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美国” 作者列表

达希尔·哈米特的头像
达希尔·哈米特 •美国

达希尔·哈米特(Dashiell Hammett,1894—1961),美国侦探小说家。生于马里兰州圣玛丽镇。他曾在美国早期的私家侦探社(平克顿侦探社)工作过,之后便以此为依据,写作出一部部充满社会真实色彩的作品。 哈米特是“冷硬派侦探小说”的开创者,与钱德勒共同打造了美国侦探小说的新世代。从20年代初起,他接连创作了5部侦探小说,其中的三部,如《马耳他之鹰》、《玻璃钥匙》和《瘦子》都拍成了电影。而《瘦子》又为后来的侦探故事片《大侦探聂克》提供了故事情节。1931年,他与派拉蒙影片公司签订合同,先后创作了《十字街头》、《守望莱茵河》等电影剧本,其中后者还获得该年最佳电影剧本金像奖的提名。最后因政治原因而掇笔,于1961年1月10日去世。 哈米特的作品被誉为美国文坛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他精练明快的文字风格,对罪恶世界的深彻洞察力,让他成为文学史上姿态最强悍的经典作家,和海明威、福克纳及钱德勒共同代表美国小说最高峰的史诗时代(1920~1950)。

弗诺·文奇的头像
弗诺·文奇 •美国

弗诺·文奇,作为塞伯朋克流派中活跃至今的作家,弗诺·文奇拥有极高的声誉,在硬科幻小说写作方面很有一手。他的小说逻辑严密,情节紧凑,展示出科技的奇妙之处,尤以细节的缔造和令人惊叹的预见力著称。大量细致又经得起推敲的描述让虚构出的“异世界”及生活其中的科族几可乱真。 和他本身的科学素养大有关系,弗诺·文奇本身就是数学家和计算机专家。阅读文奇的科幻小说,绝对是一种享受。 文奇并不多产,但他的每一部小说都可称得上经典。1987年的《真名实姓》使他声名大噪,1992年的《深渊上的火》获得雨果奖,2000年又以该书前传《天渊》击败《哈里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再获雨果奖。

雷克·莱尔顿的头像
雷克·莱尔顿 •美国

雷克·莱尔顿(Richard Russell "Rick" Riordan, Jr.,1964年6月5日-),当今世界最畅销青少年图书男作家,与罗琳、梅尔比肩。 早年是一位英文老师及小提琴演奏者,教职达15年之久,非常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现实和生活现实,也很有教育经验。他同时是两个男孩的父亲。 他将神话角色巧妙的融入冒险故事框架中创作出了“波西·杰克逊系列”小说,深受全球广大青少年读者喜爱,占据各大畅销排行榜,并获得诸多重要奖项。莱尔顿也经常到各地和大小读者交流写作与生活的心得,目前和家人住在美国德州的圣安东尼奥。莱尔顿曾为儿子患有读写困难症和多动症所困扰。当时儿子8岁,正在接受治疗。他在学校无法上课,拒绝读书,常常闷闷不乐。为了安慰儿子,他给儿子讲自己喜爱的希腊神话故事。 神话故事讲完了,就接着编新故事给儿子听。“我给他讲述一个患有读写困难症和多动症的小男孩的故事,但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是希腊神的儿子,负有拯救世界的使命。

托妮·莫里森的头像
托妮·莫里森 •美国
著作
9

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1931年2月18日-2019年8月5日)美国非洲裔女性作家,是世界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以其选集于199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她是美国非洲文学的重要作者。她的一些作品被归入美国文学,包括《最蓝的眼睛》。莫里森获得过许多文学奖项,其中包括国家图书奖、国家图书评论奖、普利策奖,以及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有《最蓝的眼睛》《所罗门之歌》《宠儿》《爵士乐》《爱》《恩惠》等,曾获普利策小说奖、美国书评家协会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等多项大奖。199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罗伯特·海因莱因的头像
罗伯特·海因莱因 •美国

罗伯特·海因莱因(Robert A. Heinlein,1907-1988)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科幻作家。他以高超的叙述技巧,精巧的科幻构思,极具时代感的激进思想以及对美国历史和文化的独特的科幻化阐释,赢得了无数读者的爱,被誉为“美国现代科幻小说之父”。 海因莱因同时也是世界科幻的“三巨头”之一。他的作品被译成数十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是最受中国、日本以及俄罗斯读者欢迎的美国科幻作家。 海因莱因著作颇丰,多次获得各种科幻大奖,是第一位获得世界科幻协会授予的“科幻大师”殊荣的科幻作家。其代表作包括《双星》、《进入盛夏之门》、《星船伞兵》、《异乡异客》、《月亮是一个严厉的女人》等。

厄休拉·勒奎恩的头像
厄休拉·勒奎恩 •美国

厄休拉·勒奎恩(Ursula Kroeber Le Guin,1929年10月21日-2018年1月22日)美国文坛一位风格独特的女作家。她一手写奇幻和科幻小说,一手写纪实小说、诗歌、散文、游记、文学评论、童书和剧本,可谓样样精通。她在奇幻小说方面成就斐然,地位崇高,代表作有幻想小说《地海传奇》系列,长篇巨著《黑暗的左手》、《一无所有》和《倾诉》,短篇小说集《变化的位面》等20余部。她是美国文学奖获得者,并两次摘得星云奖与雨果奖,其他奖项与荣誉更是不计其数。她还是英文版《道德经》的译者之一,其本人深受老庄思想与人类学影响,作品常蕴含道家哲理。 勒古恩的小说最有特色的是她对社会学与人类学的关怀。在勒古恩的科幻作品中,她经常架空出一个相当真实但又与地球不尽相似的世界,与相当人性化的族群,并以这些完全迥异于地球的文化流畅地带出她的主题。 她作品为分析对象的文学评论众多,甚至出版专书探讨。举凡《地海传说》的成长主题与道家思想、《黑暗的左手》的叙事方式与性别议题、《一无所有》的乌托邦与反乌托邦等等,皆对主流文学界产生重大影响。 勒古恩除了创作,更投入老子《道德经》的英译注解工作,耗时四十年之久,此版本推出之后获得相当高的评价。她并将老子思想融入创作,在一向以西方文明为骨干的奇幻、科幻小说中,发挥东方哲学的无为、相生与均衡概念。此外,《地海传说》中的岛屿世界(相对于欧美的大陆世界)与骨架纤细、黑发深肤的民族(相对于西方人种的外貌),以及隐喻西方文明的侵略与破坏性格,这种“去西方中心”的叙述观点与一般西洋奇幻文学形成强烈对比。

爱德华·霍克的头像
爱德华·霍克 •美国

爱德华·丹廷格·霍克(1930-2008),著名推理小说作家,被誉为“当代短篇推理之王”,他是推理小说黄金时代的最后一位本格大师。 1930年2月22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的罗切斯特,高中时代就开始创作推理小说,1947年进入罗切斯特大学,1949年加入美国侦探作家协会,1955年12月发表处女作《死人村》,1973年5月开始在美国发行量最大、经营时间最长的《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上刊载推理小说,一直持续到去世。2001年获得安东尼奖之终身成就奖,同年被美国推理作家协会授予爱伦·坡大师奖。2008年1月17日因病逝世于家乡寓所,享年78岁。 霍克一生创作了近千篇推理小说,平均两周便写出一个故事。其作品浩如烟海,却都保持着较高水准,具有浓厚的趣味性、意外性,创意和解答更让人拍案称绝!霍克一生荣誉无数,除先后两次摘取“安东尼奖最佳短篇小说”的桂冠之外,更曾获颁“金德林加奖终身成就奖”、“夏姆斯奖终身成就奖”、“安东尼奖终身成就奖”以及“爱伦·坡奖终身大师奖”,对推理小说的影响至深至远。 爱德华·霍克的短篇作品文笔流畅、结构严谨、谜团设置巧妙、逻辑性和公平性兼具,是20世纪欧美“不可能犯罪”创作史上的最后一位大师。他坚持黄金时代作家的理念,认为谜团是小说的核心,而且他还善于创新,比如在推理中融合科幻小说和幻想小说元素,创作了《转换机》等三部科幻推理小说。霍克的笔下曾出现过二十余位侦探角色,且大部分都构成系列,其中最著名者莫过于山姆·霍桑(Dr. Sam Hawthorne),这位在新英格兰小镇行医的医生总是能在镇里遇到并破解各类不可能犯罪案件,像是走进屋桥便消失的马车、被人监视的屋子发生杀人案、众目睽睽下逃走的脱逃大王等等,这也使得《山姆·霍桑犯罪诊断书》成了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代表作。其他如以一位妙手神偷为主角的尼克费尔威系列(Nick Velvet Series)和以康涅狄格州某市警察局重案科的一位探长为主角的利奥波德队长系列(Captain Leopold Series),也很受读者欢迎。在谈及为何对短篇小说情有独钟时,他说道:“我可以一两周就写出一篇短篇小说,长篇往往要花费我两三个月。我很少写长篇,我觉得自己会半途而废,总想到下一个点子。”

杰克·威廉森的头像
杰克·威廉森 •美国

杰克·威廉森(Jack Williamson)美国科幻小说的大师级作家。 1908年出生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后来几经搬迁才在新墨西州东部的一个偏僻农场定居下来。1926年,威廉森怀着成为科学家的梦想高中毕业,但家庭的困难却迫使他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恰在此时,正在连载A·梅里特作品的著名科幻杂志《惊奇故事》出现在他面前。威廉森完全被迷住了,开始试着为《惊奇故事》写一些梅里特式的故事,很快处女作《金属人》(TheMetalMan)就出现在《惊奇故事》上。提到当初的写作动机,威廉森坦率地承认,除了喜欢科幻外,最主要的动机是为了钱。不过他很快发现:科幻对于他远非挣钱那么简单,它解放了他的创造力,成就了他的事业,还帮助他克服了因出身贫寒而产生的自卑。 威廉森在写作上有着极强的适应性,他总是能够调整自己的创作方向与风格使之适应市场的变化(这正是他的作品长盛不衰的秘诀),其创作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945年以前,他的创作集中在当时流行的“太空歌剧”上,被誉为“太空歌剧”的两大台柱子作家之一;1945年以后,他的创作则更加多样化,并开始关注科技发展对人物心理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威廉森第一阶段的长篇有十多部,它们大都以在杂志上连载的形式发表,包括《外星智能》(AlienIntelligence,1929)、《乌托邦要塞》(Fortress ofUtopia,1939)等等。他在这一时期最好的作品是“航时军团”系列中的《时间军团》(The Legion ofTime,1938),它表达了作者的未来观,即任何未来都有可能存在,但实际上能够存在的未来却只有一个。威廉森通过这部作品第一次提出了“平行宇宙”的概念。   随着坎贝尔黄金时代的来临,威廉森一夜之间成了老前辈,但他用令人赞叹的速度适应了新的环境。先后出版了《潜在的异族》(Darker Than You Think,1940)以及“反物质系列”等一系列佳作。   50年代初,威廉森面临着自我超越的困境,一直到60年代,都较少有独立的创作,更多的是与别人合作。虽然与冈恩合作的《星桥》(StarBridge, 1955)再次证明了他在太空歌剧方面的非凡造诣,但他与波尔的合作却更长久。在第一个系列“海底三部曲”获得成功后,他们又接着创作了“星孩三部曲”和 “布谷鸟”系列。前者是描写人类进化到行星生命的壮丽史诗,完全舍弃了太空剧的结构;而后者,则在语言上进行了新的尝试。   威廉森是个标准的榜样式的作家,他在繁忙的创作之余,更以一种令人敬慕的精神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56岁时,他获得了博士学位,并在新墨西州大学教现代小说和文学评论,直至1977年退休。这期间,他努力促使科幻成为一门正式的理论学科,为提高科幻文学的地位做出了贡献。1976年,他被世界科幻小说协会授予科幻大师奖,两年后又被推选为美国科幻小说作家协会会长。   70年代和80年代,威廉森以《月亮孩子》(The MoonChildren,1972)和《天网坠落》(Lifeburst,1984)等作品赢得了各方面的好评,尤其是前者,可以说是威廉森成功超越自我的象征。   进入90年代以来,威廉森的创造力依然旺盛,用《滩头堡》(Beachhead,1992),《月亮魔鬼》(Demon Moon,1994),《黑太阳》(BlackSun,1998)等一系列代表性作品不断证明着一个已经连续写作了七十余年的老牌科幻大师令人敬畏的活力。   2001年93岁的威廉森又以一部《最终的地球》获得科幻大奖“雨果奖”,从而创造了科幻史上的一项奇迹。   威廉森于2006年11月10日下午在新墨西哥家中去世,终年98岁。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的头像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 •美国
传奇作者
著作
8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l899~1961),美国小说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生于乡村医生家庭,曾作为红十字会车队司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晚年患多种疾病,精神十分抑郁,经多次医疗无效,终用猎枪自杀。他的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1927)、《永别了,武器》(1927)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30、40年代他转而塑造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西斯战士形象(剧本《第五纵队》1938),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50年代后,他继续发展20年代短篇小说《打不败的人》和《五万大洋》的宁折不弯主题,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性格”(代表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 1950)。

保罗·奥斯特的头像
保罗·奥斯特 •美国
著作
8

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1947年2月3日-),1947年出生于新泽西的纽瓦克,美籍犹太人小说家、诗人、剧作家、译者、电影导演,美国艺术与文学院院士,作品融合了荒诞主义、存在主义和悬疑小说等元素,被视为美国当代最具创新性的小说家之一,曾获法国美第奇文学奖,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文学奖,美国约翰·科林顿文学杰出贡献奖,并多次入围都柏林文学奖、布克奖、福克纳小说奖等,作品已被翻译成四十余种文字。他编剧的电影《烟》于1996年获得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和最佳编剧奖,2012年,他成为第一位纽约市文学荣誉奖的获得者。

总条数:820
上一页 下一页