大的壁画,又有传神写照的肖像画;既有表彰功勋、劝诫贤愚的历史画,又有充满幻想色彩的神怪画,题材多样,种类不一。

画像石和画像砖是用于墓室建筑的带有图像的大型砖石。画像石在石头上直接雕刻而成,画像砖一般用软坯模印烧制而成。山东、河南、陕西和四川出土的汉代画像砖、画像石最多。

在众多汉墓壁画中,规模较大、保存最好、内容最丰富的是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新店子一号汉墓壁画。发现于1971年,总面积100余平方米。主要描绘墓主人从“举孝廉”到“使持节护乌桓校尉”的仕途生涯。有庞大的车骑队列、豪华的县城府舍、众多的历史人物、丰富多采的生活场景及边塞各少数民族的地方风俗等。场面宏大,情节跌宕,结构复杂,布局缜密。其中的《百戏图》表现墓主人观看杂技的情形。在乐队的伴奏下,表演者臂系红带,有的束髻,有的赤膊,表演着跳丸、飞剑、舞轮、倒立、爬杆等技艺,各具姿态。不仅反映了汉代杂技艺术状貌,也充满了生活情趣。它们画在砖壁抹出的石灰底子上。一般先着色,后用墨线勾勒,也有的只用单线勾描或直接用色染画而成。造型生动、洗练,用笔质朴简率,着色厚重和谐。在单纯、简洁、稚拙的形式中表现出运动、力量和速度感。

画像砖面积小,且是模印,很难刻画面部的表情,聪明的汉代艺匠就把所有的才智都用于对动态的表现上。他们能抓住对象运动姿态最优美的一瞬,作出夸张而简括的描画,赋于形象以强劲有力的生命感和音乐般的节律。

汉代宫廷中设置管理画工的“少府”。下属有“黄门署长”、“画工署长”、“玉堂署长”。这些署长一般由宦官担任。可见汉宫中不仅画工人数众多,而且还有分工。据唐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载,汉明帝喜爱图画,让一些画家在朝中做官,并请班固、贾逵等学者,从经史著作中摘编故事,交给画家去画,叫作“画赞”,共有50卷,传至三国魏宫,曹植曾作《画赞传》,至唐名曰“汉明帝画工图”。可见汉代已有表现故事情节的卷轴画了。

“人死了,灵魂会升天。”这是汉代人普遍的观念。他们希望死后和生前一样享受永恒的幸福和欢乐。从皇帝到各级贵胄,生前就不惜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陵墓建造。集中能工巧匠雕绘墓室,还彼此争相炫耀,造成一代风气。就在这些封闭的墓室里,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包括壁画、帛画、漆画、画像石、画像砖等。所画内容十分丰富,上至天国,下至人世,乃至鬼怪仙人,神异动物,无所不包。

此画像砖的下半部表现收获的劳动场面。前面两个人挥着长镰收割,后面有三人弯腰拾穗,还有一担担提物者,好像是送饭人。人物动态优美自如,似乎他们的劳动是踩着轻快的节拍进行,产生了很强的韵律感。使人感到收获的欣慰和劳动的愉快。

在梁人吴均著的《西京杂记》中还有一段记载,说是汉元帝时(公元前48—前33年在位)后宫有许多妃嫔,不能一一见面。元帝便令画工分别为她们画像,然后再按画像上的模样召见。许多妃嫔以金钱贿赂画工,希望能把自己画得漂亮些,好得到皇帝的恩宠。只有王昭君不肯行贿,画工就故意将她画得不美,元帝一次也没有召见过她。后来匈奴人入朝求亲,元帝按画像选定“不美”的王昭君去做匈奴人的阏氏。出行前,元帝召见,见她貌美为宫中之最,且举止娴雅,善于应对,非常后悔。但名分既定,已无法更改。事后,元帝追查画像之原委,盛怒之下,把所有的画工都杀了。其中有毛延寿、陈敞、刘白、龚宽、阳望、樊育等。他们之中有的善画牛马或飞鸟,有的长于着色,但画人物肖像都不及毛延寿,他们同时被处死,致使京师画坛萧条、冷落。

著名的武氏祠画像石,于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在山东嘉祥城南武宅山发掘出土。乃东汉武氏家族墓前的石祠。共有四个石室,刻有50多幅构图完整的画面。有历史故事、帝王画像、远古神话以及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景象。如《车骑庖厨图》,画面分三层,首层为宾主对坐宴饮闲谈;中层为车骑出行;下层为庖厨中的情景:有的抓鸡,有的宰牛,有的烧火,有的淘米。架上还悬挂着酱鸭、熏鱼、牛头、牛腿,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所有画面全部阳刻,即将形象轮廓以外的空间铲低,使人物部分凸露出来,然后在面部和衣褶之间用阴线刻画局部,形成一种造型精确又具装饰意趣的独特风格。据武氏祠碑记可知,这些作品是孟孚、李丁卯、改卫等石工镌刻的。

汉代宫廷以外,还有许多名人善画。记载说,东汉杰出的科学家张衡能画画,还说他“恶图犬马而好作鬼魅”。《异物志》还记载他曾用脚趾画过猪身人头的神兽。东汉文学家、音乐家蔡邕〔yong拥〕不仅能画,还创八分书体。据《历代名画记》记载,至唐代还能见到他的《讲学图》、《小列女图》等作品。还有汉元帝时的刘褒,官居蜀郡太守,也非常能画。据说他画的《云汉图》人见之觉热,又画《北风图》人见之觉凉。这些记载表明,汉代的绘画作品已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这段记载后来经过剧作家的艺术加工,创造出了许多具体情节,可另当别论。昭君是否因画像远嫁匈奴,给昭君画像的画工究竟是不是毛延寿,史学界仍有争议。

例如,河南密县打虎亭一号汉墓中的壁画《百戏图》刻画了贵族们观看杂技表演的情形;河北望都汉墓在墓道的墙壁上画了许多门吏、门卒,可见墓主人生前地位的显赫;山东沂南画像石记述了墓主人生前的征战、出行、丰收宴饮以及死后的哀荣;四川成都、广德的画像砖表现渔猎、收获以及制井盐的生产过程,还有各种市井生活状况;江苏睢宁、铜山的画像石表现农耕、纺织等等,不胜枚举。其题材的广泛,描写的直接,情感的率真,是中国古代美术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难以相比的。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