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张文宏说传染 作者:张文宏 近现代)

章节目录树

接吻病:披着浪漫外衣的恼人病毒

上一章 下一章

研究人员已证实,EB病毒存在于全世界的所有人群中,90%~95%的成人的EB病毒血清反应呈阳性。

卫生部门发出的通知:这次的EB流感很严重。有预防的方式,就是要保持喉咙黏膜的湿润,不能让喉咙干燥,因此一定要多喝水。一旦喉咙的黏膜变得干燥,在10分钟内病毒就能入侵体内。成人每次喝50~80 ml的温水,孩子喝30~50 ml,依年龄大小,觉得喉咙有点儿干就喝。不要犹豫,也不要忍,手边要保持有水可以喝才行。不用一次喝很多水,那样是没用的,因为水会很快排出体外。一直保持喉咙湿润不干燥,才是正确的做法。在3月底前,人多的地方暂时不要去;坐地铁或公交车时,有需要的话请戴口罩。炸物辣食先暂停,维生素C要补充够。

这说明感染者本人身体强壮,免疫力强。

一年后,她才道出真相,她患上了一种听起来很浪漫的疾病:接吻病。

一般指的是抗体阳性,不一定代表患病,此时应该再去查核酸,之后根据临床表现来判断后续的治疗。

1990年9月11日—10月7日,在位于加勒比海的波多黎各一家社区医院里,一种俗称“接吻病”的传染病悄然暴发了。

同时,这些患者重复检测后,只有一个呈阳性,而且没有一个人的临床检测结果和“接吻病”一致。

随后,权威部门出来辟谣,说“EB流感”根本不存在,EB病毒和流感病毒是两回事。那么到底什么是EB病毒,它会引起什么症状呢?历史上有没有过EB病毒的暴发流行呢?我们不妨从波多黎各的一个案例开始讲。

2019年年初,网上出现了很多关于“EB流感”的传闻,纷纷呼吁“大家把这条信息发到家长群里”,内容大同小异。

19世纪末,人们才认识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这么一种病。不过,那时候它还不叫这个名字。在1885年,著名的俄国儿科医生尼尔·菲拉托夫(Nil Filatov)观察到病人有这种症状,他暂时称之为“特发性肾炎”。1889年,德国儿科医生埃米尔·普法伊费尔(Emil Pfeiffer)也观察到病人有类似症状,而且他发现这种疾病的一个特性:在一个相对集中的范围内传播,比如家里。这也是为什么在开篇的案例中,专家会否定那次疫情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了。普法伊费尔还专门创造了一个术语Drüsenfieber(“腺热”)来称呼这种疾病。

那么,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病?又为什么被称为“接吻病”呢?

在发展中国家,4岁前儿童EB病毒血清反应阳性率接近100%;而在美国的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中,EB病毒血清反应阳性率的范围为25%~50%。很多人认为,之所以有这么高的数据,是因为儿童间接触太过密切,以及个人卫生习惯有问题,为早期感染及随后传播EB病毒提供了机会。

传染病专家说,“接吻病”的潜伏期为4~8周,而检测的患者患病潜伏期最长27天,其他人的只有1~15天,本次疫情的症状明显与“接吻病”的症状不符合。而且,这种病的传染特征是范围特别集中,这点也与这次情况不同。

1.什么样的人容易感染EB病毒?

科学家们还没有从环境来源中发现EB病毒,这提示人类是其主要宿主,EB病毒与人类有悠久的共同进化史。EB病毒感染者可以间断排出病毒数月至数年。

儿童和成人感染EB病毒的症状大体相似,只有程度上的不同。儿童发病时的体温通常都在39℃左右,而且很难降下来。这样的情况会持续一周左右,最严重的能持续10多天。成人则只有简单的发热症状。

接吻病是由EB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传染病,会导致发热、患皮疹等症状。那么是不是只要发热、患皮疹就要服用抗生素呢?显然不是。治疗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只服用对细菌有效的抗生素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如果感染了EB病毒,出现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服用某些抗生素还可能导致严重的药疹和肝功能异常。因此,在没有搞清楚病原前,出现发热千万不要自己乱用抗生素。如果医生考虑发热的原因是病毒感染,那就更没有必要服用抗生素了,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不过,对于医学以外的世界,它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是“接吻病”。因为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家阿尔弗雷德·S.埃文斯(Alfred S. Evans)通过测试证实,这种病的主要传播渠道就是唾液,而人们交换唾液最常见且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接吻,所以这种病得了一个披着浪漫外衣的名字:接吻病。

不过,EB病毒属于自限性病毒,不论是成人还是儿童,正常情况下都能在一周左右恢复健康,且不会留下后遗症。

张爸敲黑板

EB病毒属于自限性病毒,一般一周左右可以自愈。但是对于体质较弱、抵抗力较差的人,还是应该主动就医。

9.EB病毒呈阳性者可以结婚吗?会不会传染给伴侣或孩子?

EB病毒感染是极为普遍的:据估计,全世界多达95%的成年人携带此病毒,该病毒可在宿主记忆B淋巴细胞内建立持续终身的潜伏感染。儿童感染该病毒后通常无任何症状。但是,在青少年中,感染该病毒后有30%~50%的会发展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临床表现是不规则发热、淋巴结肿大、咽痛、外周血检查发现异形淋巴细胞,通常数周后症状减轻至消失,预后良好。

05 密切接触传染病
接触之后,记得洗手

这次疫情波及了许多人,有门诊病人、住院病人和工作人员,一共57人,病毒检测都呈阳性。在病程明确的患者中,24位患者的病程为1~15天(平均9天),另有1位患者的病程长达27天。当地报纸和电视台立刻把消息公之于众,说该医院检测到“接吻病”正在医院周边社区暴发。消息传出,在急诊室治疗的患者纷纷要求接受检测,其他城镇的人也主动来到该医院进行检测。

3.为什么EB病毒感染者没有任何可见症状?

接吻病的前世今生

没有。

1967年,费城儿童医院的维尔纳·亨勒与格特鲁德·亨勒夫妇(Werner and Gertrude Henle)发现了EB病毒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关系。处理该病毒的实验室的技术员感染了这种疾病。实验人员将从这位技术员身上采集到的样本和他未患病时的样本进行对比,可以明显观察到:病毒抗体的滴度相比之前的显著升高了。这就直接印证了保罗和比内尔、爱泼斯坦和巴尔的研究成果,为治疗“接吻病”奠定了基础。

6.EB病毒不治疗会自愈吗?

1920年,这种疾病终于有了官方的名字。斯普朗特和伊万斯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医院公报》上发表论文,首次使用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这个名字。现在,这个名字特指由EB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大多数疾病不同,它的测试是通过血清检测完成的。1931年,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约翰·罗德曼·保罗(John Rodman Paul)和沃尔斯·维亚尔·比内尔(Walls Willard Bunnell)在患者的血清中发现嗜异性抗体,从而开发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实验室测试,因此,这种方法被称作保罗-比内尔(Paul-Bunnell)测试。后来,这种测试方法被嗜异性抗体测试取代。开篇案例中医生对患者的检测,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传染病专家判定:此次EB病毒暴发,纯属乌龙事件!

EB病毒感染不分年龄段,任何人都有可能感染EB病毒。青少年会多一些。

5.感染EB病毒后,会引起哪几种疾病?

EB病毒知识小科普

(3)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勤洗手、不喝生水。

然而,经过后续全面的疫情调查,研究人员发现,实验室结果可能是错的,这次疫情根本不是“接吻病”疫情。

人类针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大规模研究已有数十年历史。传统观点认为,其发病率的峰值在15~24岁年龄段。不过,英国的一些数据表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也可在更年长时发病,且病情更重,更需要住院接受治疗。成人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相对少见,在成人咽炎中所占比例低于2%。由于儿童期曾暴露于EB病毒环境,绝大多数成年人不易被感染。

退役前的海宁,在2007赛季夺得包括法网和美网在内的网球比赛9个单打冠军,赛季63胜4负,胜率高达94.03%。然而,她却在当打之年突然宣布退役,成为网球史上首个以No.1身份退役的球员。

章节插图图5-3 电子显微镜下的EB病毒

可以结婚。感染EB病毒之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从而产生免疫力。不会传染给伴侣和孩子。

接吻病知识卡片
感染途径 主要通过唾液暴露传播,通过性传播亦有报道。
潜伏期 5~15日,多数为10日。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多呈散发性,无季节和性别差异。
感染者症状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EB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疾病,主要发生于青少年和青年中。典型特征为发热、淋巴结肿大、咽炎、疲劳、皮疹等,部分患者会有肝脾肿大症状。
如何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怀疑该病者应该检测外周血涂片。
•如果外周血涂片异型淋巴细胞明显增多,则提示患者罹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如何治疗 对症治疗为主;抗病毒治疗没有显示有助于患者的恢复,效果不明确,不推荐使用。
如何预防 •目前尚无可以有效预防EB病毒感染的疫苗。
•减少与活动性EBV感染患者的接触。

病人出现咽痛、发热、头痛、乏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看起来都是EB病毒急性发作的表现。

童年期感染EB病毒,通常呈现亚临床状态。虽然暴露率高,但只有不到10%的儿童的患病表现会发展为临床感染。症状性感染的发病率从青少年期开始升高,直至成年。

疾控中心提醒,近期流感特点:1.快速高烧,不易退,退烧后再次发热。2.烧后转入咳嗽期,持续时间长。3.儿童居多。4.成人以咽部症状为主,伴有头痛和周身不适。5.传染性强。温馨提示家长们,家里老人孩子注意,谨防全中!最近病毒严重,大家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同时提醒孩子注意卫生清洁,多喝水。

2007年,网坛传奇选手贾斯丁·海宁宣布退役。

8.EB病毒呈阳性,意味着什么?

(1)远离患病人群,避免交叉感染。如无必要,不要带孩子去拥挤的地方,即便去,最好戴上口罩。

(2)作为父母,不要让别人随便亲孩子的手、口、鼻等区域,最多亲下额头或脸颊就可以了,因为这两个部位比较好清洁。

EB病毒是一种可广泛传播的疱疹病毒,感染EB病毒可引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又被称为“接吻病”——EB病毒会通过接触感染者的唾液传播。EB病毒无处不在,预防起来非常困难。EB病毒抗体存在于全世界各种人群中,有90%~95%的成人的EB病毒血清反应呈阳性。大多数中国人在儿童期已感染EB病毒,因此成人发病率远低于其他国家的。

2.如何通过预防让孩子远离EB病毒?

EB病毒属于自限性病毒,一般一周左右可以自愈。

“接吻病”的医学名称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一旦感染上这种病,患者会发热、咽痛,伴有淋巴结肿大、扁桃体肿大、皮疹。这种病是运动员的噩梦。因为患病期间进行剧烈运动,极易导致脾脏破裂,病毒感染加重,也会导致脑膜炎、心肌炎等病情发生。

对于身体强壮、抵抗力较强的人来说,只有简单的发热、呕吐症状,最多只是有扁桃体发炎、咽喉肿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但是对于体质较差的人,尤其是儿童来说,感染EB病毒有一定的危险性。EB病毒可能会侵入其脏器,引发比如脑膜炎、心肌炎、脊髓炎等疾病,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不过,只有检测方法还不够,还需要找到确切的病原体。1964年,布里斯托尔大学的迈克尔·安东尼·爱泼斯坦(Michael Anthony Epstein)和伊冯娜·巴尔(Yvonne Barr)在伯基特淋巴瘤细胞中首次发现了该病毒。为了纪念他们的功绩,人们把他俩的名字首字母各取一个,就成了今天大名鼎鼎的“EB病毒”

这种病的主要传播渠道就是唾液,而人们交换唾液最常见且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接吻,所以这种病得了一个披着浪漫外衣的名字:接吻病。

不只是海宁,在世界体坛,“接吻病”已经葬送了不少体育明星的前途。澳大利亚1500米游泳名将哈克特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被查出患有该病;台球斯诺克名将奥沙利文也一度因为患上此病考虑退役;费德勒在2008年年初也因为“接吻病”错过赛季备战,结果那一整年“费天王”都不在状态;2008年9月,效力于洛杉矶湖人队的孙悦也被确诊为“接吻病”,因为该病具有传染性,当时湖人对的人毫不犹豫地责令他无限期停赛。

7.儿童感染EB病毒与大人感染EB病毒,症状不一样吗?

4.EB病毒有疫苗吗?

EB病毒是一种广泛传播的疱疹病毒,属于疱疹病毒4型。它有一个多面衣壳,内有双链DNA作为遗传信息。

儿童和成人共同的症状是喉咙痛,呼吸困难。严重的还会引起扁桃体发炎,甚至是淋巴结肿大等。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