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瑞典” 作者列表

马伊·舍瓦尔的头像
马伊·舍瓦尔 •瑞典

马伊·舍瓦尔(Maj Sjöwall),著名瑞典推理小说作家。 马伊·舍瓦尔与丈夫佩尔·瓦勒共同创作了侦探小说史上著名的警察小说:马丁·贝克探案系列。 马伊·舍瓦尔和佩尔·瓦勒相识于1962年,之所以会展开两人通力创作的写作生涯,是因为丈夫瓦勒本来是报道刑事案件的记者,对警察的工作非常熟悉。在从事记者的生涯里,他曾写下过一些小说,但他属于快手型的写作风格,写得既急又多,有时遂留下一些空白和细节,例如人物的样子、路上的风景等等,准备日后再行填补。有一次,这部份的工作他让舍瓦尔为他代劳,结果效果出其得好。得到丈夫的赞美后,让舍瓦尔自觉有能力可以创作,而丈夫也鼓励有加,于是开启了两人的合作之路。一路以来,丈夫的鼓舞一直是她创作的最大动力。她对自己的批评相当严厉,总不知道自己写的东西好不好,若没有遇上她丈夫,她会不会当上作家恐怕是很大的未知数。而且她很年轻就生了孩子,为了照顾家庭,她并没有当女强人的企图心,全心在家当全职主妇。所以说,丈夫是推动她的最大、最原始的力量。 两人从1965年开始,每年出版一部以警探马丁·贝克为主角的小说。他们有意识地逐年参照社会环境的变迁,以及人心世情的转换。直到1975年瓦勒去世,夫妇俩共创作了十部小说。舍瓦尔与瓦勒都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他们决定通过小说对社会进行反思:“我们把创作犯罪小说当做解部刀,一刀一刀划开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假象和弊病。” 他们创作的“马丁·贝克探索系列”被称为史上最佳“警察探案小说”之一,也是同类小说中的不朽经典,英国推理界权威H.R.F.基廷甚至作出“人生尽在其中”的高度评价。此外,这套书也是瑞典侦探小说有史以来第一次打入国际市场,而且深获欧美侦探小说界推崇,并在销量方面取得傲人的成绩的作品。 马伊·舍瓦尔和佩尔·瓦勒对推理小说的强烈抱负,不仅开创了独特的合作模式及写作计划,更将侦探小说推向高质量的创作境界,为读者打开了一道新视野,使通俗小说不再通俗,让侦探小说不再只是侦探与罪犯的追逐。

史迪格·拉森的头像
史迪格·拉森 •瑞典

史迪格·拉森 (Stieg Larsson)(1954年8月15日-2004年11月9日)是一位瑞典记者与作家,他定居在斯德哥尔摩,从事新闻工作,对右翼极端主义有着长久深刻的独立观察,并以死后出版的犯罪小说《千禧年三部曲》闻名于世。 曾任职瑞典中央新闻通讯社TT,并于工作之余投身反法西斯主义的活动。1995年,他创办了“Expo”基金会,并自1999年开始担任基金会同名杂志主编。由于他长期致力于揭发瑞典极右派组织的不法行动,多年来一直受到程度或轻或重的死亡恐吓与威胁。这部小说中总是积极捍卫社会正义、不求个人名利的男主角,几乎就是拉森本人的化身。拉森从2001年开始“千禧”系列小说,来不及看见首部曲《龙纹身的女孩》在2005年出版,以及此系列小说售出全球超过34国版权、轰动全欧的盛况。随着二、三部曲的出版,“千禧”系列引爆阅读热潮,雄踞欧洲各国畅销书排行榜,且畅销不坠。 《龙纹身的女孩》在2006年夺下北欧犯罪小说协会最佳犯罪小说“玻璃钥匙”奖(Glass KeyAward);2008年,“千禧”系列第三部《捅马蜂窝的女孩》再度夺下玻璃钥匙奖。拉森打破纪录,成为瑞典有史以来第一位两度获颁该奖项的作家。2008年2月,拉森并入选英国《每日电讯报》“一生必读的五十位犯罪小说作家”。 拉森在2008年荣登全世界最畅销作家第二名,仅次于卡勒德·胡赛尼。到了2010年3月,他的《千禧年三部曲》已经在超过四十个国家卖出了六千五百万本,也是首位在亚马逊书店卖超过100万本电子书的作者。根据《出版者周刊》统计,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直捣蜂窝的女孩》是2010年全美最畅销的书籍。

乔纳斯·嘉德尔的头像
乔纳斯·嘉德尔 •瑞典
著作
3

乔纳斯·嘉德尔(Lars Jonas Holger Gardell,1963年11月2日-),瑞典小说家、艺术家、剧作家与演员。1963年11月出生于位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北部的郊区泰比,十八岁时曾想就读戏剧学院,后来改与朋友开设画廊。1985年出版带有自传色彩的第一本小说《感情游戏》,其后陆续出版了二十多部著作,同时被翻译成十三种语言。 他曾获众多奖项,包括1995年的金甲虫奖(由瑞典电影学院颁发、奖励过去一年内对瑞典电影产业有卓著贡献的演员或剧作家)、2001年获瑞典SKTF作家协会年度作家挑战者奖(年度作家奖近20年来仅破例为乔纳斯‧嘉德尔颁发此特别奖项)、2008年获得瑞典隆德大学(Lund)神学荣誉学位、2012年获瑞典《焦点》杂志评选为全国年度风云人物、2013年获得瑞典林雪平大学(Linköpings)医学荣誉学位,并获颁北欧文化奖。 他的系列小说《戴上手套擦泪》得到了2013年瑞典哥特堡书展最佳有声书奖(由文化局长亲自颁奖),并获QX杂志选为全国最佳书籍;由乔纳斯亲自编写的同名影集获得瑞典国家电视台水晶奖年度最佳电视剧、法国欧洲电视剧论坛最佳公众影集,首播不仅创下120万观众收视率(意味瑞典每八个人就有一人在收看),英国BBC也买下了此剧的播放权。目前该剧已拍摄成瑞典版电影,好莱坞制作人也表示高度兴趣。

阿斯特丽德·林格伦的头像
阿斯特丽德·林格伦 •瑞典
著作
2

阿斯特丽德·林格伦女士生于瑞典斯摩兰德省的一个农人之家。20年代到斯德哥尔摩求学,毕业后长期在斯德哥尔摩一家儿童书籍出版公司工作。1944年冬因滑雪伤了腿,养伤时写成了一部故事《穿长袜子的皮皮》,蜚声全国,继而蜚声欧洲以至全世界。她的童话代表作《小飞人尼尔斯·卡尔松》获首次尼尔斯·豪尔耶松奖。1957年作品《米奥,我的米奥》获瑞典“高级文学标准作家”国家奖。1958年,国际儿童图书协会授予她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作家奖。1960年开始出版玛迪琴的故事。1963年开始出版淘气包埃米尔的故事。1966年,获德国青少年书籍比赛特别奖。1970年,获瑞典《快报》儿童文学与促进文学事业金船奖。1971年,获瑞典文学院金质大奖章。1981年,出版长篇童话《绿林女儿》。1978年,获联邦德国书商联合会授予的和平奖金。至今,林格伦创作了30多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种各类儿童读物,这些作品被译成50多种文字在各国出版,长销不衰。舍格林出版公司还于1972年设立林格伦儿童文学奖,以纪念她的创作成就。

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的头像
弗雷德里克·巴克曼 •瑞典
著作
1

弗雷德里克·巴克曼(Fredrik Backman),瑞典专栏作家、博客作者、作家,1981年生于瑞典赫尔辛堡,曾在大学修读宗教学,但没有毕业,后来曾当过卡车司机、专栏作家、博客作者。2012年发表处女作《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令他一举成名,这部小说被翻译成25种语言,成为国际畅销书,2015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获提名第89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2013年他发表第二部小说《外婆的道歉信》,仅10个月内全球销量已突破150万册。2014年发表第三部小说《Britt-Marie var här》,2016年发表第四部小说《Björnstad》,均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

魏尔纳·冯·海顿斯坦的头像
魏尔纳·冯·海顿斯坦 •瑞典
著作
1

魏尔纳·冯·海顿斯坦(Verner von Heidenstam1859-1940) 瑞典近代著名抒情诗人和小说家。他的作品主要以自己的家乡和瑞典民族为主题,作品涉及的领域很广,有诗歌、散文、政论和小说等。诗作主要有《朝圣与漂流的年代》1888)、《诗集》(1895)、《人民集》(1899)和《新诗集》(1915)等。海顿斯坦于191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他作为瑞典文学新时代的首要人物的重要性”。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在瑞典出现了一个新的文学流派,它唾弃传统的美学思想,既反对现实主义的真实描写,又反对自然主义的纯客观叙述,它以唯美主义为主导思想,倡导以幻想、美、民族为主题的文学,主张文学作品应该有情感、幻想、美感、个性和生活情趣,提倡诗歌应该像印象派的绘画一样富有光亮和色彩。这个被称为“瑞典新浪漫主义派”或“瑞典唯美主义派”的领袖人物就是诗人、小说家海顿斯坦。 魏尔纳尔·冯·海顿斯坦(Verner von Heidenstam,1859—1940),一八五九年七月六日生于瑞典南部维特恩湖北面奥斯哈马尔一个贵族军官家庭。 海顿斯坦从小体弱多病,一八七六年,十七岁的他因患肺病,被迫中断学业,前往意大利、希腊、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等地休养游历,直到一八七九年才回到瑞典。在此期间,他曾在罗马学习过两年绘画。一八八年,因父亲反对他成为艺术家同父亲闹翻,海顿斯坦携新婚妻子艾米莉·尤格拉再度出国,在罗马、巴黎、瑞士等地居住。在瑞士逗留期间,他结识了侨居在那儿的瑞典著名剧作家斯特林堡,两人成为挚友。和斯特林堡的频繁交往,增强了海顿斯坦从事文学创作的信心。一八八七年,海顿斯坦返回瑞典,潜心钻研文学。第二年,他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朝圣与漫游的年代》(1888)。诗人以十多年来的遨游生活为基础,叙述了南欧和地中海沿岸及阿拉伯地区各国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历史传记等等,把它们描绘成令人向往的《天方夜谭》式的神话世界。作品采用了虚幻、神奇、夸张的手法,充满了南方传说和东方哲理,它以其华美风格和独特情调开创了瑞典的一代诗风,在文坛引起极大反响,成了瑞典新浪漫主义派或唯美主义派的开山之作,海顿斯坦因此也被称为唯美主义代表诗人。 紧接着,海顿斯坦又发表了根据希腊神话写成的长篇小说《恩底弥翁》(1889),以及进一步阐述自己艺术观点和文学主张的论文《文艺复兴》(1889)。这本小册子的出版,在当时的瑞典文艺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成了新浪漫主义派的宣言,瑞典文学新时期的发展纲领。从此,一批新崛起的作家诗人,纷纷起来冲破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束缚,发展各自的独创性,在瑞典文学界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生动局面。随后,海顿斯坦的艺术主张在自己的诗体长篇小说《汉斯·阿里埃诺斯》(1892)中得到了进一步体现。小说写汉斯·阿里埃诺斯这位瑞典民间传说中的传奇人物为寻求“生命灵感”而到处旅行的生涯。作品发展了唯美的风格,并具有神秘玄想的成分。一八九五年出版的《诗集》表现了海顿斯坦对祖国、对民族的巨大热情和关注,既是民族颂歌,又带异国情调,其中许多诗写到包括特洛伊战争在内的希腊故事,瑞典的贵族社会,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和冰岛的传说,被认为是诗人抒情诗的顶峰之作,表明作者已彻底冲破旧的艺术界线,在创作上走向成熟,风格深沉、乐观,具有宁静和内省的气质。 海顿斯坦的重要诗集还有《人民集》(1902)和《新诗集》(1915)。前者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洋溢着热烈真挚的爱国主义思想;后者较多地沉浸在对中世纪历史的回忆中,以对大自然的赞颂来抒发民族主义的情思,诗风也有较大变化,由早期的华丽、高雅转变成质朴、宁静,反映了诗人逃离社会,走向自然的心境。 除诗歌外,海顿斯坦创作了多部历史小说,其中最重要的是《查理十二世的人马》(1897—1898)和《福尔孔世家》(1905—1907)。长篇小说《查理十二世的人马》描绘了十八世纪初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率兵和俄国、丹麦、挪威等国进行北方战争的历史风貌,表现了瑞典的军队和人民在艰难的战争岁月中英勇战斗的献身精神,赞扬了他们对国家、对民族无限忠贞的民族气节。 长篇历史小说《福尔孔世家》写了福尔孔家族的沉浮,从十一世纪末福尔孔家族的祖先、海盗首领福尔彻·菲尔比特背着一袋抢来的金子回瑞典写起,直到两百年后他的一个后代瓦尔代马尔成为瑞典国王,然后又被他的弟弟马格努斯夺去王位,最后操劳过度、苍老多病的马格努斯反而对关在狱中过着平静满足生活的哥哥产生一丝羡慕的感觉。作品既描绘了历史事件,又寓古讽今,有着深刻的寓意。 除以上作品外,还有长篇小说《圣比尔吉特朝圣旅行记》(1901)、《贝尔波的遗产》(1905)以及一九一年后和斯特林堡论战的文集《论战集》(1912)等。一九一二年,海顿斯坦当选为瑞典学院院士,一九一六年,为了表彰他“作为瑞典文学新时代的首要代表的重要性”,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但此后他基本上没有再写出什么作品,只是在他死后的一九四一年发表了他的回忆录《栗树开花时》。 一九二年,海顿斯坦在一座可以俯视巴顿湖区的小山上,建造了一幢融古瑞典和意大利风格于一体的住宅。他在这儿住了二十年。一九四年五月二十日,他就在这幢住宅中去世。 191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未举行授奖仪式。

塞尔玛·拉格洛芙的头像
塞尔玛·拉格洛芙 •瑞典

塞尔玛·拉格洛芙(Selma Lagerlf,1858年11月20日-1940年3月16日),瑞典女作家、19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她于1858年11月20日出生于瑞典中部韦姆兰省的一个军官的小庄园——莫尔巴卡庄园,并且在那里度过了童年、青年和晚年。拉格洛芙出生后不久左脚不幸成了残废,3岁半时,两脚完全麻痹不能行动,从此以后她总是坐在椅子上听祖母、姑妈和其他许多人讲传说和故事。7岁以后开始大量阅读,书籍给她病残的身体带来莫大的精神安慰。一天,她读到一本关于美国印第安人的冒险传说,激发起将来要从事写作的欲望。她的麻痹的双腿经过多次治疗后能像健康人一样行走,但是走起路来脚仍然有一点儿跛。她的父亲是位陆军中尉,结婚后一直居住在莫尔巴卡庄园,从事农业劳动。劳动之余,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朗读诗歌和小说。父亲酷爱文学这一特点以及热爱韦姆兰家乡风俗习惯的传统是拉格洛芙从她父亲那里获得的两项极为宝贵的遗产,对她的文学生涯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她的作品中,尤其是描写童年和青年时代的作品中,父亲往往成了她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她在世时,每年父亲生日,8月17日,她总是要邀请庄园里和附近的乡亲们来庄园聚会庆祝,以示对父亲的怀念。 1889年第一部作品《古斯泰·贝林的故事》以强烈的怀旧感记录了庄园传统和生活习惯,抒发了自己的恋乡情。1891年,塞尔玛·拉格洛芙的第一部文学作品《戈斯泰·贝林的故事》出版,这部以19世纪20年代一位年轻的牧师的遭遇为主要情节的小说立刻成为了畅销书。使塞尔玛·拉格洛夫一跃成为瑞典的著名小说家。 1894年出版《无形的锁链》获得空前成功,这极大地鼓舞了拉格洛芙的创作热情,她辞掉教员工作,走上了专心从事写作的职业作家之路。这一时期她的主要作品还有《假基督的故事》,故事集《古代斯堪的纳维亚神话集》和以巴勒斯坦的瑞典移民的生活为题材的史诗小说《耶路撒冷》,后一部作品被认为是她艺术才华发展到完美的表现。 1894、1899、1901她又出版四本短篇小说集,出版长篇游记《假基督的奇迹》、《一座贵族庄园的传说》、《孔阿海拉皇后》、《耶路撒冷》。其中以《一座贵族园的传说》艺术性最高, 《耶路撒冷》成功地刻画了人物。拉格洛芙据《基督传说》而进行的传说创作《在拿撒勒》、《红胸脯的鸟》,和用民间口头传说形式创作的《阿尔纳先生的钱》,是优秀的儿童文学读物。1902年,塞尔玛·拉格洛夫受瑞典国家教师联盟委托为孩子们编写一部以故事的形式来介绍地理学,生物学和民俗学等知识的教科书。4年后《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出版了。 1906至1907年,《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被作为历史、地理教科书出版。这部童话巨著使她成为蜚声世界的文豪,赢得了与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齐名的声誉。她在国内外的地位和声望也不断提高,1907年5月当选为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荣誉博士,190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14年当选为瑞典学院院士,挪威、芬兰、比利时和法国等国家还把本国最高勋章授予她。她被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的第一位女院士。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也给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使她有能力买回童年时代住过的莫尔巴卡庄园。从1915年起到她去世,她一直居住在这座庄园里。她一面辛勤地经营庄园,一面积极创作,接下来的日子相继出版了长篇小说《利尔耶克鲁纳之家》、《车夫》、《普初加里的皇帝》、《被开除教籍的人》,回忆录《莫尔巴卡》和《罗文舍尔德》三部曲。即使到了晚年,她仍然孜孜不倦地创作着,出版了回忆录《一个孩子的回忆》和《日记》。她出版的最后一部作品是《秋天》。她的最后一部小说《圣诞节的故事》出版于1938年,表现了作者对劳动者的同情。 二战爆发后,塞尔玛·拉格洛芙把自己的诺贝尔奖章送给芬兰政府,为后者筹钱进行苏芬战争。芬兰政府非常感动,但把奖章归还了她。 晚年,她为和平、团结及各种人道主义要求而发表许多热情讲话的同时,完成了小说三部曲,其中以第二部《沙劳德·罗文舍尔德》为最出色。1940年2月,82岁高龄的拉格洛芙计划为她的好友苏菲。3月16日,塞尔玛·拉格洛芙在庄园去世。在去世前不久,这位女作家还以她个人的影响力,通过瑞典皇室,向德国纳粹政权交涉,从集中营里救出了犹太女作家,后来于196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奈莉·萨克斯女士及她的母亲。埃尔康撰写一本传记小说,可惜只写了两章,她自己不幸于3月8日患脑溢血,3月16日清晨去世。这位在瑞典享有崇高地位和声誉的女作家一生没有结婚,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文学事业。1940年3月8日,拉格洛夫不幸患脑溢血,于3月16日清晨去世,享年82岁。她逝世时正值芬兰冬战爆发,德国法西斯攻占邻国丹麦和挪威,对她的悼念很快被隆隆的炮声所淹没。 从1991年开始,她的肖像出现在瑞典货币20克朗钞票上。

佩尔·瓦勒的头像
佩尔·瓦勒 •瑞典

佩尔·瓦勒(Per Wahlöö),著名瑞典推理小说作家。 佩尔·瓦勒与妻子马伊·舍瓦尔共同创作了侦探小说史上著名的警察小说:马丁·贝克探案系列。 马伊·舍瓦尔和佩尔·瓦勒相识于1962年,之所以会展开两人通力创作的写作生涯,是因为丈夫瓦勒本来是报道刑事案件的记者,对警察的工作非常熟悉。在从事记者的生涯里,他曾写下过一些小说,但他属于快手型的写作风格,写得既急又多,有时遂留下一些空白和细节,例如人物的样子、路上的风景等等,准备日后再行填补。有一次,这部份的工作他让舍瓦尔为他代劳,结果效果出其得好。得到丈夫的赞美后,让舍瓦尔自觉有能力可以创作,而丈夫也鼓励有加,于是开启了两人的合作之路。一路以来,丈夫的鼓舞一直是她创作的最大动力。她对自己的批评相当严厉,总不知道自己写的东西好不好,若没有遇上她丈夫,她会不会当上作家恐怕是很大的未知数。而且她很年轻就生了孩子,为了照顾家庭,她并没有当女强人的企图心,全心在家当全职主妇。所以说,丈夫是推动她的最大、最原始的力量。 两人从1965年开始,每年出版一部以警探马丁·贝克为主角的小说。他们有意识地逐年参照社会环境的变迁,以及人心世情的转换。直到1975年瓦勒去世,夫妇俩共创作了十部小说。舍瓦尔与瓦勒都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他们决定通过小说对社会进行反思:“我们把创作犯罪小说当做解部刀,一刀一刀划开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假象和弊病。” 他们创作的“马丁·贝克探索系列”被称为史上最佳“警察探案小说”之一,也是同类小说中的不朽经典,英国推理界权威H.R.F.基廷甚至作出“人生尽在其中”的高度评价。此外,这套书也是瑞典侦探小说有史以来第一次打入国际市场,而且深获欧美侦探小说界推崇,并在销量方面取得傲人的成绩的作品。 马伊·舍瓦尔和佩尔·瓦勒对推理小说的强烈抱负,不仅开创了独特的合作模式及写作计划,更将侦探小说推向高质量的创作境界,为读者打开了一道新视野,使通俗小说不再通俗,让侦探小说不再只是侦探与罪犯的追逐。

塞尔玛·拉格洛夫的头像
塞尔玛·拉格洛夫 •瑞典
著作
2

塞尔玛·拉格洛夫,又译名塞尔玛·拉格洛芙。女作家,瑞典人。1909年因为“由于她作品中特有的高贵的理想主义。丰饶的想象力、平易而优美的风格”。代表作品:《假基督的奇迹》,《阿尔纳先生的钱》等。以作品《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获得190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她是瑞典第一位得到这一荣誉的作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这一文学奖的女性。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是瑞典第一位得到这一荣誉的作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这一文学奖的女性。

阿·林格伦的头像
阿·林格伦 •瑞典

阿·林格伦1907年出生在瑞典斯莫兰省一个农民家里,于2002年1月28日在斯德哥尔摩的家中去世。上世纪20年代到斯德哥尔摩求学。1946年至1970年间担任拉米和舍格伦出版公司儿童部主编,开创了瑞典儿童文学的一个黄金时代。林格伦的童话《长袜子皮皮》使得她蜚声瑞典,继而蜚声欧洲以至全世界。代表作品还有《小飞人卡尔松》、《米欧,我的米欧》、《狮心兄弟》、《绿林女儿》、《淘气包埃米尔》等,她共为孩子们一共写了87部儿童文学作品。

总条数:11
上一页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