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挪威” 作者列表

乔斯坦·贾德的头像
乔斯坦·贾德 •挪威
著作
5

乔斯坦·贾德(Jostein Gaarder),是一位挪威世界级的作家,公元1952年8月8日出生于挪威首都奥斯陆,大学时主修哲学、神学以及文学,并于奥斯陆大学得斯堪那维亚文学系挪威文组的学位,曾担任文学与哲学教师,自198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以来,已成为当代最重要的北欧作家。198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以来,已成为挪威世界级的作家。1991年《苏菲的世界》一出书就成为挪威、丹麦、瑞典和德国的畅销书,版权并已卖出三十几国,成为挪威继1990年赢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汉姆之后最成功的本土作家。其他作品还包括《青蛙城堡》、《纸牌的秘密》、《圣诞的故事》、《西西莉亚的世界》等书。

尤·奈斯博的头像
尤·奈斯博 •挪威

尤·奈斯博(Jo Nesbø,1960年3月29日-),北欧犯罪小说天王,挪威史上最畅销的作家,每一部作品都是挪威图书畅销排行榜冠军。他拿过北欧的所有犯罪小说大奖,包括玻璃钥匙奖、挪威史上最佳犯罪小说奖、书店业者大奖等,还获得英国国际匕首奖和美国爱伦·坡奖提名,作品被翻译成40种语言,在50多个国家出版,全球销量突破2500万册。 奈斯博曾是挪威知名的摇滚歌手,白天任职于金融业,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演出。不久,他考得金融分析师执照,被挪威最大的证券公司高薪挖走。然而工作和乐团越来越难以兼顾,濒临崩溃的奈斯博决定休半年长假。他带着笔记本电脑,跳上飞机,前往澳大利亚,在那里写下了日后让自己声名大噪的“哈利·霍勒警探”系列的第一部。 奈斯博受到英美犯罪小说名家一致推崇,迈克尔·康奈利称赞他是“我最喜欢的惊悚作家”。评论家普遍认为,奈斯博可与丹尼斯·勒翰、詹姆斯·艾尔罗伊、迈克尔·康奈利、伊恩·兰金、雷蒙德·钱德勒等名家相提并论,称他是“挪威犯罪书写的毕加索”;德国《明镜》周刊则赞他为“斯堪的纳维亚的奇迹”。他的读者族群广泛,涵盖纯文学、冷硬推理、黑色小说,以及通俗惊悚小说爱好者。

罗尔德·达尔的头像
罗尔德·达尔 •挪威
著作
1

罗尔德·达尔(Roald Dahl,1916年9月13日—1990年11月23日),出生于英国威尔士卡迪夫兰达夫,毕业于天主教兰达夫学校、雷普顿公学,信仰天主教。

易卜生的头像
易卜生 •挪威
著作
1

亨里克·约翰·易卜生(挪威语:Henrik Johan Ibsen,1828年3月20日-1906年5月23日),生于挪威希恩,是一位影响深远的挪威剧作家,被认为是现代现实主义戏剧的创始人。 1828年易卜生出生于挪威南部小城希恩的一个木材商人的家庭,后来家道中落,易卜生14岁时离开父母,14岁到小城格里姆斯塔做药店学徒并开始写剧。青年时受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影响,曾参加挪威民族独立运动。1848年开始写作诗歌和剧本,第一个剧本是三幕诗剧《凯替莱恩》。1850年易卜生到奥斯陆报考大学,但未被录取,同年完成第一部剧作,当时他才22岁,但这部剧未被上演,他的第一部被上演的剧是同年的《墓地》,但这部剧没有获得多少注意。虽然他此后几年中没有再写作,但他并没有放弃写剧。 1851年10月经人推荐入卑尔根剧院任编剧和舞台主任,开始职业戏剧家的生涯。他在挪威剧院工作期间,在那里他作为作家、导演和制作者参加了145部剧作的制作。在这段时间里他虽然没有自己写剧,但是他从工作中获得了许多实际经验,而这些经验后来对他的剧作有很大的作用。 1857年他回到奥斯陆。当时他的经济状况非常坏,但他1859年结婚。他对挪威的生活非常不满,因此1864年他去意大利。此后27年中他没有再回到故乡。而当他回到挪威时,他已经是一个备受争议,但有名的剧作家。 他此后的两部剧作,1865年的《布朗德》和1867年的《培尔·金特》为他带来了他所希望的注意和经济上的成功。 这些成功给他带来了自信,他开始越来越多地将他自己的信任和判断加入他的剧作。他将此称为“思想的话剧”。他此后的一系列剧作被称为是他的黄金时代。他的威信不断增强,他本人越来越成为欧洲剧作争论的中心。 1906年5月23日逝世于奥斯陆。 易卜生的戏剧创作大致可分三个时期。其早期的剧作大多采用挪威古代英雄传奇、歌谣和历史改编创作,属于富于民族色彩的浪漫主义戏剧。他根据挪威古代英雄传说和用中世纪的民间创作,改编了多部剧本,如《凯替莱恩》、《英格夫人》、《奥拉夫.利列克朗》、《觊觎王位的人》等。《英格夫人》描写十六世纪挪威北方女英雄英格夫人的故事,《觊觎王位的人》则是写挪威从封建割据到民族统一时期的斗争,作品借歌颂古代英雄宣传民族团结,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并以此倡导挪威的民族戏剧。稍后的《布朗德》、《彼尔.金特》开始向现实主义转变。 中期创作约在1869年至1890年期间,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巴黎公社革命引起欧洲社会矛盾的激化,这使易卜生对资本主义社会和制度的认识有所加深。他把注意力从中世纪民间文学转移到当前现实生活方面来。他的创作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他往往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从多方面剖析社会问题,揭露和批判的锋芒直指资产阶级社会的种种弊端,触及到法律、宗教、道德乃至国家、政党、体制等各个领域。因此人们称之为“社会问题剧”。 重要剧作有《青年同盟》、《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等。1891年,易卜生六十三岁时回到久别的祖国,在奥斯陆度晚年,他晚期的创作,不像中期那样热情、犀利,显得冷峻、深邃,转向心理描写和精神分析,也有悲观情绪和象征主义色彩,作品有《野鸭》、《建筑大师》等。1898年易卜生七十寿辰时,挪威文化界聚会庆祝他的生日,挪威国家剧院为他树立了一尊铜像以示敬意。易卜生一生共写过二十六个剧本和许多诗篇。他的剧作对现代戏剧发展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故而被称誉为“现代戏剧之父”。

奥拉夫·H·豪格的头像
奥拉夫·H·豪格 •挪威
著作
1

奥拉夫·H·豪格(Olav H. Hauge, 1908-1994),二十世纪挪威著名诗人,生于挪威西部的乌尔维克,他几乎一生都生活在那里,以种植一英亩苹果为生。他深受中国古代诗人的影响和启示,过着园丁的简朴生活。自从1946年出版第一卷诗集《灰烬中的余烬》以来,他出版了十多卷诗作,还出版过一卷儿童诗,其中重要的有《礼物》等。他获得过挪威文学评论家奖等多种国际国内文学奖。此外,他还是一位知名的翻译家,曾经把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和一些英美作家的作品译成挪威语。 奥拉夫·H·豪格的作品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挪威文学的主要成就之一。他的诗扎根于挪威本土的风景,具有典型的北欧特征,朴质、抒情的语言中透露出平静而深刻的哲理,他善于用事物的片断来概括事物的整体,对诗人自己来说,“几滴水”、“一粒盐”才是人类与世界最美好的联系,成为对这个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的抵抗和精神安慰。他的诗已经被译成了数十种文字,在欧美具有较大的影响。

总条数:5
上一页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