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女服非常艳丽,五颜六色,纹饰变化繁多。妇女裙色有红、紫、黄、绿等,最流行的是红色裙。唐代妇女也穿褶裙,它的由来已久。据说,汉代赵飞燕被立为皇后,非常喜欢穿裙子。一天,她身着云英紫裙和汉成帝同游太液池(在今陕西省长安县西),正当她在乐曲声中翩翩起舞时,大风骤起,她被吹得像燕子般飞上空中。成帝急忙命令侍从拉住她的裙子。她得救了,裙子却被拉出许多皱纹。这时,人们发现有皱纹的裙子更加美丽。于是,宫女们都喜欢做成有许多皱褶的裙子,起名“留仙裙”(见东晋葛洪《西京杂记》)。唐代贵族妇女最名贵的衣着还有百鸟裙、花笼裙。百鸟裙是用多种鸟的羽毛捻成线同丝一起织成面料而制成的裙子。据说,中宗女安乐公主令尚方(主造宫廷器物的机构)汇集百鸟羽毛织成二裙,由于观赏角度不同、光亮程度不同,它的颜色可以变换:正面看为一种颜色,侧面看又是一种颜色,日光下是一种颜色,暗影中又是一种颜色,百鸟之状全部显现。制成这种裙子,工费“巨万”。自从安乐公主的百鸟裙出现以后,“贵臣富家多效之,江岭奇禽异兽毛羽采之殆尽。”(《新唐书·五行志》)花笼裙是用一种细软轻薄半透明的丝织品单丝罗制成的花裙,再用金银线及各种彩线绣成花鸟图形,是罩在裙子外面的一种短裙。还有一种衣着颇具特色,这从敦煌莫高窟壁画晚唐供养人形象上可以看到。她的上衣为米红色,绘有深紫大红花,蓝、绿叶子,灰色飞鸟,白色兽加灰色爪、目、尾。袖端缘条有蓝绿花。裙腰束得很高。裙色与上衣颜色相近。花与叶,蓝绿相间。浅绿色腰带。深紫色履,白底。供养人的这种衣着,把飞禽走兽的图案结合于一身,大红、大绿成鲜明对比,呈现出不拘一格的独特风采。
唐代女服和男服比较,服色较为鲜艳,款式变化多,更讲究穿着后的线条美。女服主要有襦、裙、衫、帔等。妇女着小袖短襦;有的裙长曳地;有的衫的下摆裹在腰里。肩上披着长围巾一样的帔帛。诗人孟浩然曾经这样描写唐代妇女的长裙:“坐时衣裳萦纤幕,行即裙裾扫落梅。”(《春情》)可见当时女性何等潇洒。
令人注目的是,唐代妇女服饰薄、透、露的程度前所未有。敦煌壁画329窟一个执花跽〔ji忌〕坐的少妇,身着罗衫,两乳隐然可见。永泰公主墓壁画中的侍女、丰顼〔xu须〕墓所绘贵妇人、懿德太子墓石刻宫廷女官,都袒胸露乳。韦洞墓壁画一个少女,身穿轻罗衫,实为半裸。据《旧唐书·舆服志》记载,唐高宗永徽年间(公元650—655年)、咸亨年间(公元670—674年)曾两次下诏禁止改变妇女服饰样式,但“初虽暂息,旋又仍旧”。唐高宗不事朝政,武则天掌握大权。她不拘一格,鼓励人们开阔思路,重视妇女,于是女服式样又多了起来。盛唐以后,女衫衣袖日趋宽大,衣领有圆的、方的、斜的、直的,还有鸡心领、袒领。袒领,即袒露胸脯。“粉胸半掩凝晴雪”(方干《赠美人》)就是对袒领衣着的描绘。唐代女服薄、透、露的特点,集中反映在贵妇人或宫廷歌妓、侍女身上,着装本人是一种感情上的宣泄,而宫廷君臣对她们的观赏,显然为感觉上的满足。
唐代丝履特点是履头高翘,女履尤为明显。这在陕西乾县唐永泰公主墓出土的石刻及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帛画上都有反映。唐代妇女的丝履有方头、圆头,还有卷云状、花丛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