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中国古代服饰 作者:戴钦祥 近现代)

章节目录树

第一节 冠与帻

上一章 下一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由于战乱接连不断,王朝更迭频繁,经济遭到破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受到严重影响,人们的礼法观念变得淡薄,衣冠服饰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魏晋时期的服饰,基本上承袭秦汉旧制。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出现了一种各民族间相互吸收、逐渐融合的趋势。一方面,一些少数民族政权的执政者,受到汉族传统文化的熏染,仰慕峨冠博带式的汉族服饰,热心提倡穿着汉族服装,以致形成“群臣皆服汉魏衣冠”的状况。北魏孝文帝元宏为表明是华夏正统文化的继承者所推行的汉化运动,禁胡语胡服,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另一方面,由于战祸连年,天灾和瘟疫肆虐,广大北方人民被迫背井离乡,远徙南方,出现民族错居杂处的状况,形成一种民族间相互影响,生活习俗日渐融合的趋势。汉族男子开始穿起紧身窄袖短衣、蹀躞〔diexie蝶泄,有环和加饰金银〕腰带和长统皮靴的胡服;汉族妇女的服装样式也由褒衣博带、上长下短变成紧身适体“上俭下丰(上短小,下宽大)”。从而出现了深衣形制在民间渐渐消失,胡服在中原地区广为流行的局面。关于这一时期服饰的特点,晋人葛洪在《抱朴子·外篇·讥惑》中有过如下概括:“丧乱以来,事物屡变,冠履衣服,袖袂财(裁)制,日月改易,无复一定,乍长乍短,一广一狭,忽高忽卑,或粗或细,所饰无常,以同为快,其好事者,朝夕仿效,所谓京辇贵大眉,远方皆半额也。”可见,这是一个追求新奇时髦、款式层出不穷、奇装异服盛行的时代。

章节插图笼冠(西魏供养人像)

用一块帛巾包头(即“幅巾束首”),是这一时期主要的首服。这从南朝大墓砖印壁画《七贤与荣启期》及《北齐校书图》、《高逸图》等名画中的人物形象上可以清楚看到。这些隐逸之士,每人头上裹的都是帛巾。

冠帽的形制颇具特色。汉代的巾帻这一时期虽然还在流行,但已有变革。如将帻后加高,中呈平型,体积逐渐缩小至头顶之上,称平上帻,或“小冠”。在小冠上加以笼巾(平顶,两边有耳下垂,下面用丝带系扎),则成为“笼冠”。因为它是用黑漆细纱制成的,又称“漆纱笼冠”。后世的乌纱帽就是由它演变而成。这种冠男女通用,是当时的主要冠式。此外,还有卷檐似荷叶的卷荷帽,附有下裙的风帽,有高顶形如屋脊的高屋帽,尖顶、无檐、前有缝隙的帢〔qia恰〕以及突骑帽、合欢帽等形制。帢则是魏武帝曹操亲自设计并率先戴用的。由于当时战祸频仍,资材匮乏,他以缣帛替代鹿皮,制成皮弁的样式,定名为颜帢。经由他的提倡,这种首服很快在朝野流行开来。据说,晋凉州刺史张轨临终,还叮嘱入葬时给他戴一顶白帢就可以了,足见时人对帢的喜爱。

第一节 冠与帻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